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4歲,周圍有很多伙伴都喜歡動手動腳(也許這是小孩的天性)。現階段我兒子好像既不懂動手也不懂還手,甚至有時處於挨打的境地。對於這樣的男孩子,我們家長有很多疑問,是否我們應教他別人打你你就打別人呢 我孩子也四歲,我覺得不應該首先教孩子打回去(從長遠看這種方式對性格養成更不利,因為有過這樣例子本來是別人都來欺負孩子後來就只有孩子欺負別人,太可怕了點),但是不能沒有反應。告訴孩子沒反應別人就會認為你好欺負,被打時一定要用手保護好自己把別人手擋開,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然後就是大吼一聲:不許欺負人,再欺負人就告訴老師!如果老師也管不了的話,就堅決自衛,實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戰略”(這個實戰技巧要靠家長平時在家裡模擬現場環境教和積累一些實用的策略),堅決用自己的力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讓別人知道打人是會付出代價的。 對於性格文弱的孩子來說這方面尤其要加強,不要一味沉默或者逃避,這樣將來有可能懦弱。孩子可能這方面經驗還少,要在實踐中慢慢積累,當孩子社會經驗豐富後就會懂得運用一些手段來自我保護了。這個過程需要孩子慢慢去自己積累。而且孩子間嬉戲似的打鬧家長也不要看得過於嚴肅認為就是欺負,其實這也是一種社會經驗的學習過程,有時候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虧,這樣社會經驗才能更迅速的提高,不危及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家長最好不要插手干預,吃虧也是學習過程,這樣會學得和記得更牢固。打架也是一種身體的親密接觸,有很多打得很凶的孩子最後都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當然如果兩者力量懸殊易出危險的話那還是要插手管的。 如果在幼兒園能多交一些好朋友就更好了,據我觀察這些好朋友之間是非常講義氣滴~~,如果一個小朋友被“欺負”了,就會有其他的好伙伴出來替孩子打抱不平,形成一種力量均衡的局面,呵呵,其實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普遍現象。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比較用心去結交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好伙伴。所以讓孩子學會自己來處理,能學到很多有用的交往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