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對性格較倔強的孩子應如何引導讓其改變?正文

對性格較倔強的孩子應如何引導讓其改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一、充分講清道理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而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因此,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逐漸有了自主的意識,應該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斷是非的標准,孩子便能自己處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簡筒單地命令道:“我說這麼做你就得這樣做”。其結果只是強迫無條件服從自己,孩子往往會由於不明是非更固執己見。

二、態度必須明朗要孩子接受意見,態度必須明朗堅決,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再任性蠻吵也不會被接受,千萬不能說“求求你,聽媽媽的話吧!”這類話。這表示父母的無能。父母采取低姿態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發任性。

三、制定紀律規則愛是至上的,但不能沒有紀律。給孩子訂立一些明確的行為准則,比如晚上幾點鐘必須關掉電視上床睡覺以及不許吃零食的標准等。同時,你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真正的愛心和關心。

四、不要承認例外要使教育發生功效,就得確立一個原則.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一定要遵守已制定的規則。孩子違反了規則,不能有時責備,有時原諒。這例外與日俱增.例外就會變為很平常,父母以後再如何努力教育孩子也變得事信功半了。

五、制止任性行為要矯正孩子的任性,有時父母采取強制的手段。有位兒童心理學家主張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時間內給孩子吃父母所做好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餐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鬧,也不要給任何東西吃,不出三天,孩子就會接受父母所給的食物、不再偏食。在這種情形中不遷就孩子的任性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六、適當的懲罰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故意搗蛋而不聽勸戒,有時也可采取適當的處罰。如果完全不采取懲罰,也會助長孩子的任性。他可能受得父母在鼓勵他重犯.往後將有過之而天不及。不過,懲罰應適度.要堅決針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錯事.而不能傷害他們的人格,更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以免發生意外。

 
要做正確疏導多給孩子鼓勵少批評
 

 
樓主一句話放任自由不要過分干涉給孩子一個健康、溫馨、和諧的環境

請各位起名高手給我家女寶寶起名,姓林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