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活動范圍不大,不易打鼾。適之寶枕工坊認為,如果有某種疾患,最好聽取醫生意見。對於患有某種疾病或有特殊情況的人而言,講究一下睡眠姿勢就很有必要。因為很多疾病是由於睡眠姿勢不當而誘發或加重的。所以,自行或被動采取保護性睡姿,對預防疾病的發生或減輕疾病的症狀都是有益的。
以下為《枕頭記》收集的枕頭和睡眠方法:肺結核:兩邊肺部都有病的人,最好是仰睡。如果左肺有病,適宜左側睡;右肺有病,則宜右側睡。心肌炎、哮喘、心力衰竭:采取半躺半坐的睡姿,可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肺部瘀血,增加氧氣的吸入量,有利於症狀緩解與休息。中耳炎:膿汁會灌滿患側耳道,為使膿汁引流通暢,可采取患側臥位,以促使膿液排出。腦血栓:動脈硬化若采取側臥位睡姿,勢必加重血流障礙,宜改為仰臥睡姿。胃病:胃潰瘍病人應向右側臥。心髒病:心髒代償功能尚好者,可向右側臥。若已出現心衰,可采用半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切忌左側臥或俯臥。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睡姿應為半臥位或側臥位,可使用15厘米高的長方形寬大枕頭,使頭和肩部都枕上。
膽石症:不宜左側臥。因為膽囊位於上腹部,形如一只小酒瓶。當人體向左側臥時,膽囊"瓶口"朝下方,"瓶底"朝上方。這樣,膽囊結石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落入"瓶頸部"而發生嵌頓,引起膽絞痛發作。加上夜間病人入睡後,迷走神經張力增強,膽道平滑肌興奮性增高,膽囊頸管一旦發生痙攣,可使結石嵌頓更嚴重,疼痛即刻加重且持久。長時間的膽絞痛會引起急性膽囊炎。這是膽結石病人夜間急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膽囊結石病人應盡可能平臥或向右側睡。腰背痛:宜側臥睡,這樣可以使肌肉完全松弛,避免肌肉牽拉緊張、刺激或壓迫神經,引起或加重腰背痛。
△給自己充足的睡眠時間
要想提高睡眠質量,入時間必須注意;能取得較好的睡眠質量的入睡時間是晚上9點到11點,中午12點到1點半,凌晨2點到3點半,這時人體精力下降,反應遲緩,思維減慢,情緒低下,利於人體轉入慢波睡眠,以進入甜美的夢鄉。
什麼樣的睡眠才是最好?睡眠應該是一種無意識的愉快狀態。
就算睡的時間短,而第二天起床能夠很有精神,就表示有好的睡眠‘品質’,但是如果在睡了很久之後仍然覺得很累,就表示睡眠質量很差。
睡眠時間因人而異,雖說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八小時,但其實足夠的睡眠不是從時間上的多與少來分別,而是視乎能否達到熟睡的狀態,適之寶建議顧客的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8小時,視個體差異而定。如果的確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可完全恢復精力,當然未有不可;而入睡慢而淺,睡眠多、常多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精神仍難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單純延長睡眠時間也對身體無益。如果你每天睡眠超過12小時的話,除非是病了,否則反而會產生"越睡越累"的情況。
睡眠要適量
1、我們的一個重要觀點是:覺不可少睡。在很多書上都說,成年人一般每天睡7-8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馬斯博士指出:一個人晚上睡眠6-7個小時是不夠的。他對睡眠研究的結果表明,只有8個小時睡眠才能夠使人體功能達到高峰。所以什麼是“適量”,主要是“以精神和體力的恢復”作為標准。
人的睡眠分為慢動眼睡眠和快動眼睡眠兩個時向。濃度的快動眼睡眠在記憶儲存、維持組織、信息整理及新的學習、表現等都發生在快動眼睡眠的最後階段,而快動眼睡眠通常發生在8小時睡眠期的後部,並可以持續90分鐘左右。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覺察到,但是,我們當中大部分人的睡眠其實都是不夠的,這不僅降低了生活質量,還可能引發疾??
為了彌補這種普遍的睡眠不足,馬斯博士提倡“小睡”。這種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來後再小睡20分鐘,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
我們特別強調的是,現在中小學生雖然說“減負”了,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考試壓力,他們並不輕松,很多人睡眠的時間明顯不足。與過去相比,實際上是明松暗緊。這實際上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庭都是得不償失的。我們認為,只有睡好覺,才能學習好。睡好覺並不會妨礙前程:睡眠時間必須保證! 另外,對於容易失眠的人來說,應在有睡意的時候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只會加重心理壓力。有人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試驗,在某些情況下,晚睡早起,減少睡眠時間,而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
△細意安排理想的睡眠環境
最適當的睡眠環境,至少應具備安靜、遮光、舒適等這些基本條件。噪音的敏感度因人而異,任何聲響超過60分貝,自然會刺激你的神經系統,信息還可以傳遞全身,讓你無法安穩入睡。關燈睡覺當然與省電無關,而是因為黑暗的環境能讓眼睛快點進入休息的狀態,如果你太害怕黑暗,則不妨開一盞小壁燈,盡量調控較微弱的光線,這樣便放心入眠。
溫度與濕度臥室的溫度、濕度及空氣流通度都是不容忽視的。太熱或太冷的室溫都會影響睡眠,溫度應在攝氏21度至24度左右,依個人的體質而調整。最理想的濕度應是在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如果未能合乎標准,可以用冷暖氣機或自動除濕機來自動調整室內溫度及濕度。睡覺的時候,氧氣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必需保持空氣流通,切勿因為怕冷而關閉所有門窗。
注意電磁場的影響力,室內的電磁場對個人健康有著莫大的關系,睡眠前應該盡量將室內的手機或產生電磁場的電器關閉。強大的電磁場會影響我們的生理運作,例如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對睡眠有直接促睡作用。研究發現,睡在比一般城市日常生活高五倍的50hz電磁場環境時,睡眠效率會改變,熟睡期的時間會較短。至於地球磁場影響睡眠品質的說法,則眾說紛纭,據說拿破侖相信睡覺時必須頭朝北、腳朝南,以配合大地磁場,盡管他每天只睡3小時,也能消除一天的疲勞。適之寶認為,寧可以信其有,床在安放時,應該南北順向,睡時頭北腳南,使機體不受地磁干擾。
不少青少年朋友因為經常處在某種噪聲中,習慣成自然,適應了這種不良的環境。這對我們的睡眠是不利的,會減少我們濃度睡眠的時間。所以睡覺的環境應該盡量避免噪音干擾。 如果你每天不能睡夠8個小時,千萬不要焦慮。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成人每天睡6到7個小時能活得更長。不過,從事此項研究的專家同時表示,現在還不是重新設置人們生物鐘的時候。
該項研究是建立在對全美從30歲到102歲的1100萬人的調查結果上。調查結果顯示,每天睡足8小時的人與只睡6.5小時到7.5小時的人相比,6年內的死亡率高出了12個百分點。而睡眠超過8.5個小時和少於4小時的人的死亡率則高出15個百分點。
據主持該項研究的科學家介紹,他們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以確定改變睡眠習慣、調整生物鐘能不能增強體質,延長壽命。
睡眠專家認為該研究有啟發意義,但同時指出了研究中的幾點問題。首先,研究沒有將受訪者在白天的小睡計算在內;其次,沒有考慮到睡眠質量的差異。
一位睡眠中心的醫生更是尖銳地指出,這項研究結果沒有普遍的適用性,因為作為研究對象的人群有局限性。研究者的資料是從1982年的癌症危險調查中搜集來的。而1982年研究的調查對象主要是從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的志願者和親屬人員中挑選的。
這位醫生指出,這些人的睡眠多少也許和死亡率高低無關。在6年中死去的人中,有5%的女性和9%的男性是因為心髒病和癌症而死亡 慢慢養成,堅持就是勝利 早點睡,睡前聽會兒音樂 晚上散步,睡前別聊天或看讓人興奮的書 少玩電腦,少網聊就能保證足夠的睡眠,呵呵 給自己定好時間,到了就什麼也不做了,睡覺 多運動,睡前喝牛奶 白天不睡就可以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