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晚間睡覺愛踢被子,這樣容易感冒怎麼辦? 小孩子睡覺時,都有一個壞習慣———喜歡踢被子。有時候一整夜要為孩子蓋被幾十次,嚴重影響了父母的正常休息。每年冬季更令父母不安,生怕小兒因踢被後著涼感冒。那麼,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牽在此介紹一種簡易的方法:
取一米長的橡皮筋(或松緊帶),縫在棉被上端的兩側,縫制寬度與枕頭相同,橡皮筋的兩端固定在床頭螺絲扣上。這樣小孩睡著後,翻身依舊自如。即使將被子踢開,由於橡皮筋的彈性作用,棉被馬上又回復原位,重新蓋在小孩身上。年輕的父母們不妨一試。
不少寶寶站不會站,走不能走,但是,晚上踢起被子倒是動作干淨利落。而1~2歲的寶寶,運動機能已經發育,踢起身上的被子更是沒商量。 上海桃浦新村幼兒園親子班的一位媽媽告訴我,她的寶寶好像孫悟空轉世,晚上明明是頭朝西睡下,早上起床,寶寶已經是180°的大調頭,被子全壓身下。這樣能不感冒?她和老公只能夜裡輪流“值班”,時不時地起來給兒子蓋被子。好辛苦!
寶寶為什麼踢被子?
?白天玩得太厲害了,或者臨睡前玩了刺激的游戲之類,睡覺也不肯安寧喽;
?晚飯蛋白質吃得過多,食物太膩太油,腸胃負擔重,不舒服,孩子就睡不安穩了,不斷翻身。
?蓋得太熱太重。
?有的寶寶天生睡相不佳。
?寶寶的床太大。
媽媽的誤區1——讓寶寶穿衣睡覺。
“就算寶寶踢光被子,也還有衣服保護著,就不怕他著涼了。”大多數媽媽都有這樣的想法。一位兒保醫生曾告訴我,最厲害的一位媽媽竟讓寶寶穿3件毛衣睡覺。
上海市兒童醫院前院長孫惠女士,是我國著名兒科護理專家,曾長期擔任該院的兒科護理部主任,她在接受本刊記者的采訪時說:
“對待寶寶踢被子,媽媽有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讓寶寶穿衣睡覺。據我的觀察,越是讓孩子穿衣睡,孩子越要踢被子,太熱、不舒服是寶寶踢被子的第1原因。”
你想,且不說冷熱,穿這麼多衣服睡覺多不舒服,寶寶不會述說,只能本能地動來扭去,衣服是扭不掉的,倒把被子蹬掉!
穿衣睡覺不符合科學,弊端多多——
1.非常不舒服,孩子會睡不安穩,不信的話,媽媽自己穿上睡一晚試試。
2.穿厚衣、緊身衣、不合體的衣服睡覺,會影響血液循環,身體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寶寶的發育。
3.容易使皮膚的抵抗力減弱,增加感染皮膚病和感冒的機會!
4.不利於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
關鍵詞:應該讓寶寶脫衣睡覺。
媽媽的誤區2——被子蓋太多,溫度過熱。
怕寶寶著涼,媽媽的心理狀態總是寧可給孩子蓋厚一點、蓋暖一點。少蓋會冒著涼的風險,媽媽不敢。而實際上,恰恰是因為被子又熱又重,寶寶才踢被子。
中福會托兒所的沈一平老師,多年帶寄宿制小班,對嬰幼兒睡眠問題頗有研究心得,富有實際經驗,她認為:
“孩子晚上踢被子的主要原因是太熱。”
在中福會托兒所,寄宿制班的孩子們晚上踢被子的情況並不多見。因為老師都是根據季節氣溫決定孩子蓋被的厚薄。在中福會托兒所,冬季晚上的室溫一般保持在15℃左右,孩子們蓋1條中厚被子,加1條薄的晴綸小被。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一般還開著窗。
不過,同樣的被子、同樣的室溫,班上有2的孩子卻還是要踢被子,老師手一摸,發現孩子滿頭是汗。這2個孩子白天也比其他孩子穿得少,容易出汗,原來他們是屬於那種特別怕熱的孩子。晚上就讓他們比其他孩子蓋得更少,問題馬上解決,踢被子的情況不再發生了。
關鍵詞:太熱是孩子踢被子的主要原因。
不妨參考一下其他媽咪的心得
上海和田路王旭(寶寶3歲):大被窩套小被窩
我是老輩傳授的經驗。讓寶寶睡在我身邊!為了避免不衛生,我用一條小薄被子給寶寶准備一個小被窩,再蓋我的大被子。和我睡在一起,寶寶一有風吹草低,我馬上知道,照料起來很方便。
上海建德花園鐘蜜(寶寶2歲):開空調睡
我的辦法很簡單,晚上開空調睡覺。屋子暖和,寶寶蓋不蓋被子沒有太大的關系。當然也有另外的麻煩,空氣太干燥了,寶寶大便成問題。無奈之下,我只能再開一個增濕機,平時注意給寶寶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家人老是拿這事諷刺我,可是,我覺得,只要大人孩子能睡安穩,別的也顧不多了。
上海永嘉路黃翎紋(寶寶5歲):大人寶寶睡一個被窩
慚愧,我沒有更好的辦法,就讓寶寶和我睡一個被窩。省事,簡單,還其樂融融。2歲以後孩子很自然就自己睡了。現在孩子大了,好像也沒有因此而變得粘人,老師也誇她挺獨立的。
上海宜山路莊曉娴(寶寶2歲):小床邊塞枕頭
先聲明,這不是我的發明,是同事教我的。在寶寶的小床邊放上1~2個枕頭,一來寶寶不能在裡面打轉翻跟斗,不容易踢掉被子,二來就算踢了被子,還有一層保護,不至於太冷。另外,寶寶的小床最好緊靠著媽媽。
專家推薦:給愛踢被子的寶寶用睡袋!
選擇或自制寶寶睡袋的要訣——
?寶寶睡著舒服,能舒展雙手;
?大人照料方便,上下要有開口;
?面料輕軟,寬松適當,翻身自如;
?避免過厚,薄睡袋外加1條薄被子比較合適。
市售寶寶睡袋的種類
1.脫卸式:袖子可拆,隨時改裝成背心式睡袋以適應各種睡眠習慣的寶寶使用。
2.背心式:符合寶寶的心理和習慣,能讓寶寶舒展雙手,同時保護了腹部。
3.前開拉鏈:領口有很細致的小護墊,避免拉鏈小扣接觸皮膚引起不適。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jilin.com.cn/hyzb/2002-07-08/2036.html
感冒也是一種急性傳染性鼻炎,俗稱“傷風”。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狀病毒和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並傳播,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煙酒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感冒發作後繼發細菌感染。感冒起病時鼻內有干燥感及癢感、打噴嚏、全身不適或有低熱,以後漸有鼻塞、嗅覺減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清水樣或膿性分泌物等。若無並發症,病程約為7~10天。 因為病毒生存在人體細胞內,世界上沒有藥物可以直接殺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體免疫系統。所以感冒應以支持療法為主,特別注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這可給免疫系統充分的體力支持。 感冒可能會引發細菌感染,但是千萬不可隨便使用藥物治療。在人體免疫系統殺死病毒後,絕大部分感染會自動痊愈。盲目藥物治療會增強細菌抗藥性,也不利於人體免疫系統發揮正常的作用。 “感冒”一詞源出官場 翻遍中醫經典,均無“感冒”一詞。說來別致,該病名的直接源頭不在醫家,卻在官場。南宋年間,館閣(中央級學術機構)設有輪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閣員值宿。當時值班閣員開溜成風,開溜的名堂,代代閣員約定俗成,在值班登記簿上均寫為“腸肚不安”。 一位名叫陳鹄的大學生,硬被拉去館閣值宿。他開溜時,偏不循例照寫“腸肚不安”,卻標新立異大書“感風”二字。 陳鹄之所以發明出“感風”這個新奇用語,自有客觀原因。在很長時期內,中醫對病因的表述都不規范明晰。南宋醫學理論家陳無擇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區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大類;就外因而論,又區分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反常氣候變化。陳鹄對他的同時代人陳無擇尚未獲得張揚的新學說顯然已有了解,故而在開溜時能夠賣弄小聰明,隨手借來六淫之首“風”,並前綴以“感”——感者,受也。 陳鹄所創先例,為其後數世官場不時因襲,迨至清代,卻發生突破性形變。 卻說清代官員辦畢公事請假休息,例稱請“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為一個意義總體,可作如是闡釋:本官在為該公務操勞之際,已感外淫,隱病而堅持至今,症狀終於爆發出來!故而不得不請假將養。 [編輯本段]基本概念 感冒(commoncold)又稱傷風、冒風,是風邪侵襲人體所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為其特征。全年均可發病,尤以春季多見。由於感邪之不同、體質強弱不一,證候可表現為風寒、風熱兩大類,並有夾濕、夾暑的兼證,以及體虛感冒的差別。如果病情較重,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稱為“時行感冒”。 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屬中醫的感冒范疇。西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於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 [編輯本段]發病機理 感冒的發生主要由於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當氣候劇變時,人體衛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衛症狀。偏寒者,則致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洩,肺失清肅。感冒雖以風邪多見,但隨季節不同,多夾時氣或非時之氣,如夾濕、夾暑等。 【辨證】主症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脈浮。 兼見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無汗,鼻癢噴嚏,鼻塞聲重,咯痰液清稀,肢體酸楚,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微惡風寒,發熱重,有汗,鼻塞濁涕,咯痰稠或黃,咽喉腫痛,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感冒;夾濕則頭痛如裹,胸悶納呆;夾暑則汗出不解,心煩口渴。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於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睐。但臨床實踐證明,如果中成藥選用不當,也可延誤病情。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 一、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症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症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藥物。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總結: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二、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三、暑濕型感冒: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症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藥物。 四、時行感冒:病人的症狀與風熱感冒的症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症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