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已經九個月了,體重越來越瘦,不想吃飯,特別喜歡喝水,我們住的地方是鐵皮建的房子,氣溫比較高,孩子的狀況是否與氣溫有關呢?應該怎麼辦好
您的寶寶可能有“疳積”。
疳積
【概述】
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疳症是指由喂養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發育的病症,相當於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症狀。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的說法。
對於疳證的“疳”的兩種解釋:其一為“疳”就是“甘”,這是因為本病起先多是由於過食甘而致。這是從某個側面,對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義,這是因為本病會出現消瘦、干癟、氣血津液不足等臨床表現。
【病因】
1.乳食不節,傷及脾胃:乳食不節,過食肥甘生冷,傷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納運化失職,升降不調,及成積滯。積滯日久,脾胃更傷,轉化為疳。
2.脾胃虛寒薄弱:脾胃虛寒薄弱,則乳食難於腐熟,而使乳食停積,壅聚中州,阻礙氣機,時日漸久,致使營養失調,患兒贏瘦,氣液虛衰,發育障礙。
乳食不節與脾胃虛弱互為因果,積滯可傷及脾胃,脾胃虛弱又能產生積滯,臨床上多互相兼雜為病。
3.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蟲症也常為本病的原因。
【症狀】
1.積滯傷脾:形體消瘦,體重不增,腹部脹滿,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調,常有惡臭,舌苔厚膩。
2.氣血兩虧:面色萎黃或蒼白,毛發枯黃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煩躁,睡臥不寧,啼聲低小,四肢不溫,發育障礙,腹部凹陷,大便溏洩,舌淡苔薄,指紋色淡。
【診斷】
1.疳症 (1)飲食異常,大便干稀不調,或脘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
(2)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華,毛發稀疏枯黃,嚴重者干枯贏瘦。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發脾氣,煩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養不當或病後飲食失調及長期消瘦史。
(5)因蛔蟲引起者,謂之“蛔疳”,大便鏡檢可查見蛔蟲卵。
(6)貧血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減少。
(7)出現肢體浮腫,屬於營養性水腫者,血清總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約在20g/l以下。
2.積滯
(1)以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大便溏洩或便秘為特征。
(2)可伴有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嘔吐等症。
(3)有傷乳食史。
(4)大便化驗檢查可見不消化食物殘渣及脂肪滴。
【證候分類】
1.疳症
(1)疳氣:形體略見消瘦,而色稍萎黃,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調,精神不振,好發脾氣。舌苔膩,脈細滑。多見於本病之初期。
(2)疳積:形體消瘦明顯,脘腹脹大,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毛發稀疏易落,煩躁。或見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減退。或善食易饑、大便下蟲。或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舌質偏淡,苔淡黃而膩,脈濡細而滑。多見於本病之中期。
(3)干疳:極度消瘦,皮包骨頭,呈老人貌,皮膚干枯有皺紋,精神萎靡,啼哭無力,無淚。或可見肢體浮腫。或見紫癜、鼻衄、齒衄等。舌淡或光紅少津,脈弱。多見於本病之晚期。
2.積滯
(1)乳食內積:面黃少華,煩躁多啼,夜臥不安,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大便溏洩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黃或如米泔,伴有低熱。舌紅,苔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2)脾虛夾積:面色萎黃,形體較瘦,困倦無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滿喜伏臥,大便稀糊。唇舌淡紅,苔白膩,脈細而滑,指紋淡滯。
【治療】
1.積滯傷脾
(1)治則:消積導滯,調理脾胃。
(2)處方:揉板門,推四橫紋,運內八卦,補脾經,分推腹陰陽,揉中脘,揉天樞,按揉足三裡。
(3)方義:揉板門、揉中脘、分推腹陰陽、揉天樞消食導滯,疏調腸胃積滯;推四橫紋、運內八卦加強以上作用,並能理氣調中;補脾經、按揉足三裡以健脾開胃,消食和中。
2.氣血兩虧
(1)治則:溫中健脾,補益氣血。
(2)處方:補脾經,運內八卦,掐揉四橫紋,揉外勞宮,推三關,揉中脘,按揉足三裡,捏脊。
(3)方義:補脾經、推三關、揉中脘、捏脊溫中健脾,補益氣血,增進飲食;運內八卦、揉外勞溫陽助運,理氣和血,並加強前四法的作用;掐揉四橫紋主治疳積,配按揉足三裡調和氣血,消導積滯。
此外: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光剝,陰液不足者,宜推三關、揉外勞,加清肝經,補腎經,運內勞宮;煩燥不安,目赤多淚加清肝經;若有咳嗽痰喘,加推肺經,推揉膻中、肺俞;便溏者加補大腸;便秘者加清大腸,推下七節骨。
另外可單用捏脊配合針刺四橫紋治療。也有用板門割治的效果也十分明顯。
【注意事項】
1.注意調養:在喂養方面,應注意遵循先稀後干,先素後葷,先少後多,先軟後硬的原則。
2.注意營養搭配。
3.必要時應中西醫結合治療,特別是對原發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療。
有關系,不吃飯怎麼長肉啊。 也有啊朋友 我用的也是克魯斯8分鐘減肥法 可以看下 http://5go.cc/vzcged
剖僑頌迥诤孔疃嗟腦兀加?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於血液軟組織裡。人體是否缺鈣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歲左右時,人體骨量達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時的鈣含量,主要由遺傳因素、補鈣因素和鍛煉因素決定;二是鈣流失情況,由鈣的補充、流失量及生活習慣所決定,如嗜煙酒、咖啡、茶、可樂、鹽攝入量過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導致鈣的流失。
第一大點,缺鈣的時候都有哪些症狀??
(1)嬰幼兒。6個月的毛毛白白胖胖,近來夜晚常常啼哭不止,表現亦不如以前活潑,媽媽帶他來醫院檢查,醫生判定毛毛缺鈣,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小兒生長迅速,並且戶外活動少,曬太陽少,常引起鈣的吸收不足而導致各種缺鈣表現。小兒是否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①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②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③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④1歲以後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⑤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髒,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駝背。1歲以後小兒學走路,如果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有的表現為"x"形腿,有的表現為"o"形腿,並且容易發生骨折。
(2)兒童。當孩子出現下面一些症狀時,就應診斷為缺鈣: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後多汗;陣發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厭食、偏食;白天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說話晚;學步晚,13個月後才開始學步;出牙晚,10個月後才出牙,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發稀疏;健康狀況不好,容易感冒等。
(3)青少年。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腿軟、抽筋,體育課成績不佳;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4)青壯年。一般情況下,青壯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加之該年齡段缺鈣又沒有典型的症狀,所以很容易掩蓋病情。當有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缺鈣。
(5)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處於非常時期的婦女,缺鈣現象較為普遍。不過,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此期缺鈣的症狀較為熟悉。當她們感覺到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並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時,就應診斷為缺鈣。
(6)老年人。老年人大多是因為鈣的流失而造成缺鈣現象。他們自我診斷的症狀有老年性皮膚病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降低;食欲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多夢、失眠、煩躁、易怒等。
家長應學會根據表現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鈣,以便在缺鈣時及時給孩子提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皮、海帶、排骨湯,同時多吃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豬肝、羊肝、牛肝,來促進鈣的吸收。一般情況下,缺鈣較輕的患兒在食補後即可改善缺鈣症狀。當然,檢查是否缺鈣,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去醫院請專科醫生檢查診斷,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治療。
第二大點,補鈣建議:
一、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
二、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只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
三、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四、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藥店裡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准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鈣產品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淨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