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壓。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鄭重其事地對父母說,她想休學。父母以為孩子只是學習壓力大隨口說的,沒想到孩子真的從第二天開始就不去上學了,無論家長怎麼說,老師怎麼勸就是不肯去學校。休學的第二天清晨,父親又催促小a去上學,從沒打過孩子的父親忍不住打了她,小a仍然無動於衷。後來在與小a交流時,她說當時只想睡覺,父親頓時覺得孩子真得很苦! 案例二:小b,男,初二學生。小b在班裡成績一直保持在前幾名,忽然有一天就借著小感冒不去上學了,這場“感冒”一拖就是兩個月,家長怎麼動員就是不去了。小b跟媽媽說,不喜歡學校,不喜歡自己所在的班級。 案例三:小c,女,初二學生。小c上初中後,開始完不成家庭作業,後來連課堂作業也做不完,小c說自己老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堂課能走神四五次。但是,她能意識到自己走神,也能及時調整過來。自從上了初二後,她越來越覺得學習沒有用,對學習失去興趣。 案例四:小d,男,高一學生。小d是班裡的數學課代表,有一次上課說話,被數學老師扔了粉筆頭,據其父母講,後來還挨了推搡。此後,孩子就再也不想上學了,雖然數學老師來登門道歉,此後,孩子也不肯原諒他。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成績好的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的比例正在提高,這是讓家長和老師最不能接受的事實。以上的案例是比較典型的,可能並不是普遍的,但是厭學確實已經像計算機病毒,使很多孩子無法正常“運行”,甚至無法“啟動”。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研究所曾在濟南兩所初中一年級抽取1564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感到學習壓力大的占42.6%,考試緊張的占42.8%,不適應學校生活的占15.8%,考試成績不好父母不能理解的占16.7%,有厭學情緒的占36%,感覺活著沒意思的占16.6%(所調查項目學生有重合現象)。 人格發展不完善是厭學誘因 在對以上個案了解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這些有強烈厭學情緒的學生厭學的原因並不能單純地歸結到學習壓力大上,在心理輔導專家一次次的引導下,在與這些學生有了深層次的交流後,厭學的原因才一一呈現,令老師和家長深感意外。 小b不喜歡上學有著復雜的原因,他曾經被學校的“小幫派”勒索過錢,雖然,他曾向學校反映過,但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最終不了了之。另外,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的他暗暗喜歡上了班裡一名女生,可是卻遭到了拒絕,班裡有幾個同學知道這件事,他就覺得班裡同學經常議論他,對他指指點點,孤立他。 小c從小就練鋼琴,為了讓她把琴練好,工資並不高的母親傾其所有,前後買了兩架鋼琴,請了最好的老師,工作之外全部時間幾乎都陪著她練琴。老師說小c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小c已經通過鋼琴八級考試。可是從上小學二年級開始,她出現了肢體抽動症,只得放棄了鋼琴。到現在她還不能摸鋼琴,一說起這件事她就眼淚直流,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的悉心培育。這個心結也影響她的學習,她對自己要求很高,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時就會把一切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覺得自己承受不了父母這麼大的希望,沒有退路了,進而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厭學。 小d在與專家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後才承認,當時老師不只是推搡了他,而且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打了他一個耳光,這讓他感覺很丟臉,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抬不起頭。這位數學老師其實很器重小d,把他作為奧賽苗子來培養,經常給他“吃小灶”。可是經過這件事,小d恨起數學老師來,連想殺老師的狠話都說出來了。老師是肯定做錯了,但小d在老師來道歉後還是沒有一點原諒老師的意思,對恩師沒有一點寬容心。專家指出,除了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外,不少學生中存在的人際關系恐懼症也是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學生往往表現得很不合群,害怕與同學交流,在學校表現得郁郁寡歡,長此以往對學習也喪失了興趣。此外,班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班風不好的班級,厭學的學生往往更多。 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是基礎 專家談到,從常碰到的情況看,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原因一般分三個方面:一是我們現在的孩子承受力越來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長和社會對其期望值卻越來越高。孩子情願躲到家這個蛋殼裡,也不願去學校。二是我們的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績看齊,缺少一個全面衡量孩子的標准。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沒有正確、及時地引導教育,對孩子的生活能力、責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極度缺乏。只有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我們才覺得有問題了。三是還有很多孩子因為迷上網絡游戲而厭學。因為孩子的生活相對單調乏味,沒有快樂體驗,所以才專注於此。 針對師生關系緊張這一原因,專家指出,作為老師應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一旦發現學生家庭壓力過大,應及時跟學生家長溝通,做好學生的家庭工作,適當給學生減壓。 據調查發現,有90%的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和培養,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養,還有對學習的愛好。在經常接觸到的一些孩子裡,有很多小學時很優秀,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後就慢慢變得厭惡學習,變得任性、自私。這樣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碩士、博士,但是根本上不考慮別人、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陷最終會嚴重影響其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幾起博士生自殺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學校動辄給學生排名次,對學生不良的懲罰措施等都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除了應該改革的應試教育方式,老師也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同時要多留心學生心理及行為的發展。 <strong>答案補充</strong> 那你問問他喜歡什麼,其實對於一個這麼小的孩子來講,世界上什麼東西都是他要學習的,他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比如他想玩,就問他玩什麼?他如果回答不想去幼兒園,那你就問他不去幼兒園想去哪裡?他如果回答想呆在家裡,這最好了,因為呆在家裡是最無聊的,只是他還沒有意識到,你把她關在家裡幾天,再問他,喜歡干什麼,一直讓他窮盡他所有的智商也不能想到在干什麼,他的興趣會慢慢的轉移到到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實際上,幼兒園的功課就現在來講,有的很多,有的不多,但關鍵不是你的孩子學到了什麼,而是它是否學會了怎麼學和是否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流相處,這是關系到他以後的學習和人生,在這上面,你說什麼,他也不會聽你的,這東西只能自己慢慢接觸,自己慢慢琢磨。<strong>答案補充</strong>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如果他掌握了什麼是方法,那起跑點有與沒有都一樣,如果他以後不當科學家,只是從宏觀上來講是有窮盡的,就那麼點東西,說白了,知道了方法,學什麼都是神速。什麼是方法,少有人掌握,所以,只要孩子是正直的,善良的,公正的。其他的隨他去,沒准他能比你好,比你更懂得什麼是方法。退一萬步來講,他也是個好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到今日還一直深植在一般父母親的心裡,把書念好是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唯一的期望與要求。
您因為孩子把成績單給你時,你因為孩子成績不佳而大發脾氣時,孩子卻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此刻爸爸媽媽的心裡真難受。你辛辛苦苦賺錢供孩子念書,你只要孩子把“讀書”這件事做好,而他卻你失望了。
幫助孩子喜歡學習的小秘方 當你問孩子到底怎麼了?孩子竟回答你:“我不喜歡學習,不要逼我學習!”為人父母的您該怎麼辦呢?孩子功課不好,孩子不擔心,而你卻擔心得不得了。到底讀書是孩子的事情,還是父母的事情?父母的難過和生氣能夠幫助孩子喜歡讀書嗎?還是因此破壞了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呢?爸爸媽媽該如何來幫助孩子呢?
孩子功課好,有好的因緣條件;功課不好也有不好的因緣條件。如果爸爸媽媽不能了解孩子功課好壞的原因,是很難幫的上忙的,所以爸爸媽媽應先了解孩子不喜愛念書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
?訂立目標:學優生,學得又快又好,讀書時自然遇到的挫折比較少,對讀書也比較有興趣,學困生,由於學習的能力不夠強,所以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比較多,當然對讀書興趣缺缺。爸爸媽媽,應先了解孩子的能力在哪裡,可以先立下孩子較容易達到的目標,孩子自然可以比較容易獲得信心,對讀書也能因此保有較高的興趣。
?激發學習動機:有些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是問題,但因缺乏動機,所以常常心不在焉,因而成績低落。缺乏動機的原因可能是教材枯燥,或者心裡有心事,包括家裡的問題或者是學校的人際問題等。如果是教材枯燥,爸媽可能要找一些比較有趣的數據,融入教材引起孩子的興趣,如果是因為心裡的問題,爸媽可能要先幫孩子解開心裡的結,孩子才能全心投入學業。
?優化學習方法: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都沒問題,但因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而導致學業表現不佳,孩子可以接受老師或輔導員的協助,改正錯誤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建立自己的學習策略系統,一但孩子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快地就會恢復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身體條件問題:有些孩子先天上就有缺陷,比如視力不佳、聽力不好、語言障礙、過動、對符號辨識有困難、色盲等等的問題,這時就必須通過專家的協助,再加上醫療的配合,才可以讓這類孩子在某個程度上獲得讀書的樂趣與益處。
如何指導孩子喜歡學習
范例一 對於一個智力正常,缺乏學習動機而不喜歡學習的孩子,爸爸媽媽可能要多花一點心思找一些與課程相關,但較為有趣的教材來引起孩子較高的學習興趣。
此外,也要和學校老師聯系,看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和老師討論是不是孩子的心裡有心事,因而導致孩子無心於課業,如果是這個原因,就必須確實了解孩子的困擾,並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給孩子真正的幫助。
范例二 孩子的智力較低,所以書讀不好,這時爸爸媽媽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用比較正面的想法來看待孩子,給孩子比較簡單並且容易達成的目標,這樣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們的鼓勵與肯定,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意願,如果孩子的智商很差,可以和老師商量一下,是否需要轉介到資源班或特殊的教育單位,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
爸爸媽媽要學習了解孩子不喜歡讀書或功課不好的真正原因,才不至於為難了孩子,且能提供最適切的幫助。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懶惰或不自愛,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書讀不好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值得做父母的去了解。 慢慢吸引他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休學 要培養的是興趣,如果對學習沒興趣的話你就是刪他游戲他也不會學習,所以,像二樓說的,既然喜歡上網,就讓他在網上學更多的知識 我覺得帶小孩,最主要的是兩個字---"耐心" 一、要學習,先立志。定目標,找動力。
就孩子學習來說,也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動力。而內因是起主導作用的。這個內因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而學?恐怕不少孩子認為是為家長而學,為老師而學,而沒有想到是為自己而學。如何把要我學習變為我要學習,這是激發孩子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打開這智慧之門的鑰匙,就是定目標。
家長和孩子坐下來,分析自己孩子的資質和秉賦,尋找一個既適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又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目標。古人有一句名言:“法乎其上取其中,乎其中取其下”。意思是說,如果你向高的目標努力,很可能取得的結果是中目標,如果你向中目標努力,那最終取得的結果可能是下目標。也就是說,如果你向全國一流重點大學努力,很可能你只考取二流的重點大學。有了高高在上的目標,接下來就要攻克攀登路上的障礙,從每一天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具體到尋找適合自己的最好的學習方法,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提前做好預習、課後復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女兒她爸爸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條信息:好習慣能在21天養成。我們在兩個孩子身上試驗了,都取得了成功。家長們不妨試試。
現在,我們的孩子大多在十三歲左右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