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孕期感冒怎麼辦正文

孕期感冒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孕期感冒怎麼辦
 
要注意身體。不能吃藥的。用物理療法吧。

推薦:買早早孕,排卵試紙,防輻射服,韓國孕婦裝,日本原單,好禮相送呢。5鑽100%好評的北京賣家哦!
旺旺:咱村我最靓
店鋪名稱:【愛尚媽咪】 
qq:495106121
店鋪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北3條19樓,(北京婦產醫院西面300米)天宇市場對面

http://shop35146635.taobao.com/

 

 
"孕婦懷孕其間,抗病能力下降,極易患感冒。孕婦患了感冒服藥治療又怕影響胎兒,下面介紹幾種不用吃藥打針就能治療感冒的辦法:
1.感冒初起喉頭癢痛時,立即用濃鹽水每隔10分鐘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見效。
2.喝雞湯可減輕感冒時鼻塞、流涕等症狀,而且對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較好的效果。經常喝雞湯可增強人體的自然抵抗能力,預防感冒的發生。
3.用一把金屬匙子放在開水裡加溫後(以不燙傷手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處感覺異常,則在該處加強按摩。熱按摩片刻後,再用一把泡在冷水裡的匙子刺激該處。輕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於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間(近虎口處)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關節以下部分的掌面。
4.在保溫茶杯內倒入42℃左右的熱水,患感冒者將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內,不斷吸入熱蒸氣,1日3次。
5.咳嗽者可用雞蛋1只打勻,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開水沖服2—3次即可止咳。
6.感冒初起,剛感到鼻、喉發癢時做下述體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兩腳稍分開直立,脖子伸直,頭盡量上頂,兩眼睜大,盡量伸長舌頭,兩手十指伸直,然後從頭頂至手、腳趾使勁用力,直至全身震顫,並不斷發出“嗳”聲,反復2—3次。


妊娠後,孕婦體內酶有一定的改變,對某些藥物的代謝過程有一定的影響。藥物不易解毒和排洩,可有蓄積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時,藥物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故感冒最好不吃藥。但萬事都是一分為二,孕婦用藥有一定的風險,並不是完全無益。一些疾病本身對胎兒、母親的影響遠遠超過藥物的影響,這時,就應權衡利弊,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主要藥物利弊

抗感冒藥大多是復合制劑,含有多種成分,常見的有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這些藥大都含組胺藥,孕期不宜服用,特別是孕4周前,感冒藥主要是對症藥物,治標不治本,對孕婦又不是安全用藥,所以筆者建議孕婦最好不用抗感冒藥。

抗病毒藥,均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孕婦不易使用,若必須使用,則應在醫生指導下。

退熱藥。感冒伴有高熱,多預示病情較重應及時看醫生。消炎痛是孕婦禁忌退熱藥,阿斯匹林孕32周後也不宜使用。

抗菌素。孕婦感冒如沒明確的細菌感染證據,如扁桃體炎、血壓高、咳黃痰、流濃涕等,可不用抗菌素。因為抗菌素可通過胎盤作用於胎兒體內,有20%-40%的可能性對胎兒構成危害,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安全的抗菌素。

祛痰、止咳藥。一般比較安全,但含碘制劑的止咳藥,孕婦不宜使用。

預防最重要。

懷孕期間的婦女應注意休息,加強鍛煉,保持強壯的身體,在疾病流行期間,注意個人衛生,不到人口密集的場所,不接觸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風換氣,保持溫、濕度適宜,經常用醋熏蒸房間,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驚慌失措或亂服藥物,更不應對此不加介意,應及時到醫院找醫生咨詢。
"
 
懷孕的整個過程基本上是比較“痛苦”的,因為不能吃藥,怕這怕那不說,如果一旦有病了真的很難受。我的寶寶現在剛剛五個月,懷孕的時候,最難受的就是發燒和拉肚子,我把我的經驗說一下。如果是感冒,最好還是用物理療法,多喝水,多吃白梨,或用白梨加塊加冰糖熬水喝,如果發燒,用酒精擦身體,手心腳心,把姜切末放紅糖熬姜糖水喝,蓋被捂汗睡一覺基本就能退燒了。上班吹空調不太好,不過如果沒辦法也要加一件長袖的衣服,以防感冒,按常理說打空調不應該在空調屋裡吸煙啊,最好請同事到走廊或外面吸煙,因為不只是對你這個懷孕的人有影響,對其他不抽煙的人一樣有影響啊。腰疼沒事,正常,在家裡如果腰疼就躺一躺,在單位也不要老坐著。如果面對電腦,前六個月最好穿穿防幅射服,之後我就沒穿了就一台電腦也沒什麼問題。吃東西要注意,盡量不吃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涼東西,涼水,剩飯剩菜不要吃,尤其現在是夏天,容易壞肚子,還不能吃藥。海鮮什麼的注意些,吃點大蝦沒問題,吃螃蟹不要吃蟹瓜。現在應該補充多維元素片,你就吃惠氏的“瑪特納”就行,每天一粒,五六十塊錢,藥房就有賣的,如果有條件,多曬曬太陽,多喝點大骨頭湯、海帶、蝦皮補鈣。總之吃東西不挑食就好了。
希望你感冒早些好。

孕婦怎麼補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