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早戀我個人覺得還不至於那麼糟,大多數小孩的思想還是比較單純的,即使說了這些話,也是聽大人這麼叫,自己學著圖好玩而已,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復雜。
就中國現在的教育體制,的確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面貌,像我們80後所接受的就是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但是現在的社會風氣和思想認知和我們那時候已經不同了,所以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新一代學子所想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偏差。
像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是要樣樣成績好,才能上好學校,成績是關鍵,其他的再好也枉然,我覺得就是因為這樣,才扼殺了多少人才或者說天才吧,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人很少有得到諾貝爾獎的,所以中國的教育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另外我覺得小孩成績好與否,並不是環境或是錢能決定的,主要看學習氛圍和自己的意志力,自己愛學喜歡學才是關鍵。
教育孩子時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狠話”,對孩子進行“心罰”,其實這比體罰的後果還要嚴重。 忌恐嚇、冷落孩子。
每當孩子調皮或犯錯誤時,很多家長都會不自覺地用諸如“不要你了”等話恐嚇孩子,讓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辦法,給孩子“冷臉”看。長期這樣恐嚇、冷落孩子,孩子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郁、敏感、恐懼等反應,甚至有可能導致發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經衰弱、偏執、強迫等症狀。
忌對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長追求完美,忽視孩子的努力,僅僅因為孩子沒達到“最佳”或“理想”標准,就抹煞其成績。如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與鄰居的孩子相比,一次沒考好,就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小王就是比你聰明,這次又比你多考了2分。”長期抹煞孩子的成績,會產生不良影響,使孩子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逐漸變得自卑、壓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把外界的評價轉為自我評價,長期對孩子持否定評價,會影響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並失去信心。
忌誇張言辭影響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都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辭中帶有誇張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長還會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有的家長會誇大後果,這樣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後干什麼事都畏首畏尾,變得膽小,而且更容易犯錯,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敢對家長說,也為以後的許多不良行為,諸如撒謊、愛吵架、欺騙等行為埋下禍根,孩子長大後也容易犯錯。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好鏡子。當孩子不聽話或調皮搗蛋時,家長靠“言語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傷卻是深遠的,老師和家長們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從自己做起。
不是我說,中國的教育體制已經癱瘓了。遍地的學校只為收錢。
一個信仰斷層的時代。
但隨著社會弊端的日益突出,社會物質化的飛速發展給人帶來的壓力與窒息,已經有不少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在呼吁,而國家高層也在盡力改善教育環境,為孩子們重塑信仰與理想。
雖然現在的孩子存在不少問題,但當他們真正走入社會,且父母的翅膀無法依靠時,他們會跌倒,並選擇第二次成長,雖然來來晚些,但卻無法回避。其實問題還在出在父母的身上,給予太多,呵護太多,沒有原則的妥協太多。所以,只要斷了孩子們的糧,他們會學著去生存,去尋找糧食的。
90後其實已經深切體會到不學習不上進給其帶來的困擾與痛苦了,所以在網上會發現很多孩子的感慨,覺得生活沒有意思,飽食終日卻覺得活得痛苦,這就是違背動物生存法則的代價!
所以,80後現在反思也非常之多,對於孩子的教育也開始踐行一些動物生存法則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道德感、互助與信仰。
大家一起努力吧,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他們的未來,也是為了中國的未來,多多奉獻好的思想與辦法。
主要是信息太發達的緣故吧。所以國家現在在大力整治網絡、媒體、各傳播媒介的人文環境,盡量讓社會主流傳播載體變得潔淨健康些。
因為作為未來社會的骨干力量,少年強則中國強,國家是明白這一點,是不會姑息這些不好的現象繼續擴展。作為家庭也在盡量學習如何科學有益的引導,洪水會慢慢退去,我們所站立的這塊土地還是會綻放出一片勃勃生機的。
你的思考就說明了中國的青少年還是有思想的,積極而健康,有希望的。
早戀現象只是暫時的,隨著社會信仰體系的重建,他們會轉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哈哈哈,凡事都不是單面的。你能看到的是壞現象,因為好現象總是比壞現象多,所以報紙和網絡總是喜歡報道比較稀有或者需要矯正的事件和現象。你也不想看到報紙和網絡總是歌功頌德吧?所以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太悲觀,也不可太樂觀,這就是中國的中庸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