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嬰兒排便前哭鬧數小時正文

為什麼嬰兒排便前哭鬧數小時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44天,從滿月起差不多2天排一次(之前一天3.4次)排便前哭鬧數小時,表情痛苦,憋的臉紅,拉不出就哭,嗓子哭亞了,一但拉出來就好了,用過3次開塞露了,拉出屎不干,金黃色糊狀,去了2次醫院也沒查出什麼,外科醫生用小手指伸進寶寶肛門檢查也沒查出什麼.放屁多,臭,拉的屎也多、臭。內科醫生也不確定,說要不就照個x片看看,但孩子那麼小怕輻射影響,我沒同意照。其他生命體征都正常,混養,母乳為主,最近幾天怕是母乳問題,換成配方奶喂,也不怎麼見緩解。
 
最簡單地說,是小家伙感覺不爽,你們這幫沒眼力見的大人們居然不知道俺十分難受,哭給你們看!

沒有語言表述能力的嬰兒,哭鬧是其最有效的表達要求或痛苦的方式。當嬰兒受到饑餓、困倦、需要拉屎撒尿等內在的生理刺激,或來自外部的冷、疼痛、疾病的刺激都可以導致嬰兒的哭鬧。

有些時候,哭鬧的確是某種病症的表現之一,但更多的時候嬰兒的哭鬧還是屬於生理性哭鬧的范疇。因此,年輕的家長們如果不能善加區分,那就很容易被嬰兒的哭鬧搞得過於緊張。

啼哭是新生兒期的一種本能反應,通常哭聲嘹且亮中氣十足的時候,多屬生理現象。家長們首先需要考慮應該是孩子是否是餓了、尿了、或者過冷過熱,姿勢不舒服等因素引起。有的嬰兒常在睡前哭鬧,睡著以後自然安靜下來,這種情況俗稱“鬧覺”。有的孩子白天睡的多而夜間哭鬧的厲害,就需要設法糾正其生活規律了,不然,大人孩子一起遭罪。我疑心那個咒語之所以能夠一代代流傳下來,可能就是由於有這部分情況,孩子生活規律了,夜哭的情況也減輕了,只是孩子的爹娘把這種情況的改善歸功於那個咒語,在迷信橫行的年代類似的咒語流行並傳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們總是更容易接受那種咒語“有效”的情況,而忽略了實際上大多時候無效的例子,當然貼個咒語而已,不靈也沒損失什麼。對於確實是病理情況下的哭鬧,那是念啥咒也不靈了。
 
我回答過你的這個問題,可是沒有登上來.我再告訴你一次吧.新生兒的腸道系統在剛出生的前1,2個月並不太完善,所以當他排便時其實一點感覺都沒有.可再過一段時間以後,他的腸道系統逐漸完善的時候,每當他想大便的時候就都會有感覺了,這時他因為不適應而哭鬧是正常的現象,再過一陣子就好了.

我家寶寶2個月時也經常因為大便哭鬧,等大便完就不會哭了,我也因為這個問過大夫,大夫是這麼告訴我的.現在我的寶寶4個月了,大便的時候就很少再哭了,所以你放心吧,沒事的
 
嬰兒哭鬧探緣由

哭雖然是嬰兒的本能,但也常是嬰兒某種需要或者不舒服的表示。嬰兒一哭,當母親難以安撫時會急得手忙腳亂,有的年輕媽媽甚至自己也對著孩子哭。

其實嬰兒的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哭鬧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饑餓、口喝是嬰兒哭鬧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個月以內,這是由於母乳不足、奶粉沖調過稀,上一頓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吃飽。環境溫度過高、出汗多,嬰兒因口渴而哭鬧不止。

冷、熱、濕、癢、痛環境溫度過冷或過熱會引起嬰兒的不適,但過熱比過冷更容易引起哭鬧不安。尿布濕了(大、小便)未及時更換,以哭鬧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嬰兒因濕疹、多汗,皮膚不清潔等引起的瘙癢或因蛲蟲爬至肛門周圍引起奇癢而哭鬧等。

便尿感經過訓練的嬰兒,會以哭鬧的形式求援母親及時幫助他解大小便。

生活不規律6個月以內的嬰兒常常“日夜顛倒”,白天睡、晚上哭,俗稱這些嬰兒為“夜啼郎”。

“病理性”哭鬧是由疾病引起,常見於以下情況:

口腔潰瘍往往在吃奶或進食時哭鬧。

腹痛如腸套疊(表現為陣發性劇烈的哭鬧,同時面色蒼白、嘔吐、排出果醬樣大便)、急性闌尾炎(持續性哭鬧、發熱,一旦闌尾穿孔後哭鬧加劇)、嵌頓性腹股溝疝(腹痛劇烈,患兒常用手撫摸嵌頓處,出現嘔吐)、腸痙攣(一陣陣哭鬧,安靜一段時間後又因腸痙攣而再哭鬧)等。

真塞吃奶時因鼻塞影響呼吸而哭鬧。

頭痛多種原因引起的頭痛都會使嬰兒哭鬧,如發熱,腦膜炎時呈一陣陣尖聲哭叫。

外耳道炎、疖腫喂奶時當患側的耳朵貼近母親身體時或牽拉患側耳朵時哭鬧得更厲害。

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嬰兒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宏亮,哭鬧間隙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後哭鬧停止。“病理性”哭鬧的嬰兒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常突發性劇哭;伴有發熱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有時伴有嘔吐、腹瀉,大便有血,需去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


有些寶寶專門“上夜班”,許多新爸爸和新媽媽煩惱萬分,疲憊不堪。其實寶寶休息時間完全可以由爸爸媽媽調教,“夜哭郎”是有辦法改變的。

(1)如果嬰兒健康時,是否黑白顛倒。有的嬰兒白天睡得太多,夜間不睡覺、很精神,大人不哄不抱便啼哭不止。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白天成年人應多逗嬰兒玩,使他逐漸形成白天醒、夜間睡的好習慣。

(2)如果是病態:

a。首先考慮是否嬰兒患了佝偻病。由於生後沒有及時添加魚肝油制劑及輔助食物,單純母乳喂養滿足不了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小兒患了佝偻病,夜間就會啼哭。治療方法是補充維生素d制劑並及時添加輔助食物和多曬太陽等。

b。小兒是否患了腸道痙攣病。由於腹部大量積氣,排不出氣,引起腹痛。此病常於夜間發作,嬰兒下肢卷曲劇烈啼哭。治療方法是發作時讓嬰兒俯臥,腹部墊個枕頭;為了減少腸內積氣,喂奶後要把嬰兒豎著抱起,輕拍背部讓他打打嗝;再有,減少腸內積氣,牛奶中的糖一定不要超過5~8%的比例,免得糖分過多引起發酵產生氣體。

c。是否患了蛲蟲症。蛲蟲寄生在人的腸道,並在夜間常常爬到肛門周圍產卵,嬰兒因肛門刺癢而哭鬧。如果患了蛲蟲症,要服驅蟲藥驅蟲,同時要勤洗屁股和塗蛲蟲膏,也要勤換褲衩,勤曬被褥等,力爭周歲時穿滿裆褲子為佳。

d。如果由於喂養不當,奶量不足時,應及時增加奶量和輔助食品。如果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的也應注意一下奶的質和量,比例是否合適等。
 
是不是腸有問題了?先換下奶粉試試吧,有空給小寶寶肚子按按摩。
 

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兒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