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該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正文

我該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怕適得其反
http://www.kkqvod.com.cn/

 
家庭是性教育的第一課堂,有三大理由:

  一、青少年對於性的接受的心理使然,40%的被訪者提到這個觀點。孩子在同父母談論有關性的問題時最能坦誠相見,而且不會覺得過度尴尬。孩子遇到此類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這是已被多次的調查證明了的。

  二、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33%被訪者提及。一些被訪者表示,中國家長渴望孩子成為工程師、外交家、藝術家,他們不惜血本讓孩子接受十幾年的教育,從而能在社會上扮演一個成功的角色。但他們忘記了,孩子也必將扮演戀人、夫妻的角色,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與否將決定他們能否獲得正常、幸福的生活,在這方面,他們同樣需要接受強有力的教育,來幫助他們擁有成功的人生。因此,父母有責任使孩子獲得性的基本知識,學習性別平等和兩性交往中的尊重、責任概念,使孩子掌握正確的性知識和性觀念。

  三、家庭具有性教育的優勢環境,26%被訪者提及。每個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不一樣,他們提出相關問題的年齡也就不一樣,這樣老師就很難在同一個班級裡講解關於性的知識,教師很難把握教學尺度,課程設置也很難做到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任何教育都需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性教育也應如此。家長可以隨時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予以恰當的答復,並施以正確的引導。所以,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隨時開始,隨時進行。

怎樣面對青少年的性愛萌動

  據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對上海、北京、廣州、武漢四城市中的3000名11到17歲的在校中學生調查顯示,與十年前相比,當代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發育提前、性生理走向成熟、性觀念更為開放。調查還發現,大眾傳媒(影視錄像、報刊雜志和互聯網等)成為影響青少年性發育的最主要原因。面對青少年日趨提前的性成熟和傳媒的影響,社會、學校、家長應協調一致,通力合作,把青春期性教育視為一項系統工程。
  而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有影響、最為親密的成年人,他們對性知識的掌握卻不盡如人意,更別說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了。如何關心孩子的性健康,是擺在家長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心理上會產生性萌動。即從對性的不理解、沒興趣,逐漸變為有興趣,逐漸感受到了異性有吸引力,而且可能采取還有性愛色彩的行動,例如寫情書、單相思或交異性朋友等。父母和老師應該及時察覺孩子的這些變化,正常地加以引導與教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適時,做早了孩子不懂,做遲了被動,效果也不好。
  注意孩子的性生理變化,這是性心理變化的基礎。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身軀迅速地長高長大,第二性征出現,女孩來了月經初潮,身體開始豐滿、乳房開始發育;男孩子開始有遺精現象,嗓音變粗了,胡須和喉結開始出現。孩子開始愛打扮,特別是女孩開始注意發式、服裝和其他方面的打扮,對有些女孩來說,鏡子變成她們的“好朋友”,她們經常在鏡子面前左顧右盼,表面看似乎是在自我欣賞。學習成績突然下降,這說明他們的心另有所屬。本來在家裡有說有笑,和父母無話不談,現在變得沉默起來,甚至有時顯得心事重重。對有性愛情節的小說、文章、影視開始感興趣。有時會有不明來處的電話或信件,信封上也不寫明寄處,只寫“內詳”等。在課余時間,孩子出去得多了,有時回家較晚,有時不說明原因,甚至有時 說慌。孩子的零用錢總不夠用,向父母要錢常沒有正常的理由。

  孩子把自己的抽屜上鎖,有時偷偷地寫些什麼,似乎有了什麼秘密。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後,家長就可以開始考慮實施性教育了,青春期是進行性教育的黃金時段。
永遠不要正式談“性”
  鄭重其事地談性注定是要失敗的。應該找機會多談談跟性有關的問題。實施“機會教育”,重要的是一針見血,而不是長篇大論的演講。性教育不一定是同性別間的事情只要父母對性有正確的認識,母親可以跟兒子談,父親也可以跟女兒談,事實上,父母雙方在一起對子女進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為在討論性和愛的時候,父母雙親是愛和被愛的最親近的典范。
性和愛的教育首先應該強調的是“能做什麼”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強調“不能做什麼”。父母開出一張在性行為方面“能做什麼”的清單,孩子反倒產生“聽上去很有趣味,我為什麼不去試一試”的感覺。在你說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擁抱與親吻)時,必須同時說出下列兩種不能做的事情:“結婚以前不能性交”和“永遠不能傷害另一個人”。
父母雙親同時施教
  性和愛的教育最大的危險是父母雙親在性道德和性思想方面產生分歧。如果夫妻兩人的意見不一致,就很難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性和愛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不要指望進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終身“免疫”。孩子能從重復的性教育中了解父母所重視的事情。由於性問題的個別性與隱私性,家庭教育將起著重要的作用。性教育專家說:性知識是可以通過培訓而很快掌握的,並不需要性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去執教,只要家長注意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們。

讓孩子了解性器官發育和異性的差異

1.讓孩子們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自信,教導性器官結構及生理問題。

2.讓孩子們了解性器官發育的過程及個人的差距與特征。

3.讓孩子了解男女之間的差異,加深對於異性的敬愛。

在家庭中實施性教育的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有更多的家長認識到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父母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性教育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性的教育,或是難於啟齒、或是教育的方法不當引起孩子的反感,使性教育無法進行。然而這只不過是由於父母缺乏性教育經驗的原因,只要父母能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性教育並不是難事。
  性教育要講究方法
  青春期是生殖器官發育時期,隨著生殖器官進入成熟發育階段,青少年開始有了性意識。剛剛意識到性別與性的關系時,孩子對性話題非常敏感。同時父母們以往對關於性話題的回避態度也讓孩子把性與不好、甚至是“壞”聯想在一起。盡管性發育過程中孩子們會遇到許多的困惑,但是因為擔心父母把自己當成“壞孩子”孩子們不敢問這類問題。即使是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主動過問其生理上的發育,孩子也會本能的予以回避。
  對於孩子半成熟階段的這種過於敏感的心理,父母應給予理解和尊重。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應采取令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談性話題時尋找適當的時機,例如:把一些生理發育的常識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觀察對比,利用女孩子月經初潮、男孩子第一次遺精、或孩子身體某些部位有了不舒服的情況、或者聽到了某與性相關的新聞等等,作為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契機,父母可以在為孩子解答這些事情時,很自然的融入性知識、性道德教育。融於生活常識中的性教育更容易為孩子所接受。
  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性教育
  在網絡曾經讀到過這樣一件事:一個12歲的男孩子,對生理問題很好奇,問父母,讓爸爸喝斥了一番,說他不正經。後來他在公共浴池洗澡的時候,對搓澡的一個叔叔說起這件事,那個叔叔說:“我告訴你是怎麼回事。”這個“叔叔”是一個同性戀者,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很“自然”地成了一名同性戀者。
  青春期的孩子們隨著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發育,他們即有對性知識的好奇,也有著對自身發育現象的許多困惑。所以孩子們的內心很渴望獲得相應的性教育。孩子們對性知識的渴望是成長中正常的心理需要。因此,父母應該給予滿足。
  當孩子的性知識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第一次”塗上去的顏色最重要,父母不能給予孩子科學的性知識,孩子就會通過某些渠道或是通過同伴交流來獲取不健康、不科學的性知識。這些不健康的知識有可能對孩子的性意識、性觀念、性道德觀帶來誤導,同時對生理發育的錯誤認識也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壓力。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其實並不復雜,青春期教育網站、科普讀物都可以為提供科學的性知識。除了一般的性知識教育,父母千萬不要忽視了對孩子身體發育的觀察及具體問題的指導。書本介紹的是常識性的知識,而每個孩子在發育中存在著的個性化的問題是書本知識無法給予解答的。例如:男孩的包皮問題、睾丸大小、陰部痤瘡、生殖器發育是否正常,女孩的乳房發育、乳頭是否內陷、經期是否正常、經血量的大小、外陰騷癢、白帶異常等問題,孩子沒有經驗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會帶給他們心理上的困擾。對此,父母需要通過觀察和關心孩子的發育狀態,用自己的經驗為孩子解答屬於正常發育現象的問題,父母也可用自己的經驗指導孩子觀察自己的發育情況,父母如遇到自己的經驗無法判斷的問題時,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以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育。
  利用書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有些父母覺得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很難開口,也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太少無法對孩子實施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妨采取買一些相關的教育書籍放在顯眼的地方、讓孩子主動閱讀的方法,即避免了尴尬,也同樣可以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洗澡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為了避免性教育時,碰觸到孩子的敏感和害羞的心理,母親對女兒、父親對兒子可以利用一同洗澡的機會來觀察孩子的發育狀態及用自己的經驗向孩子介紹一些性發育的常識知識。與孩子一同洗澡,通過相互搓背、聊天,可以增加父與子,母與女之間的感情交流,建立起更融洽的親子關系,同時也可以自自然然的展開性教育。
  通過錄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現在各種傳媒非常發達,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電影、電視、光盤有很多,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觀看這些影片,在觀看中可以通過討論、講解向孩子傳授性知識和解答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把健康的性觀念、性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傳授給孩子。
  女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
  一次在與初中女生的座談中,一位女生有些忿忿不平的問道:“老師,為什麼男同學晚回家就可以,我們女同學回家稍晚一點兒,父母就會生氣甚至是訓斥。您說這是不是對我們女生的不公平?”她的話立即得到了許多女生的附和,女孩子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父母對男生要求與對女生的要求不一樣,就是對女生的歧視。
  家中有女初長成,父母自然會多一層擔心。為了避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無知受到傷害,父母對女兒的行為會有更多的一些限制,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孩子。
  但由於青少年受自身邏輯思維的局限、生活經驗匮乏,一些成年人看起來顯而易見的危害,孩子卻因為缺少對行為後果的預見能力,並不懂得哪些做法有危險,因此,她們往往會誤解父母這種監護和限制,並且把保護視為父母對自己的控制加以反抗,有些女生甚至會采取一些小伎倆躲開父母的監護,這些無知的行為增大了女孩受到傷害的危險性。
   因此,當女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父母在限制孩子某些行為的同時,還要耐心的告訴孩子父母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並教給孩子與異性交往的尺度,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女孩子不能做的。例如:單獨與異性獨處一室、與異性去成人娛樂場所、身體的敏感部位的接觸及做這些事情可能會帶來什麼樣後果。通過對危害性的剖析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孩子主動防范性的侵犯的能力。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當孩子懂得了自我保護的意義,在沒有父母的監督時也會主動約束自己那些危險的行為。
 
,每一位做

[1] [2] 下一页

怎樣教育成績不好的孩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