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種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感覺。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開始覺醒,強烈渴望擺脫家長的束縛,按照自己的意圖想法獨立行事,希望自己能夠被理解、被尊重。孩子在這個時期的獨立自主要求是全面性的。
逆反心理表現的類型大致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主動型逆反心理的表現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對某些現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識地與教育者的意志相對抗。主動型逆反心理,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帶有較強的進攻性。被動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條件的影響下,反映出來違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狀態。
你需要用孩子的獨立願望來激發孩子去提高他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對自己負責是避免過度對抗最有效的辦法,在這個時期最難做到的是家長不能著真正把生存的壓力直接傳遞給孩子。
給你幾點建議: 一、不要對孩子過分遷就和溺愛。很多情況下,孩子的對抗和叛逆心理和家長溺愛有關,孩子沒有受到約束的教育,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會使他們缺乏約束,不懂禮貌,在長輩面前我行我素,而父母又未能及時糾正其這種行為,就容易產生不滿情緒。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讓孩子不明是非,對於這樣的孩子,雖然物質要求一再被滿足,但欲望提高得更快。等到孩子的壞習慣已經形成,要糾正就比較困難了。一旦問題嚴重,家長想管教,或者孩子的要求無法再滿足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出現逆反。 二、不要家長式的作風。有些父母一味采用家長制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點不同意見,這就容易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諷刺、挖苦、辱罵、體罰等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專橫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暢、壓抑,然而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逐漸表現出自己的獨立性,便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干涉太多,就容易與父母發生頂嘴。 三、不要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會兒說注意這,一會兒說注意那,唠叨沒完,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煩,產生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不是不知道家長所說的道理,僅僅是擔心如果按照家長的意思做了,那麼,家長就會更加唠叨。 四、不可缺乏交流和情感。家長應多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想什麼,喜歡什麼。多與孩子溝通,就可以減少沖突的發生。不僅包括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包括家長與家長之間。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發生障礙。父母沒有榜樣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沒有精神支柱而苦惱時,也會以逆反情緒作為發洩。 五、父母自己以身作則。父母平時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用自己的言行給予孩子學習的榜樣。
希望你的孩子是個好樣的。
不是叛逆,我覺得是你平時對他過於苛刻,總是在他面前說一些他不愛聽的話,致使他對你產生厭惡感。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空間,該給他自由就放手吧。畢竟一個母親或者一個父親不能陪伴兒子到永遠吧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