小兒疝氣可以喂茴香籽嗎 疝氣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正常組織或髒器通過潛在的腔隙,由原來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實際上,老百姓所說的疝氣主要是腹股溝疝。疝氣發病以兒童和老年人多見,兒童疝氣在一歲以內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歲以後的疝氣就不可能自愈了,應該手術治療。所有成年人疝氣都需要及時手術。
疝氣手術怎樣做才好呢?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近兩年應用腹腔鏡技術診斷治療疝氣,顯示了創傷小、診斷明確、修補徹底和恢復快的優點,是現代疝氣治療的最佳選擇。 腹腔鏡從腹腔內可以輕松、全面地查看雙側腹股溝,能夠及時發現平時因沒有發作而被遺漏的對側隱匿性疝氣(大約20%左右),這樣一次手術就能同時解決雙側疝氣,避免了傳統手術方法第一次術後1~2年因對側疝氣再次開刀的痛苦。
兒童疝氣只需要在肚子上開1~2個指頭大小的孔,術後一天就能下地活動、辦理出院。對於成年人疝氣也只需要在腹壁上開3個小孔,病人術後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後即可恢復日常活動。加上腹腔鏡技術可以一次性修補斜疝、直疝和股疝區,因此腹腔鏡與其他開刀方法相比,修補更為徹底,達到了“一次手術享用終身”。對於傳統疝修補術後疝氣復發的患者腹腔鏡更是個福音,因為腹腔鏡避開了以往手術區域,化解了復發疝再手術困難的問題。
疝氣又名小腸氣,是腹內髒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沖破疝環腹膜所致。小兒常因啼哭引起。
疝氣可分為兩大類,即水疝和小腸疝。
水疝:分為睾丸鞘膜積液和精索鞘膜積液。同時分為交通性與非交通性兩種。
症狀:逐漸增大,按壓不可消失,無痛感。
小腸疝:分為直疝、斜疝、股疝、臍疝、白線疝、嵌頓疝、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狀:站立時突出,仰臥後消失,按壓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頓疝、絞窄疝則有疼痛感且很難推回腹腔。小腸疝若任其發展極易發生粘連和嵌頓,因此應及早接受治療。
疝氣的危害是很明顯的。姑且不論自身的痛苦與不便,更重要是還是對自身健康的破壞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圍人的歧視和誤解、生活的困難、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殘缺的性格等等,讓患者苦不堪言。疝氣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囊頸受損,產生粘連、鉛頓疝、絞窄性疝,自身免疫調節能力下降,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腸壞死、腸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會危機生命!
腹股溝疝如不及時治療,疝塊可逐漸增大,終將加重腹壁的損壞而影響勞動力,斜疝又長可發生嵌頓或絞窄而威脅生命。做兒女的應該怎樣盡孝心,如何面對。尤其是小兒疝氣,由於身體比較稚嫩,器官發育還不完全,因此,家長在選擇治療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權衡考慮。
以下是小兒疝氣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
小兒疝氣
1.前言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睾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2.症狀 疝氣可能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惡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
3.治療 手術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結扎的方法,手術安全且時間不長,若有疝氣發生,宜早日治療,以免疝氣囊之內容物發生箝閉,增加手術的困難與生命的危險,至於陰囊水腫,則可觀察至一歲,若無消失再行手術治療,惟須小心追蹤檢查,注意疝氣形成的可能性。
4.手術後注意事項
[1]除另有特別醫囑外,返家後飲食及活動如常,但盡量避免過度用力。 [2]如有嘔吐發生,暫時禁食四小時。 [3]傷口疼痛,可依處方服用止痛藥。 [4]傷口如有出血,紅,腫,熱,痛,有滲出液,發高燒,請即回醫院診治。 [5]傷口最表層僅用美容膠布,紗布及透明膜覆蓋,內層則以羊腸線縫合,能自行吸收,不須拆線。 [6]手術後四天內,傷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後可照常洗澡,六天後小心撕去透明膜並拆除紗布即可。 [7]有任何問題,請即回醫院診治。
小兒疝氣的自療
自療注意事項
(1)應盡量避免和減少哭鬧、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墜下時,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盡量減少奔跑與站立過久,適當注意休息。
(4)適當增加營養,平時可吃一些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雞、魚、肉、蛋等。
(5)大一些的兒童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身體素質。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疝氣丸,每服2-6克,每日2次。
(2)疝氣散,每服1-2克,每日2次。
(3)橘核丸,每服2-3克,每日2次。
2.驗方自療法
(1)荔核15克、大茴香6克,研末沖服。
(2)老絲瓜1條焙干研末,每服2-6克,每日2次。
(3)陳向日葵桿1棵,去皮,水煎服,每日2次。
(4)茄子蒂3個焙焦為末,沖服,每日2-3次。
(5)核桃10個,燒炭研末,沖服,10次服完,每日2次。
3.飲食自療法
(1)豬瘦肉適量、鴨椿子30克,煮熟,食湯與豬肉。
(2)乳鴿1只,生黃芪10克。將乳鴿洗淨,生黃芪用布包好,納入乳鴿中,隔水蒸熟,食之。
4.外治自療法
(1)用丁香適量,上藥研末,撒在獨角蓮膏藥上,敷貼患處。
(2)牡蛎30克,研末,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每晚睡前,先用手將疝氣納回,再將藥糊塗於患側陰囊,每天1次,連用3晚。
(3)黃精、桔梗各9克,上藥放入樟腦2克,酒浸泡半小時,取出搗糊狀,敷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臍下1.5寸處。
5.其他自療法
(1)熱薰法:茶葉10克、桔葉70克、老生姜25克、淡豆豉30克、食鹽1.5克,水煎,趁熱薰洗患處20分鐘以上,每日1次,連用3-5次,即可見效。
(2)藥浸法:鮮生姜汁一小杯,將陰囊浸杯中姜汁內,陰囊內有針刺感,即漸回縮,約10分鐘,縮小如常。
(3)熱熨法;吳萸、鹽各60克,同炒熱,布包,熨臍腹部,冷則加熱水袋熨燙1-2小時。
(4)艾灸法:生姜片2毫米厚,置於患側腹股溝上方,將艾絨做至棗大,灸5壯,燃至有溫熱感時壓穴,每日1-2次。
(5)袋兜法:將艾絨裝入布袋內,以袋兜陰囊,半月更換一次。
避免誤診
平素避免啼哭發怒,用力過大或感受潮濕寒冷之氣。
經常觀察腫塊活動情況,如發生劇痛者不宜止於自療,應赴醫院診治 我的兒子和你的情況一樣,試了很多的偏方都沒有用,小孩子卻受了很多罪,而且有疝氣的小孩怎麼喂都瘦,所以在一歲半的時候,給他做手術了,恢復得很好,孩子的體質也越來越好. 建議你早一點做手術,孩子的痛苦也小得多,畢竟小的時候他不會害怕. 而且在他不會走路的時候開比會走路了開也好得多.除了極少數小型腹股溝疝的孩子在出生6個月內有可能自愈外,絕大多數均不能自愈,也不能通過服藥或打針而痊愈,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最佳手術時期在1~2歲之間。1歲以前可以通過使用疝托、疝帶的保守治療,但如發生嵌頓時,則要進行緊急手術治療希望你到醫院去咨詢,這裡很少有醫生和專家。 可以黃芥籽炒熟後碾壓成粉,用水調制成餅為墊,上用寶塔糖大小的艾柱炙患處,每天5—7壯,堅持一個月左右看效果,如果效果不明顯,則可考慮手術治療,一般以3—4歲為宜。祝你如意。給你一個網址"小兒疝氣外科網",其中涉及諸多問題,供你參考:
http://www.boai.com/surgery/surgery_sq.aspx?classcode=10055458
關於吃刺猬肉可以治疝氣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疝氣是指任何內髒經過體腔壁上或腔內的空隙或弱點脫出到異常部位而產生症狀時均可稱之謂“疝”。在孩子較多見的是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又稱“腹股溝斜疝”,俗稱“小腸氣”。是小兒外科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腹股溝疝多發生在男孩,這與男孩的睾丸下降過程及腹膜鞘突的閉鎖有密切的關系。因此,男女發生的比例為25:1。
患有腹股溝疝的孩子,一般在哭鬧、站立或行走後,或於勞累後在腹股溝部(位於大腿內側與腹壁交界處的一個三角區)出現腫塊,男孩則常在陰囊部出現腫塊。腫塊的內容大多是小腸腸管或大網膜,而不是什麼氣體,因此不能用手擠壓或牽拉。腫塊一般沒有痛感,但伴有脹感或下墜感。平臥或休息後,有的腫塊可自行消失,或是以手指輕輕地由下向上推時,腫塊可回納入腹腔內,同時還可聽到腸鳴音。隨著腫塊的反復出入,疝可逐漸增大,而且往往不易回納或全部回納到腹腔內。在一個原有腹殷溝疝的孩子,如突然出現疼痛而哭鬧,不久以後又發生惡心、嘔吐時,往往是發生了疝的嵌頓。這時如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可危及孩子的生命,應引起重視。
除了極少數小型腹股溝疝的孩子在出生6個月內有可能自愈外,絕大多數均不能自愈,也不能通過服藥或打針而痊愈,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最佳手術時期在1~2歲之間。1歲以前可以通過使用疝托、疝帶的保守治療,但如發生嵌頓時,則要進行緊急手術治療。以下是小兒疝氣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
小兒疝氣
1.前言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睾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2.症狀 疝氣可能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惡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
3.治療 手術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結扎的方法,手術安全且時間不長,若有疝氣發生,宜早日治療,以免疝氣囊之內容物發生箝閉,增加手術的困難與生命的危險,至於陰囊水腫,則可觀察至一歲,若無消失再行手術治療,惟須小心追蹤檢查,注意疝氣形成的可能性。
4.手術後注意事項
[1]除另有特別醫囑外,返家後飲食及活動如常,但盡量避免過度用力。 [2]如有嘔吐發生,暫時禁食四小時。 [3]傷口疼痛,可依處方服用止痛藥。 [4]傷口如有出血,紅,腫,熱,痛,有滲出液,發高燒,請即回醫院診治。 [5]傷口最表層僅用美容膠布,紗布及透明膜覆蓋,內層則以羊腸線縫合,能自行吸收,不須拆線。 [6]手術後四天內,傷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後可照常洗澡,六天[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