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三歲孩子玩什麼玩具開發智力?正文

三歲孩子玩什麼玩具開發智力?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時可以扶著站起來,再逐漸從站到扶走,再到會獨走,不主張多讓他用學步車。
◆躺下坐起,搖呀搖(運動和平衡能力的訓練)1.爸爸坐,伸展雙腳,寶寶坐在爸爸大腿上;2.爸爸拉著寶寶的雙臂,做躺下、拉起的動作;3.寶寶躺在爸爸的腿上,爸爸輕輕地上下擺動雙腿,寶寶會覺得很刺激,很開心吶!要點:寶寶很喜歡玩這個游戲,慢慢學會後,他會主動地倒下、坐起。特別提示:經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有助於培養寶寶開朗的性格和動作發育,而且孩子也會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在和孩子的接觸方式上,爸爸媽媽有著微妙的差異,寶寶從小就能從媽媽柔軟溫暖的懷抱和爸爸粗大有力的動作中感受到爸爸媽媽的不同。與媽媽的溫柔愛護相比,爸爸能讓孩子體驗冒險、刺激和興奮。◆在爸爸身上站一站(鍛煉腿部和腳底肌肉,練習平衡能力)1.爸爸坐或跪在地毯上;2.寶寶赤腳,直立在爸爸腿部近膝蓋處;3.拉動寶寶的雙臂,使寶寶往爸爸胸前靠;4.讓寶寶的臉貼著爸爸的臉,爸爸寶寶親一親。注意要點:a)此游戲可以使腳底承受的力量從腳踝轉移到腳尖,使腳底變得有彈性;b)腳趾得到了運動,可以刺激運動神經;c)熟練以後,可以小心地做幅度更大一點的“前傾後倒”動作;d)這個月不會,下個月努力。◆摸摸媽媽的臉(認識五官,學習人際關系)1.媽媽親熱地摟抱寶寶;2.拿著寶寶的小手,讓他摸摸媽媽的臉,親親媽媽的臉;3.告訴寶寶,“這是媽媽的鼻子”、“那是媽媽的眼睛”。要點:和媽媽建立親密的依戀感,有助於建立安全感和情緒穩定,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哇哇哇!”(練習模仿發音)1.寶寶坐在媽媽懷裡;2.拿住寶寶的小手,輕輕拍媽媽的嘴,媽媽發出“哇哇哇”的聲音;3.再拿住寶寶的小手輕輕拍寶寶自己的嘴巴,媽媽發“哇哇哇”的聲音。觀察要點:如果寶寶能配合手,發出“哇哇”聲,游戲就成功了!◆看小朋友玩(培養社會交往能力)1.讓寶寶坐在小推車上,到戶外散步;2.觀看大孩子們玩耍,“瞧,哥哥姐姐玩得多開心!”3.觀察、接近同齡的孩子,“這裡有寶寶的小朋友吶!”要點:寶寶還不會和同齡的孩子玩,但他對同齡孩子很感興趣,給寶寶找一個小伙伴吧!▲一定要繼續上個月“揀葡萄干”等動手游戲▲別忘了讓寶寶經常練習爬,玩運動游戲▲“什麼東西出來啦?”的游戲可以變化形式繼續玩適齡的玩具1.綜合游戲盤——一觸即響,一觸即動,激發好奇心。從用整個手掌笨拙地去壓、拍打等動作,慢慢發展到靈巧地用手指去捏、拿,這個時期的寶寶,需要給他准備一觸摸就會引起變化的玩具。綜合游戲盤就是為了此目的而設計的。它可以配合寶寶眼、耳、手指的各種活動,並且激發好奇心。它猶如“頭腦健身房”,包涵了各種鍛煉器具。寶寶可以得到各種鍛煉:(1)因果關系的理解力;(2)從方法到目的的判斷力;(3)預測能力;(4)注意力集中和記憶力能力;(5)體會到隨心所欲地活動所帶來的滿足感。提示:大百貨公司的進口玩具專櫃可能有售;你完全可以用類似門鈴、八音盒、老式電話機的撥盤、手電筒、手動玩具來替代。2.各種打擊樂器——敲敲打打樂趣無窮,鍛煉手眼協調。現在,寶寶學會了獨坐,學會了手拿和手捏東西,他特別喜歡自己坐在那裡敲打東西。不論手上握著什麼東西,都會拿來拍拍打打,或者先用右手敲打,再換左手碰碰。這時期需要拍打就會有聲音的玩具,如小鼓、木琴等。不必刻意購買樂器讓寶寶玩,像家裡的小鍋子、臉盆、奶粉罐、餅干盒等,寶寶照樣玩得樂不可支!給媽媽的提示◆認生,寶寶進步了!6~7個月大,寶寶開始認生了,這是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正常反應,也是寶寶正常的依戀情結。此時,你應該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和與不同的人接觸,擴大寶寶的交往范圍。帶寶寶到社區廣場、花園綠地等場所,讓寶寶看看周圍新鮮有趣的景象,感知不同人的聲音和臉相,特別要注意讓寶寶體驗與人交往的愉悅,逐漸地降低與陌生人交往的不安全感和害怕心理。◆寶寶會坐了,雙手將從“抓住”發展到“捏住”。7個月的寶寶已經會獨坐了,能比以往更靈活地使用雙手,會把玩具從一手換到另一手,或兩手各握一種玩具互相拍打、敲打地板。“先做後想”是寶寶的思考特點。他們是從某一個動作所產生的相同結果中,學會思考。當寶寶的手部變得靈活,其思考能力也隨之發展起來。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地上丟東西,寶寶正在努力學習。以前,寶寶是不懂得如何將手中的玩具放開的,現在他知道了可以“把手上的玩具扔在地上”,而且樂此不疲。許多媽媽撿了幾次之後,會收起玩具,不再陪寶寶玩。其實,寶寶是在練習“放開”這個動作。他十分投入地做這件事情,會開心地笑出聲。寶寶學做每一件事,都會因為高興而一做再做,也因為一做再做而變得熟練起來,所以,你應盡量幫寶寶撿起扔出去的東西。游戲要點◆手部游戲可培育寶寶的思考能力讓寶寶隨心所欲地活動手指,透過手的動作,充分發揮他好奇心,刺激大腦思考。◆與人交往有利於養成寶寶活潑開朗、樂於與人交往的性情未滿周歲的寶寶,還不會和小伙伴一起玩,但是,他們十分樂意看大孩子玩耍。從觀看→在一起各玩各的→一起玩,逐步培養寶寶喜歡與人交往的性情和能力。特別提醒——▲每天都花時間和寶寶一起玩;▲每天都給寶寶單獨的自己玩的時間;▲玩的時候盡量和寶寶說話,而且逗引寶寶發聲,回應寶寶;▲玩的時候情緒飽滿,愉快輕松,開心地和寶寶玩;▲注意和寶寶的情緒,不勉強寶寶。游戲內容◆聲音在哪裡?(聽力訓練)准備物:鬧鐘、門鈴、電話、電吹風等等會發聲的玩具和物品。1.抱著寶寶,把准備物放在寶寶看不見的地方發聲;2.“咦,什麼聲音在響?”誘導寶寶聽並且尋找;3.找到了,就告訴寶寶“這是鬧鐘響,叮鈴鈴”。觀察要點:寶寶是否能尋聲找物,找到了要給予鼓勵。◆聽音樂,翩翩起舞(聽力和樂感培養)准備物:各種舞曲或者童謠的音帶和cd,節奏明快清晰。1.播放音樂;2.抱著寶寶起舞轉圈,身體隨著音樂舞動,並用手臂打拍子。注意要點:寶寶很喜歡和媽媽一起擺動身體,你們可以隨時隨地經常玩。◆咚咚锵,咚咚響!(手眼協調)准備物:小鼓和小鑼(鍋蓋小勺也可以)。1.寶寶坐,小鼓和小鑼放在寶寶的身前;2.媽媽先示范敲敲打打,嘴裡念“咚咚锵,咚咚響,寶寶敲鑼又打鼓!”3.讓寶寶隨意敲打,只要發出聲音,媽媽就拍手鼓勵。觀察要點:寶寶能否手眼協調地敲打,讓他任意敲打,慢慢就會手眼協調起來。◆寶寶自己拿(練習坐和手拿物)准備物:寶寶喜歡的玩具或者物品。1.讓寶寶獨坐;2.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寶寶的前面,鼓勵寶寶坐著,用手拿東西。3.增加難度,把玩具放在寶寶的左面和右面,甚至身後,讓寶寶拿。要點:這個游戲可以訓練寶寶坐得更穩當,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特別是腰部。注意:玩具不要放得太遠,別讓寶寶夠不著而趴下來。
 
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孩子,那一刻的感覺是終生難忘的:這個神秘的小家伙是誰呀?但不久你就能分辨出他哭是因為肚子餓還是要人哄,也能分清他臉上的表情是笨拙的初笑還是肚子不舒服。實際上,在你不斷地學習這麼多事情的時候,你的孩子不僅也在學習,而且比你學的多上千倍萬倍!寶寶一出生,就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皮膚甚至身體來感受這個世界。






0-3歲寶寶需要什麼樣的智力開發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對什麼事情都有興趣。路邊的影子、遠處的狗吠聲、電話裡的說話聲、積木的碰撞、玩具鈴铛的搖擺,這些對幼兒來說都是挺奇妙的事物。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善用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是能夠分享和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歡樂,孩子就能感覺到他們的觀察和反應獲得了肯定,獲得了成年人的注意。

嬰兒初生時只有先天的反射,只有腦干功能是完備的。神經細胞發達起來後,才會完全地傳遞大腦的命令,才會許多復雜的肌肉控制技巧,這樣當大腦命令右手去搔鼻子,才不會變成踢左腳。



因此兒童的運動對於鍛煉神經系統和肌肉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經常帶孩子外出運動,並准備各種積木插片等小玩具,可鍛煉大運動和精細運動能力。

孩子學說話的過程實際上從娘肚子裡就開始了,有的家長給孩子用圖片和識字卡來學習語言。其實,真正好的學習語言的方法是與生活聯系起來。有研究表明,4天大的嬰兒已經能分辨不同的語音和語言了。爸爸媽媽和保姆在生活中充滿愛意的動作,認真地傾聽和應答孩子的話語,結合活潑的表情,玩耍的游戲語言,都是促進寶寶語言發展的好機會。

專家還發現,以母乳喂養孩子,以及經常地愛撫孩子,不僅有助於兒童吸收營養,增加體重,還有助於建立雙親與孩子之間安全的依戀關系,有助於培養兒童健康的性格。有人認為兒童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研究認為,後天的經驗是決定性格的重要因素。孩子生下來是有個體差異的,一個經常微笑並與周圍人有眼神接觸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這個環境,這個環境又反過來影響嬰兒的性格。當父母對孩子溫柔地說話、開心地皺皺鼻子,也就同時增加了孩子的樂觀天性。比如說話害羞的孩子高度敏感,對環境過分警惕,父母可以以柔和而堅定的方式消除他的疑慮和恐懼。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關於早期教育應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否及早讓孩子認字或數數,是長期爭論的問題。有些專家指出,過早地讓孩子認字數數和打電腦,不如讓孩子玩各種玩具,讓孩子通過品嘗、觸摸、擺弄來了解真實的物體,如積木塊、瓶瓶罐罐和小推車、小工具等。大腦的研究證實了教育家多年來的觀點:早期的社交和情感經驗是智能發展的關鍵。家長和教師應針對每個孩子的經驗和需求,並設立一個豐富的物質環境,有足夠多種類的玩具,還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幫助他們感受愛和安全,鼓勵他們進行探索和嘗試
大自然孩子智力開發的導師
和孩子一起在戶外,是幫助他們喜愛大自然的好方法。對那些在充滿瀝青和混凝土的城市中長大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0~1歲是寶寶成長的第一個敏感期,這一時期,除了是身體迅速成長的高峰期以外,也是寶寶腦部成長的高峰期。要抓住這個人生的關鍵期,讓寶寶的身體和智力都得到優良的發展,就要為寶寶提供豐富多元的外部刺激,而包羅萬象的大自然,就是寶寶認識世界最好的一本天然的教科書。

因為只有大自然能夠為寶寶提供豐富多彩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刺激,促進孩子的感知覺全面發展。

就拿視覺來說,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我們所獲得的外界信息,至少有8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新生兒出生後幾個月內,大腦控制視覺和其他感官信息的區域處於“瘋狂發育期”。尤其是頭半年,是視覺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如果長時間呆在屋內,無論父母給寶寶提供多少新鮮玩具,在牆上掛多麼美麗的圖畫,家裡布置得多麼漂亮,能夠給寶寶形成的視覺刺激都是有限的。而大自然既有紅花綠樹,又有鳥鳴魚游,可以看到藍天白雲,也可以看到河流清溪。經常看到大自然的風光,對於豐富寶寶的視覺經驗、促進寶寶認知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任何一間教室,可以像大自然這樣,為寶寶提供內容如此豐富又如此有趣的學習環境。

大自然就在身邊找一說到走進大自然,許多父母就會顧慮重重,提出一堆不可行的理由,例如:“寶寶太小,帶出去不安全。“或者:“工作太忙,哪裡有時間帶寶寶出去呢?“其實寶寶在滿1個月後,就可到戶外活動。要接觸大自然,未必非要出動全家三代人長途跋涉,專程去到一個山清水秀的風景區才算達到目的。這樣不僅父母吃不消,寶寶也辛苦。大可以善用條件,因地制宜,在身邊的小環境裡尋找一個微縮的大自然。例如,小區的花園,對於見多識廣的父母來說,雖然談不上什麼風景,但對於剛剛開始認識大千世界的小寶寶來說,這個小花園也是一個大觀園了,花草樹木,藍天白雲,一應俱全。如果在小區花園裡轉得乏味了,離家比較近的廣場、綠地或公園,也是很好的認識大自然的場所。

把大自然帶回家

不在戶外的時候,是不是就不能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呢?動一動腦筋,父母還可以把大自然帶回家。可以時常在家裡插一些新鮮花束,也可以在陽台上種植一些綠色植物,養幾尾金魚。買回來的蔬菜水果,甚至在海邊撿到的貝殼石頭,都可以作為大自然的一個部分呈現在寶寶眼前。雖然家裡面能夠再現的大自然元素有限,但只要父母們肯動腦筋,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給6歲孩子買什麼玩具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