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上幼兒園老是哭著說,下學媽媽早點來接, 我們是學校的汽車接送的 現在的小朋友“成熟”的很早,他們有時分得清楚真話假話, 況且總是誘騙他們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並且久而久之他們不會再相信你說的話, 長大後也容易養成講謊話的毛病。建議你應該和孩子好好談一下, 了解他不願意去的原因,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小朋友不喜歡去的原因有很多, 但大體有以下幾種: 1、因為在幼兒園不能像在家時那樣“呼風喚雨”“為所欲為”, 不自在;
如果和這個有關,那可要多關注了,你的孩子至少現在會有自私、 不禮貌等等的表現,建議你在家時就改變他之前“小皇帝”的待遇, 但要慢慢來,因為他的待遇也不是一天天感受到的。
2、幼兒園的老師態度不好,小朋友欺負他,他害怕去; 如果是老師的原因就要立即換園子了,這樣對孩子成長太不利; 如果是小朋友的原因,最好等他心情好的時候和他溝通一下, 看看到底是誰的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的錯就要立即教導, 如果是其他孩子的錯就要找老師反映了, 其次告訴孩子盡量不要和那個孩子相處, 如果受到欺負第一時間要告訴老師。
3、去了幼兒園就會很長時間見不到媽媽, 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分開過,更沒 有離開家那麼長時間;, 甚至有些孩子還會認為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他 了,才把他送到幼兒園去的; 這個原因就要好好的開導孩子, 適當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工作要去賺錢, 這樣才可以買他愛吃的東西等等的; 也可以對他許諾如果他今天乖乖去了幼兒園晚上你或家人去接他時他 會得到什麼獎勵(當然是他最想要的東西或吃的)
4、還沒有習慣一個人吃飯睡覺。 這個情況比較普遍, 因為園子的吃飯和睡覺時間基本上和我們平時在家的時 間是不太一樣的,你可以在周六、日(我們這裡這兩天不用去的) 按照園子的作息表來讓他慢慢適應。 其實你本來應該在去園子前就了解清楚的,去之前可以在家先練習, 去了園子後就比較容易適應了。
另外,孩子剛去的近一個月,因為換了環境情緒會變化比較大, 你要多注意多關心,不要因為孩子不願意去而對他生氣( 至少應該了解清楚不願意去的原因)我家孩子就是這樣, 開始很興奮,沒兩天就不行了,死活都不去,我只能哄著去, 和他講條件,如果阿姨說他表現好就給他獎勵一個小紅星, 如果吃飯好就獎勵一個吃飯星, 5顆星星就可以周末去游泳或者去公園或者、、,總之他提條件, 只要我認為他這個年紀可以滿足就答應他, 我的孩子昨天剛滿3周歲,去園子已經快半年了, 現在可以基本適應了。
希願你的寶貝可以快快樂樂的茁壯成長!
孩子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我在淘寶買的,漂亮又實惠,孩子很喜歡,把鏈接貼出來,需要的可以點擊看看
2010春夏款韓國版熱銷現貨新款女童鞋高幫涼鞋26-37碼親子裝11137
http://xunbao.sosole8.com/comm/gotoitem.php?iid=3fb931aa2c03c48e198fe706bc1ef7c0
淘淘樂母嬰專營店
http://xunbao.sosole8.com/comm/gotoshop.php?nick=%e6%b7%98%e6%b7%98%e4%b9%90%e6%af%8d%e5%a9%b4%e4%b8%93%e8%90%a5%e5%ba%97
淘寶網購物導航——尋寶吧 http://xunbao.sosole8.com
不習慣離開父母吧。多上幾天有朋友了就好了
www.djpw88.com
幼兒園,舊時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周歲以下幼兒的為托兒所,而接納三至六周歲幼兒的為幼兒園。。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達等幾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要活動,逐步進行有組織的作業,如語言、手工、音樂等,並注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各國對幼兒園定義中非常明確游戲是幼兒園裡幼兒教育與生活的最主要內容。如英國對幼兒園解釋為“用實物教學、玩具、游戲及發展幼兒智力的學校”,德文解釋為“尚未進學校的游戲學校。”另外,幼兒園一年中舉行的重要活動還有:幼兒園的入學典禮、六一兒童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運動會、聖誕節、元旦、結業典禮等。 [編輯本段]【幼兒園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是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在1816年開辦的,那時的幼兒園叫“性格形成新學園”。 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幼兒園是由德國的教育家福祿培爾創辦的。1837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勃蘭登堡大膽招收了一批兒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教育學齡前兒童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福祿培爾既不對孩子們進行單調的操練,更不體罰。孩子們經常被帶到大自然中去,有時他們一起在花園或室內勞動。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勞作技能和集體活動的能力。在多年的試驗後,福祿培爾提出,這樣的學園應該叫“幼兒園”,從此幼兒園的名稱就被傳播開來了。 最好是和老師多溝通溝通! 他們班的老師起決定作用! 孩子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要從陌生到熟悉,等到他和小朋友都熟悉以後就會變好了。 一定要堅持送,我家寶兒足足哭了一年,因為她很粘我,在上幼兒園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所以她上幼兒園哭一年也是很特殊的。 當父母的千萬不能心軟,孩子一不願意去就不送了,這種做法只能讓小寶兒覺得,我一哭一鬧就可以不上幼兒園了,以後就會哭得越來越嚴重。別著急,會慢慢好的。我的寶貝現在已經很喜歡去了! 祝你的孩子早日喜歡上幼兒園!! 孩子小的時候鬧是很正常的,這是你的心一定不好受,但這個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如果這個時候你插手的話,你的孩子以後就不好管了,也不是適齡兒童的教育,建議你放開一點,不要孩子一哭就心裡酸酸的,這樣對家長的身體不好,也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這是正常的,哭說明我們孩子的心肺功能在逐漸的在增強,你說是不!!!!!!!!沒事兒的!!!!
小孩一開始上學都是這樣的,總是哭鬧,以後過幾天就習慣了, 老師會對孩子非常關心的. 因為孩子還小不習慣這樣一下子就改變環境. 我也面臨這個問題,主要是孩子太粘人了 慢慢就好啦 很無奈的事 幼兒園的老師態度不好,小朋友欺負他,他害怕去;
寶寶可能是這樣的,等您送來後,不久自己可能就不哭啦~~ 這是寶寶們不想來幼兒園常耍的“小手段”咯~~呵呵~~ 你不需要這樣著急,有時間多跟本班的老師進行溝通, 讓老師了解您的寶寶在家的情況,方便老師在各個方面進行教育嘛, 當然,您也要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 回家針對這些意見進行教育~~小孩子嘛,要多誇獎,少批評~~ 爸爸媽媽有時間要多跟寶寶游戲,這樣寶寶的性格會開朗很多, 家園聯系才會促進寶寶的成長~~ 沒關系的~~小孩子心理變化很大~~可能昨天還很高興來幼兒園, 但是到了今天就哭著不來幼兒園拉~
我是幼兒老師拉~~其實這種情況多數孩子都會有的~~ 就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啦~~我班的寶寶有的送幼兒園就哭一天, 有的哭一星期,有的寶寶一學期了還在哭~~ 其實有些寶寶每天去幼兒園都哭, 但是等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走了以後自己就忘記了, 在幼兒園的一天都非常快樂,而且表現也會很棒~~
您的寶寶估計可能也是這樣的,等您送下後, 不久自己可能就不哭啦~~這是寶寶們不想來幼兒園常耍的“ 小手段”咯~~呵呵~~你不需要這樣著急, 有時間多跟本班的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了解您的寶寶在家的情況, 方便老師在各個方面進行教育嘛,當然, 您也要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 回家針對這些意見進行教育~~小孩子嘛,要多誇獎,少批評~~ 爸爸媽媽有時間要多跟寶寶游戲,這樣寶寶的性格會開朗很多, 家園聯系才會促進寶寶的成長~~
家長們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就心軟不捨得送幼兒園拉, 這樣時間久啦再送幼兒園僅就會發新您的寶寶就要比別的寶寶有點落 後咯~~ 沒關系的~~小孩子心理變化很大~~可能昨天還很高興來幼兒園, 但是到了今天就哭著不來幼兒園拉~
我是幼兒老師拉~~其實這種情況多數孩子都會有的~~ 就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啦~~我班的寶寶有的送幼兒園就哭一天, 有的哭一星期,有的寶寶一學期了還在哭~~ 其實有些寶寶每天去幼兒園都哭, 但是等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走了以後自己就忘記了, 在幼兒園的一天都非常快樂,而且表現也會很棒~~
您的寶寶估計可能也是這樣的,等您送下後, 不久自己可能就不哭啦~~這是寶寶們不想來幼兒園常耍的“ 小手段”咯~~呵呵~~你不需要這樣著急, 有時間多跟本班的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了解您的寶寶在家的情況, 方便老師在各個方面進行教育嘛,當然, 您也要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 回家針對這些意見進行教育~~小孩子嘛,要多誇獎,少批評~~ 爸爸媽媽有時間要多跟寶寶游戲,這樣寶寶的性格會開朗很多, 家園聯系才會促進寶寶的成長~~
家長們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就心軟不捨得送幼兒園拉, 這樣時間久啦再送幼兒園僅就會發新您的寶寶就要比別的寶寶有點落 後咯~~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首先推薦一款很好的【減肥藥】,買2送1 全網唯一敢於承諾有副作用100%退款30天無效100%退款 更多詳情請看:
http://baojf.go.7766.org
孩子對於集體生活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老師會慢慢引導的, 我女兒三歲,特別嬌氣,只要別人稍微碰一下,她就會大哭。現上了一年的幼兒園,我發覺只要她意識不到我在她附近,別人就是碰疼了她,她也不會在意。 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 當然要選擇好一點的幼兒園,老師的素質要高一些,她們會教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一兩個月後,孩子就能和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