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鈣是人體重要的常量元素之一,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在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其余的1%,一半與檸檬酸螯合或與蛋白質結合,另一半則以離子狀態存在於血液、細胞外液和軟組織中,這部分鈣含量雖少,但在體內與骨骼鈣之間保持著動態平衡。
人體內的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更新狀態中,只不過我們肉眼看不見而已。嬰幼兒生長速度快,體內的鈣實際上每天都處於部分更新狀態中,因此嬰幼兒補鈣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嬰幼兒期骨骼中的鈣每1~2年就全部更新一次,以後隨年齡增長更新速度逐漸變慢,成人更新一次約10~12年。
春天陽光充足,人體皮膚經陽光照射可以產生較多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鈣,而且也有助於鈣在骨骼中的沉積。如果在春天給孩子提供含鈣的食品較少,而維生素d較多時,孩子血中的鈣會向骨骼沉積,而引起血液中鈣的濃度下降,從而導致孩子手足搐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抽風”或“抽筋”,這種情況也可見於服用較多的維生素d而鈣攝入較少的孩子。
要預防抽風的發生,一定要在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提供充足的鈣。一般來說,每天攝入400~450毫升配方奶或牛奶的孩子,鈣的攝入量是充足的。給孩子的食譜中還應包括其他富含鈣的食品,如豆制品、蝦皮等。喝足配方奶的孩子,可以隔天補充維生素d。如果天天補充,可能會造成維生素d的過量。
哪些症狀表明寶寶缺鈣?
兒童期尤其是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對鈣的需求也相應較大,因此,自寶寶出生後就需要不斷提供充足的鈣,才能保證正常的生長發育,並使骨骼和牙齒長得堅固結實。如果懷疑自己的寶寶缺鈣,你可去醫院檢查一下,盡快加以糾正。因為缺鈣不僅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身高的增長,也會引發一些其它問題。
寶寶輕度缺鈣可表現出以下一些症狀,如煩躁、好哭、睡眠不安或易醒、易驚跳、多汗、枕部脫發圈、出牙落後等,缺鈣嚴重者可引起佝偻病,甚至引起各種骨骼畸形,如方顱、乒乓頭、手镯或腳镯、肋骨外翻、雞胸或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此外,還可出現肌張力低下、運動機能發育落後,大腦皮層功能異常、表情淡漠、語言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等。這些症狀也可出現於維生素d缺乏的孩子。寶寶缺不缺鈣,你首先要分析寶寶的膳食,看看從寶寶的膳食質量中獲取鈣的量是否充足,其次要了解寶寶的表現。
專家都說要在日常膳食中多給寶寶提供含鈣豐富的食品,那麼哪些食品含鈣豐富同時也適合寶寶食用?
人體對鈣的需求是隨年齡、性別、生理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1988年修訂的推薦每日膳食中鈣的供給量是:1~6個月,母乳喂養兒300毫克/日,人工喂養兒400毫克/日;6~12月,400毫克/日;1~4歲,600毫克/日;4~11歲,800毫克/日;11~18歲,1000毫克/日。在日常生活中,鈣的主要來源還是通過食補,即多攝取富鈣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蝦皮、蝦米、芝麻醬等。對所有的孩子而言,每天都要食用奶類食品,因為奶類和奶制品含鈣量豐富,而且吸收利用好,如1瓶牛奶(220毫升)的含鈣量約200毫克左右,要是每天能喝上1~2瓶鮮牛奶,就可得到200~400毫克的鈣,再加上其它食物中的鈣,合起來就能滿足孩子1天的需要量。值得一提的是:奶酪含鈣量也很高,家長可以自制蔬菜奶酪漢堡包,以增加鈣的攝取。不愛喝奶的孩子,可以改喝酸奶。另外,豆類及豆制品的含鈣量也較高,最好能每天食用25~50克。
4.我的寶寶不滿3歲,這麼大的寶寶每天都要補鈣嗎?鈣粉、鈣片哪一種較好?
如果食品中不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鈣,則需另外補充鈣制劑,如鈣粉、鈣片、或鈣膠囊。目前市場上鈣制劑五花八門,因此父母在選購時應仔細看清鈣制劑的化學成分、鈣元素的含量以及鈣的溶解度和吸收率,不要盲目地跟著廣告走。我們並不提倡對所有小孩子都要補鈣,如果有的家庭一日三餐能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鈣,就不必再補鈣。一般來說,鈣的吸收都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以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嬰幼兒可口服魚肝油,預防量是400國際單位/日,另外要多曬太陽,暴露的皮膚盡量多一些,皮膚在陽光的紫外線照射下,可產生維生素d3。
目前有一類鈣制劑,如氨基酸鈣、蘇糖酸鈣、維生素c鈣等都屬於分子鈣,它們可以被人體主動吸收,並不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但並不是說服用分子鈣的孩子就不需要維生素d,因為食物中鈣的吸收仍然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所有的鈣制劑都可以提供鈣,但有的吸收好一點,有的含量高一點,有的對胃刺激小一點,一般來說,家長可以聽取有關醫生的建議來購買鈣制劑。
5.給小寶寶補鈣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給小寶寶補鈣首先要明確是否需要補鈣,並不是所有寶寶都需要補鈣。如果人工喂養的寶寶每天攝取700~750毫升的配方奶,鈣的攝取量就是充足的。一般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補鈣。配方奶喝得較少的大齡嬰兒,如8~12月齡的寶寶也可以考慮補鈣。此外,經醫生診斷缺鈣的小寶寶應該補鈣。此外,父母還應該了解一些有關補鈣的基本知識:
1、魚肝油和鈣粉不一定要同時服用,一般魚肝油可以在吃早點時服用,鈣制劑一般在臨睡前服用,也可在午餐和晚餐之間服用,以減少食物中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2、年輕父母不要自己購買鈣制品,因為有些鈣制品含鈣量很低,如葡萄糖酸鈣;有的含重金屬較多一些,如海洋牡蛎殼鍛制的產品;有的對胃刺激性大一點,如碳酸鈣。建議向有關專科醫生咨詢,並且要聽清醫生講的道理,然後才購買。
3、熟悉促進鈣吸收和抑制鈣吸收的某些因素。
1)促進鈣吸收的因素: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並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如糖對鈣的吸收也有促進作用。飲食中蛋白質供應充足有利於鈣的吸收,這可能是由於蛋白質消化產生的氨基酸可以與鈣結合,形成可溶性的鈣鹽,因而促進鈣的吸收。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多時,食物鈣的吸收率會有所提高,例如成人僅能吸收膳食中鈣的20%,而嬰兒和孕婦對膳食鈣的吸收率可高達50%左右。此外,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加時,膳食鈣的貯留也會增多。
抑制鈣吸收的因素:食物中含草酸或植酸過多時,不僅食品本身所含鈣不易被吸收,而且還會影響其他食品中鈣的吸收,如菠菜、竹筍、苋菜、蓊菜、毛豆、茭白、洋蔥、草頭等。因此在烹調這些蔬菜之前,可先將這些菜在沸水中燙一下,可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植酸。脂肪進食過多時,消化後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在腸道來不及吸收,也容易與鈣結合而隨糞便排出,使鈣的吸收減少。膳食蛋白質攝入過多時,會增加尿中鈣的排出量。因此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此外,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小孩吃較多的粗雜糧。
小兒的補鈣量如何掌握?--
對於缺鈣的小兒,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因為維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儲備,使人體組織液中保持鈣、磷的一定濃度,鈣、磷得以正常地沉著在骨骼上。
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太陽的照射,皮膚中含一種叫做脫氫膽固醇的物質,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能變成維生素d3。有的家長擔心陽光照射可使孩子變黑,所以盡量不讓孩子曬太陽,這種錯誤的育兒觀念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嬰兒滿月後,可抱到戶外進行日光照射,開始時每日10-15分鐘,以後逐漸延長時間,最好每日在戶外不少於2小時。
不少家長喜歡讓孩子在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玻璃可阻擋紫外線,達不到日光照射的效果。由於季節的原因,在深秋、嚴冬和初春季節,日照的時間很短,小兒曬太陽的機會少,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一般每日400單位就可滿足需要。我們常用濃縮魚肝油滴劑,每瓶10毫升,含維生素a50萬單位、維生素d5萬單位。一般嬰幼兒每次用2-3滴,1日3次(相當於維生素d400、800單位),一般情況下1瓶魚肝油可用20天左右。
服用魚肝油的同時,應加服鈣劑。l歲以內每日需服用500毫克,1-10歲800毫克,10-13歲1100毫克,即可滿足生理需要。 小兒嘔吐的原因與新生兒、嬰兒有較大的區別,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消化道疾病急性胃腸炎、腸套疊、腸梗阻、肝炎、闌尾炎、胰腺炎等。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由於顱內感染、腫瘤或其他原因引起顱內壓增高時,均可發生嘔吐,如腦膜炎、腦炎、腦膿腫、腦腫瘤、硬腦膜下出血等,但這種嘔吐性質為噴射性嘔吐。3、全身感染性疾病 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遇到剌激容易發生過強反應,一些消化道外的感染性疾病在成人不會引起嘔吐,但在小兒卻容易發生嘔吐,如呼吸道感染、敗血症等。4、周期性嘔吐 這是一種反復發作、陣發性的嘔吐。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好發於2-4歲的小兒,青春期前可自然停止發作。嘔吐期間可無症狀或體征,亦不能提示某一器官或系統有疾病。發作時嘔吐頻繁,嘔吐物開始為吃下的食物,以後為膽汁與胃液,早期即出現酸中毒。本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情緒激動後發生。只要暫時禁食,及時靜脈補液糾正體內代紊亂,嘔吐即止。5、藥物反應紅霉素易引起胃部不適和嘔吐,多動症小兒服用哌醋甲酯(利他林)也可出現惡心、嘔吐。 6、其他美尼爾綜合征有眩暈和嘔吐;中毒後也會嘔吐,但這種嘔吐可排出毒物,對人體有保護作用。 小兒嘔吐預防與調養 1.新生兒、嬰兒哺乳不宜過急,哺乳後抱正小兒身體,輕拍背部至打嗝。 2.注意飲食,宜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不要過食煎炸、肥膩食品及冷飲。 3.嘔吐較輕者可進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次給予。嘔吐重者暫予禁食。 4.令患兒側臥,以防嘔吐物吸人。 5.如小兒有嘔吐症狀需積極查明嘔吐原因,針對病因治療。 小兒嘔吐中醫治療 小兒嘔吐父母不用急,小兒嘔吐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小兒嘔吐的原因也有很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嘔吐是由於食道、胃腸道呈逆蠕動,伴有腹肌、膈肌的強力收縮,迫使食道或胃內容物從口湧出的,小兒嘔吐是很常見的可見於多種疾病。小兒嚴重嘔吐可導致嬰兒呼吸暫停、發绀,反復嘔吐可導致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新生兒和嬰兒易因吸人嘔吐物而發生吸人性肺炎,長期嘔吐可導致營養障礙。 小兒嘔吐怎麼辦? 小兒輕的嘔吐對健康影響不大,無須治療。重的嘔吐不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電解質,出現脫水和酸鹼失衡的症狀,必須作緊急處理。 (1)禁食4-6小時。輕度或中度脫水可服“口服補液鹽”,多次少量服,多數病兒能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糾正或患兒對“口服補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辦法是根據血生化檢驗進行靜脈輸液矯治。 (2)治療原發病。外科梗阻性疾病,應施行手術解除梗阻段。如為內科性嘔吐,即應治療原發病。如嬰兒喂養不當,咽下大量氣體,應在喂奶後將患兒俯在母親肩上,拍背,使患兒打嗝,排出氣體。(3)應當服用止吐藥。最安全最有效的藥物為嗎丁啉,每次每公斤體重0.3毫克,每日3次,飯前15~30分鐘服用。 (4)再發性嘔吐在禁食期間可少量多次飲涼開水或冰水,喝溫水易引起嘔吐。(5)嘔吐嚴重者須禁食4小時,除胃穿孔外,可用生理鹽水或1-2%碳酸氫鈉液洗胃。注意側臥以防吐出物吸入氣管內。 (6)嘔吐停止或減輕後,可給予少量、較稠微溫易消化食物,或米湯等流質飲食。 (7)有脫水或電解質紊亂者,應及時按需要補液和供給電解質。若有周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