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患癫痫性腦病的嬰兒是不是壽命不 長?正文

患癫痫性腦病的嬰兒是不是壽命不 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兒子十個月了,是癫痫性腦病,小腦畸形,頭圍很小。做了磁共振是腦萎縮,和腦軟化。現在還你能抬頭,不會坐不會站,眼睛不追物,叫名不會應,醫生告訴我很麻煩,還暗示我不要治療了,聽說有這樣腦病的嬰兒壽命不長,不知道會不會是真的?
 
小腦萎縮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ataxia,簡寫為sca,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神經系統疾病,只要親代其中一人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將有50%的機率遺傳此症並發病。
 小腦萎縮的症狀與治療
 人的小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維持身體平衡和協調隨意運動。小腦病變時引發肌肉的張力低下,導致肢體打軟,且對運動的距離、運動的速度及運動所需的力量估計不足,還會出現不規則的肢體震顫。
 目前,雖尚不能完全揭示該病的病因並提出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全世界學者仍在不斷探索該病病因,積極尋找治療方法。國中醫理論認為:此病病位在腦但定位在腎,治療的關鍵在於補腎、益氣、活血、健腦、豁痰、開竅。多年的臨床證明:該療法可有效延長腦的常壓耐缺氧時間,改善腦膜微循環,促使毛細血管新生及神經纖維生長和細胞功能的恢復,有效改善腦部缺氧缺血症狀。
 扶腎生髓辨治小腦萎縮
 小腦萎縮是一種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多為家族遺傳。由於病灶范圍和發展過程不盡相同,小腦萎縮的臨床征群亦有多種類型,其主要症狀為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們采用補髓充髓、扶腎生髓法治療此病,有效地改善了小腦共濟失調症狀。所用的方劑為自擬的扶腎生髓健腦湯,其藥物組成為動物腦髓、脊髓、骨髓、腎髒,配以人參、黃芪、熟地、女貞子、鹿角膠、淫羊藿、補骨脂、丹參、三七、雞血籐、炮甲片、當歸、枸杞、蜈蚣、全蟲等。方中腦髓、脊髓、骨髓、腎髒為血肉有情之品,可補髓健腦、生精壯骨、培固根元;人參、黃芪補氣生血,以顧後天;熟地、女貞子、鹿角膠補腎中真陰真陽,化氣生血,充養精髓;淫羊藿、補骨脂補腎升陽,使腎強而藏精,精生髓、髓化血,以固根本;丹參、三七活血化瘀,通利血脈;雞血籐、炮甲片活血生血,血脈通暢則生化無窮;當歸、枸杞子生血補血;蜈蚣、全蟲走竄通絡,可搜刮細小絡脈阻塞。全方標本兼治、攻補兼施、補而不滯、補中有通,能改善腦組織的血液循環,激發腦細胞的活性,促進腦細胞修復、再生,使受損腦組織恢復功能。
 筆者認為,小腦萎縮屬中醫“痿證”范疇,為正虛邪實之證,按照中醫理論,常責之於腎虛。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腎虛則腦髓失充,筋骨失養,骨搖肢顫。在治療上應從補腎健腦、滋陰養血入手,標本兼治。本法能顯著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保證腦功能活動所需的精微物質,並在補腎生髓基礎上清除瘀滯,使五髒之氣旺盛,氣血津精化生有源,修復病變腦組織。本病起因由先天腎陽不足,後天氣血失養致髓海空虛,損及神明,傷及筋脈,致運動功能失調。以補髓充髓、益腎填精、通調氣血、活血化瘀為法治之,可使髓海充實,全身氣血流暢,肢體活動協調有力。
 患者發病後的症狀有四肢動作不協調,無法進行細微的動作,例如舉箸吃飯、穿針引線,並有發抖顫栗、過度反射等症狀,同一家族每個人的症狀不一,發病年齡也不盡相同。
 這種疾病是因為染色體上核苷酸cag異常大量重覆,且由於cag重覆序列多存在於表現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現的蛋白質中便存在長鏈的麸胺酸(glutamine),此種異狀的蛋白質會導致細胞衰亡。依cag重覆所位的染色體又可細分為不同型的小腦萎縮症。sca3占在台灣的中國人中所有顯性脊髓小腦萎縮症的45%
 在台灣主要針對小腦萎縮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e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術進行作篩檢。(以下數據為華人族群的統計數據)
 sca1:第6對染色體6p23,正常人cag重覆6-36,患者39-83
 sca2:第12對染色體(12q24.1);正常人cag重覆16-30,患者34-49
 sca3(mjd):第14對染色體14q21;正常人cag重覆13-44,患者63-85
 sca6:第19對染色體19p13.1-13.2,正常人cag重覆4-16,患者21-27
 sca7:第3對染色體3p21.1-p12,正常人cag重覆7-35,患者37-130
 depla:第12對染色體(12p13),正常人cag重覆6-35,患者49-88
 如家族中有這類病史,家族成員懷孕時,應做胎兒絨毛(12-16周)或羊水(16周以上)檢查,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復次數。
 頸椎出現病症,尤其是骨質增生壓迫神經,造成腦供血不足。長期回帶來小腦萎縮。
 這也和更年期現象及生活規律、飲食、心情有一定的關系。
 如果確定頸椎是主要原因,在擴張血管、心髒用藥的同時,要加緊治療頸椎上的原因。
 頸椎病的治療多是牽引、按摩配合藥物。
 腦萎縮是一種腦組織細胞相應減少而引起腦神經功能失調的疾病,腦萎縮在臨床最主要的症狀是癡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癡呆症。
 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遺傳、腦外傷、腦梗塞、腦炎、腦缺血、缺氧、腦動脈硬化、煤氣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腦萎縮的治療原則是:1.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
 2.促進正常發育、抑制和改善異常運動和姿勢。
 3.綜合治療: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對患者進行全面、多樣化的綜合治療、除針對運動障礙進行治療外,對合並的語言障礙、智力低下,行為異常、癫痫也要進行治療。
 4.家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
 5.針對病因,辨證辨病、標本同治、調節五髒六腑、營養腦細胞、促進腦組織發育。
 位一體療法治療腦萎縮的具體方法:1.針灸推拿
 針灸推拿主要是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中醫辨證理論,進行中醫臨床分型,一般將腦萎縮分為腎精不足型、氣血虧虛型、痰蒙腦竅型、瘀阻腦絡型四型。然後依據臨床分型,再選擇穴位和治法,確立治療方案。
 (1)針灸
 針灸是通過在選定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同時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理論采用恰當的補瀉手法,以達到調節患者的機體的陰陽平衡,疏通經絡,開通腦竅,促進腦萎縮患者康復的目的。
 ①腎精不足型以補益腎氣、益精填髓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百會(或四神聰)、太溪、命門、腎俞
 配穴--關元、脾俞、復溜、陰陵泉
 針刺方法:百會平刺,勿提插,多捻針、留針;關元可用灸補法;余穴均用補法。
 ②氣血虧虛型以補益氣血、養血健腦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足三裡、三陰交、血海、脾俞
 配穴--腎俞、胃俞、關元
 針刺方法:關元可用灸法或溫針灸,余穴以補法為主。
 ③痰蒙腦竅型以健脾化痰、益腦開竅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豐隆、脾俞、神門
 配穴--曲池、百會、陰陵泉、風池
 針刺方法:脾俞用補法;百會只捻轉,不提插;其余穴位用瀉法。
 ④瘀阻腦絡型以活血化瘀、通絡開竅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風池、太沖、血海
 配穴--百會、神門、足三裡、三陰交
 針刺方法:神門、足三裡、三陰交用補法;百會只捻轉,不提插;其余穴位用瀉法。
 上述針灸選穴是臨床選穴的基本指導原則,在實際施治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堅持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靈活選用,以達最佳治療效果。另外,可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選用頭針治療,如有運動功能障礙的選用運動區;共濟失調者可選用平衡區;語言障礙者可根據語言障礙的類型分選語言區(語言ⅰ區、語言ⅱ區、語言ⅲ區);有感覺障礙者,可根據感覺障礙的部位選擇相對應的頭針感覺區;有震顫者,還可選用舞蹈震顫區。當然還可運用時間針灸,定時開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定時開穴進行針灸將可在選穴少的情況下,取得較為突出的療效。針灸治療,每天1次,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病人身體有其他發熱、感染、血液病、軟組織損傷等不宜針灸者可暫停針灸。
 (2)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
 對於腦萎縮的患者來說,如果沒有肢體功能障礙,推拿部位則以頭面部為主。頭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開天門,推坎宮,分推額陰陽,揉運太陽,雙揪鈴铛,分推面頰,掐人中,點揉神庭、百會、前頂、後頂、腦空、腦戶、風池等穴,五指拿頭頂,三指拿頸項,掃散法,干洗頭等。
 若患者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則同時要求做肢體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滾上肢內外側面,點揉曲池、手三裡、內關、外關等穴,搖上肢肩、肘、腕、指關節,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滾下肢內外側面,拿下肢,點揉血海、足三裡、陽陵泉、三陰交、太沖等穴,拔伸下肢,搖下肢髋、膝、踝關節,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選用滾法,擦法,拍法,點揉背俞穴、華佗夾脊穴等手法。另外,對於小兒患者還可采用捏脊,推上三關,退下六腑,根據症候的虛實,選用脾經、腎經、心經、肝經、肺經的補瀉手法進行對證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療1次,每次3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由推拿醫師直接給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質關節結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膚破損、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及膿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2.康復
 (1)運動功能康復
 對腦萎縮患者的功能康復,有平衡功能障礙和步態異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訓練和步態訓練,另外還有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增強肌力訓練等等,重點介紹平衡訓練和步態訓練:
 平衡功能的訓練在腦萎縮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十分重要,這些患者由於平衡障礙,影響了許多日常功能活動的進行,因此平衡的康復訓練對於有平衡障礙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通常把訓練分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訓練:先讓患者體會坐位的感覺或用鏡子矯正坐位的姿勢,然後訓練從有倚靠到無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並學會在坐位上做前後左右改變重心的動作,加強患者承重練習及左右交替抬臀負重練習。以後練習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軀干的各種動作,並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動態平衡。②站立平衡練習:有些患者開始訓練站立平衡很難,可先借助直立架體會站立的感覺,然後慢慢練習由依托到無依托站立。在站立位下要求觸摸不同物品,並可在平衡訓練器上練習重心向前後左右轉移,提高雙腿支撐負重能力及雙腿站

[1] [2] [3] 下一页

孩子不是自己的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