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您好。我的女兒今年十歲。在7月9日返校回來後,手有點涼。我們給她扎了手指,放了點血。之後直到今天提問一直在莫名其妙的發燒,到當地醫院檢查也沒有結果,只是喝vc銀翹片,頭孢克洛干混懸劑,昨天燒到40度,我又加了百服寧進行退燒。我女兒身體感覺還可以,為什麼會高燒不退?請專家指點。 祛斑產品一定要安全第一,市場上很多的產品是剝落皮膚的角質的,用後會反彈,還會導致皮膚敏感。皮脂膜變薄。所以像祛斑這樣的產品一定要認證選購哦。。。
這裡有一份淘寶2009年的祛斑祛痘美白產品排名榜: http://7jf8.com/qd.htm
大家可以先看看熱賣程度再做選擇,越熱賣的表面消費者越認同其祛斑的效果,不是麼?
我的寶寶發燒剛好也用了退熱貼,可以起到保護寶寶大腦的作用,燒得不高的話效果還是不錯的,可有的時候還是退不下來就得去醫院看了,總的來說退熱貼還是日常使用比較安全的退熱東西吧,藥我可從不敢亂給他吃,都是按醫生指示,哦,退熱貼可以買日本的蹦蹦跳,用過幾回降溫都挺好,無毒副作用,可以和藥物同時使用,小孩也挺樂意用。 發燒是小兒常見的疾病症狀。伴有發燒的疾病除給以抗菌藥物等針對發病原因的治療外,退燒這種對症療法常常應用較多。退燒不僅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還可以防止高燒抽風等嚴重情況的發生。但是,發燒本來是機體為了對付外來細菌、病毒等不利因素的一種防御措施,對人體抵抗疾病本來是有利的,只是發燒太高才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退燒法不一定要求將孩子體溫整日控制在37℃以下,一般講只要不超過38℃就可以了,等到炎症控制,燒自然會退淨。
吃退燒藥是常用的退燒法。退燒藥大多是解熱鎮痛藥,即這類藥不僅能退燒,同時還有鎮痛作用。如常用的阿斯匹林和復方阿斯匹林(apc),不僅用於退燒,也可用來止頭痛、腿痛和全身病。解熱鎮痛藥種類很多,但因某些藥副作用較大,因此小兒用做退燒的解熱鎮痛藥種類並不多,主要是阿斯匹林、apc和阿苯(阿魯)片等。apc內因含興奮藥咖啡因,對於神經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的5歲以下小兒,有可能誘發高燒抽風或精神症狀,因此5歲以下小兒不能使用。
阿苯片除含阿斯匹林外,還含有鎮靜藥苯巴比妥,除有退燒作用外,還可預防高燒抽風。但阿苯片中的阿斯匹林與苯巴比妥的比例為10:1,兒童體重比嬰幼兒大,如果按照需要的阿斯匹林量服用阿苯片,可能產生孩子整日昏睡不醒現象,影響精神和進食,因此阿苯片主要應用於嬰幼兒和伴有高燒抽風的兒童。解熱鎮痛藥作用於體溫中樞,使全身體表毛細血管擴張,出汗,汗液蒸發而退燒。因此,服退燒藥時應多喝些熱水,這樣退燒效果才好。
取退燒藥需經半小時後才能開始緩慢退燒,一般作用約能維持4-5小時,故需要時可於4小時以後重復服用。對阿斯匹林過敏的不能服用本類藥物,對苯巴比妥過敏者不能服用阿苯片。阿斯匹林類藥物對胃有刺激,督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應避免使用。
有人總希望打退燒針,其實退燒針一般也是解熱鎮痛藥,其作用較口服快,但維持時間亦短,即退燒快,再次發燒也快。發燒時如體溫能緩慢下降直到正常,人的感覺可能會舒服一些,如果驟然快速退燒,人並不舒服。因此,退燒針並不一定比口服退燒藥好,只有在體溫超過39℃以上,為防止高燒抽風時,退燒針才有使用價值。
有的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服退燒藥,或者服退燒藥後效果不理想,此時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溫。最常采用的物理降溫法有冷水袋或冰袋冷敷法;用酒精或溫水擦浴法。冷敷法簡便易行,最簡便方法是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冷後重新敷用。這樣做一般退燒效果不大,只對燒不甚高者有些作用。
用冷水袋或冰袋冷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具體作法是將熱水袋中灌入冷水或放入碎冰塊,墊上一層布後枕於頭下,小冰囊可放在腋下或大腿根部。但是人在發燒時,遇到過冷的冰袋常常會出現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等反應,此時應檢查冰袋是否有漏水,如無漏水應將冰袋撤掉,再換用較之溫度高一些的冷水袋。冷水袋或冰袋應用時要注意及時更換袋中的冷水。
酒精擦浴法是將95%酒精加自來水1/2,或70%-75%酒精加水1/3,亦可用二鍋頭酒加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拭患兒手心、腳心、腋窩、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每個部位2-3分鐘,需要時亦可做全身擦浴。也可用比發燒時體溫低2-3℃的溫水浸透大毛巾,然後將其敷在赤裸的病兒身上,待大毛巾溫度升高後再予更換。還可以用38-40℃的溫水為發燒的小兒洗浴,以達退燒目的。 可能是著涼了 小兒發熱是小兒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身體和入侵病原作戰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一個過程。但發熱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病重,體溫的異常升高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小兒的正常體溫可以因氣溫、年齡、飲食、哭鬧,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有一定范圍的波動。體溫稍有升高,並不一定有病理意義。在小兒確實體溫升高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神態和舉止,而不要單純依賴體溫計。一個體溫在38℃,神情呆滯的孩子,和一個體溫在40℃,但仍然頑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們關注。而一個機體抵抗力低的孩子,縱使患了嚴重的疾病,也很可能不會發熱。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衛反應,但發熱過高或長期發熱可使機體各種調節功能受累,從而影響小兒的身體健康。因此,見到小兒發熱時,應積極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據醫生統計,發高燒占小兒夜間急診的80%左右,而感冒是引起發燒的最常見疾病。孩子發燒,急煞父母。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在短期內讓孩子退燒是不成問題的。
專家建議,對夜晚突然發高燒(測量腋溫≥39℃)的小兒,可采取下列護理措施:(1)裝有空調家庭可保持室溫在21℃—24℃;讓孩子臥床休息,敞開包被或松開衣服,使皮膚裸露;(2)鼓勵孩子多飲涼開水或清潔液體,一晚至少300毫升;(3)服用退燒藥,如泰諾林或托恩口服液適量,必要時4—6小時再服一次,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直到體溫降至正常范圍;(4)若退燒藥療效不佳,也可采用物理降溫,給孩子洗個溫水(水溫32℃—34℃)澡,有利於散熱。應該指出,無論是否熱退,次日家長應帶孩子上醫院就診。此外,三口之家中必須常備退燒藥和感冒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