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醫師說:“值得注意的是,中醫除了治療內外症狀以外,也十分注重病人個人的護理。”
他也指出,很多瘙癢病患者有兩個錯覺,即喜用熱水燙洗和用手去搔抓。
“燙水會刺激皮膚,越燙越癢。而搔抓則會損壞皮膚,抓爛了還會使癢處出血惡化。
“病人癢的時候應盡力克制自己,或輕輕地用手拍打發癢的部位,以轉移注意力的集中。”
安定情緒,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對止癢也有效。情緒不定,緊張或焦慮都是引發瘙癢的基本原因。
瘙癢的發生可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因此個人衛生也不可忽略。
中醫師也強調適時睡眠;不過,許多瘙癢病症都不必臥床調養。
皮膚癢多屬氣血不調造成
皮膚癢的原因有外因和內因,多屬氣血不調造成的。食物能止
常見的食癢就包括進食魚、蝦、海味、公雞、鯉魚和牛肉等,都是些有“動風”效果的食物。含蛋白質的食物,食後也可能發疹或使原有的皮疹加重,出現紅斑,斑丘疹等。
另一種癢症是酒引發的,叫“酒癢”。這可能是飲酒後立即或次日發生的皮膚瘙癢。酒癢可能會出現潮紅或紅色小丘疹。
患者對海鮮、腌臘、鵝、筍、花生、腐乳之類食品,都要適當限制地食用。
瘙癢病患應盡可能吃多些蔬菜和黃豆制品,要求多吃低鹽、高維生素、清淡和新鮮的食物。
《聯合晚報》 參考資料:ahref="zhidao.baidu/question/447616.html"target="_blank"zhidao.baidu/question/447616.html/a 本產品與眾不同的特點: 1.見效快:擦上就止癢立竿見影 2.可以除根:不管多頑固的腳氣 3.可以修復滋潤皮膚可以使皮膚光滑細膩 4.使用簡單方便:每天只需簡單的擦幾下 5.精選優質中藥,安全無副作用不含激素 -------------------------------------------------------------------------------------- 夏天一到,天氣又熱上,腳上的腳癬又復發了,癢的那個難受勁。吃了好多藥,打了針都沒有見效,後來貼了在和順堂買了一療程的【水晶足膜】後,腳癬好了,也沒有再復發了。
和順堂水晶足膜腳癢蛻皮腳氣足癬體癬手癬不滿意可退款
http://www.maibaoo.com/comm/gotoitem.php?iid=083413f428a8bd7ba1c45b133e686681
淘寶皇冠店鋪:和順堂
http://www.maibaoo.com/comm/gotoshop.php?nick=%e9%a1%ba%e5%92%8c%e5%a0%82%e4%b8%ad%e5%8c%bb%e9%97%a8%e8%af%8a
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霉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干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鐘,每日1-2次。 (2)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鐘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鐘左右,可除腳臭。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疱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疱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干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皲裂。本型無水疱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疱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疱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干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皲裂。本型無水疱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藥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藥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藥後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藥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藥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淨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藓皮`馬齒苋、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疱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藥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足光粉洗腳會讓腳上的皮全部脫落掉,寶寶皮膚太嫩,應該不適合使用。 派瑞松加綠藥膏(也就是林可霉素多卡因凝膠),兩種藥膏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後,塗在腳上。每天塗兩次,懶的話,每晚塗一次也可以。一星期就可見效。我想寶寶小,只要堅持一個月就行了吧。可以除根,不在復發。我親自給我老公用過,他用了不一星期不到就見效,大概用有兩個月吧,就全好了。現在都有5個月了也沒復發。你可以試試。 派瑞松只要17。5元左右,綠藥膏只要2。5元左右,這兩種藥在藥店都可以買的到。 得腳氣的人很多,可是怎樣治的人很少,得有腳氣的朋友們可以試試。 我也是在老一輩那兒聽到的,試了還真的有用。 去醫院檢查一下確認是什麼類型的腳氣,是營養缺乏還是真菌感染?不能自己隨便就抹藥。生活上也注意以下方面:1.經常洗腳2.在腳上使用爽身粉3.使用止汗劑4.經常更換襪子5.穿通風的鞋子6.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後用塑膠袋套腳,以誘發流汗,次日清洗腳部,再予以擦乾,連續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兩次7.經常泡腳8.以茶包煮水,再用腳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鐘,擦乾後撒爽身粉,可防止腳臭復發&9.也可以粗鹽溶於水泡水10.醋酸鋁、重碳酸鈉及醋溶於水泡腳,都有除臭的作用11.冷熱交替的泡腳,有助減少流汗,防止腳臭12.保持平靜13.注意飲食14.勿過度勞動足部 腳氣是比較常見的
腳氣為何反復發作
在通常情況下,腳氣的症狀消除後,真菌仍然會存活在皮膚鱗屑或鞋襪中,當遇到潮濕溫暖的環境,真菌又會大量繁殖,導致腳氣復發。還有一部分人不注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就算腳氣已被治愈,一旦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襪,使用他人的腳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腳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導致腳氣復發。因此,反復發作成為腳氣的一大特色。
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腳氣是小毛病,不影響日常生活,沒有什麼大不了,治不治都無所謂。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腳氣既影響日常生活,又影響個人形象,而且容易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還容易傳染給家人,嚴重時還可導致繼發性感染。所以,患了腳氣一定要認真治療。穿“涼拖”要防腳受傷
怎樣治療才徹底
腳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狀較輕的腳氣可以外用抗真菌藥如蘭美抒、美克或派瑞松軟膏等。但如果是慢性腳氣,皮膚肥厚角化,用一般外用藥達不到徹底治愈的目的。為了徹底根治腳氣,可以內服蘭美抒或斯皮仁諾(伊曲康唑),但這兩種藥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把握好適應症和禁忌症,故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此外,腳氣有不同的類型,在治療上也不盡相同。但往往有不少不負責任的醫生,在治療腳氣時,不分青紅皂白,不分腳氣類型,隨便拿上一些腳氣藥水就給病人用,結果卻適得其反,使病人病情加重,愈治愈壞。有時甚至會引發新的並發症,如皮膚過敏、接觸性皮炎,或誘發癬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據腳氣的不同類型,分析病情進行治療。
水疱型腳氣,要選擇既有抗過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藥物,如派瑞松、益膚清、酮康王等,劑型要選擇霜劑,要避免用酒精制劑(如腳氣水、韋氏洗劑等),避免因此而引起過敏反應。如果有大量水疱,且出現浸漬、糜爛,可以用復方硫酸銅液1:20泡足,也可用馬齒苋60克,煎水,泡腳。
角化過度型,可用腳癬藥膏或1%~3%克霉唑霜等。
如果是趾間感染,應先用腳氣粉等,待皮損收干脫皮後,再用克霉唑霜或槿皮酊等藥。也可以用派瑞松、益膚清、蘭美抒(丁克)、美克等膏劑塗搽。
如果合並有過敏現象(如瘙癢、出現密集小疙瘩及小水疱等),就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藥物,如腳氣藥水(如水楊酸酊)。
如果出現發燒,局部皮膚紅腫,考慮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時,就需要找醫生,采用抗生素治療,如內服紅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療。
如果遇到反復發作的腳氣,或出現癬菌過敏、癬菌疹,或者慢性角度增厚型腳氣,或合並甲癬(灰指甲),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抗真菌藥(如蘭美抒、斯皮仁諾等)。
足癬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現在已有很多藥物能將其治好,但令人煩惱的是此病極易復發或再感染,所以治療要徹底,不要見皮損稍有好轉就停藥。即使已經治愈,也應注意遠離傳染源,不要再被感染上。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一)病因和發病
本病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
而傳染。
(二)病人表現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