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證的病因、病機如下: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是由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能致咳,但是由於四時氣候變化的不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因而在臨床上也就會出現風寒、風熱及燥熱等不同咳嗽。臨床所見以風寒為多。又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在外感咳嗽諸證中,不論由於風寒、風熱或燥熱,多以風為先導,夾寒、熱、燥等外邪入侵,傷於肺系而為咳嗽。其他如吸入煙塵穢濁之氣亦可犯肺致咳。 外感咳嗽的病機是:肺主氣,為五髒之華蓋,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司呼吸,為氣機升降出入之道,司清濁之宣運,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又肺為嬌髒,畏寒畏熱,主清肅,不耐邪侵。故外邪犯肺不外二途,一是從鼻竅直接吸入,由喉嚨以至於肺;二是從皮毛侵入,因皮毛為肺之合,病邪從所合而至於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氣必須通暢,呼吸才能正常進行,外邪侵襲於肺,則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因而引起咳嗽。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了使呼吸之職得以正常進行,必然要改變肺氣閉塞的現象,因此,咳嗽也是人體為了通暢肺氣,排除病邪的表現,具有積極意義。所以臨床治療外感咳嗽多采用“宣通肺氣,疏散外邪”的方法,因勢利導,而不可早用收澀之劑,以免閉門留寇。 內傷咳嗽 肺髒虛弱,或他髒有病累及於肺,引起咳嗽,均屬於內傷咳嗽,他髒引起內傷咳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數種。 (1)脾虛生痰肺主氣,脾主運化,肺氣有賴於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以充養,若脾虛日久可導致肺氣亦衰,出現咳嗽、氣促、語言低微等症狀,治療上常通過補益脾胃達到補肺的目的,此即“補土生金”。脾失健運,不能輸布水谷精微,釀濕生痰,上漬於肺,壅塞肺氣,影響氣機出入,遂為咳嗽。前賢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即是平素中陽不足,其寒飲入胃,從胃上膈循肺脈上至於肺系,導致肺氣不利而為咳嗽。另外,嗜酒及食辛辣燥熱之品亦易化火生痰迫肺為咳。 (2)肝火犯肺肝與肺以經絡相連,肝經循行,“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靈樞·經脈》)。肝氣升發,肺氣肅降,升發與宣降互相制約,互相協調,則人體氣機升降正常。若肝氣郁結,失其升發疏洩之能,就會影響肺氣的肅降而致咳嗽,如有些慢性咳嗽患者每因情志郁怒而誘發,就是肝對肺影響的表現。肝火上炎,灼傷肺陰,則可出現咳嗽、痰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脅脹滿等症,這類病變,稱之為“木火刑金”。 (3)腎氣虛衰人的呼吸雖由肺所主,但腎能幫助肺吸氣,故稱“腎主納氣”。腎精充足,吸入之氣,經過肺的肅降,才能使之下納於腎。若腎精虧損,不能助肺吸氣,就會出現呼吸短促等症,所以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說。腎虛咳嗽表現為上氣不接下氣,動則尤甚,多因腎虛不能納氣所致。又肺陰與腎陰有著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的關系。若腎陰下虧不能上滋肺金或虛火上炎,灼傷肺陰,就會出現干咳少痰、顴紅、口干、聲嘶。另一方面,肺金充足,金能生水,則腎陰亦充,在人體津液代謝方面,若腎陽不振,氣化不利,以致水液停積,上逆犯肺,亦可導致咳嗽。 綜上所述,不論外感、內傷之咳嗽,均為肺系受病而發生。不過外感咳嗽病起於肺,而內傷咳嗽則亦有他髒生病累及於肺者,咳嗽之發生,都必須在肺髒受累之後才能出現。
怎樣診斷咳嗽並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咳嗽是一個以症狀為名的病證,所以凡是以咳嗽作為主要臨床表現者,都可以診斷為咳嗽。但須除外肺脹、肺痨、肺癰等病而有咳嗽表現者。 在確診為咳嗽的前提下,首當分清屬於外感咳嗽還是內傷咳嗽。外感咳嗽由感受六淫之邪而起,兼有相應的外感症狀,起病急,病程短;內傷咳嗽則有較長的咳嗽病史,多兼髒腑虧損的症狀,起病緩,病程長。外感及內傷咳嗽各種常見證候的臨床特點如下: (1)外感咳嗽 風邪傷肺:咳嗽鼻塞聲重,口干咽癢,語未竟而咳。 寒邪傷肺:咳嗽、胸部緊縮而聲音嘶啞,形寒怯冷,或遇寒即發。 濕邪傷肺:咳嗽,身體沉重,頭昏如蒙,自汗,小便短澀,骨節酸痛。 燥邪傷肺: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難出,喉間作癢,口干鼻燥。 火邪傷肺:咳嗽,痰粘稠難出或痰中帶血,喉嚨發干,口干心煩。 (2)內傷咳嗽 痰濁犯肺:咳嗽痰多,痰出嗽止。 肝火犯肺:咳嗽氣逆,咳則連聲不已,胸脅疼痛。 陰虛咳嗽:咳嗽,痰少而粘,口干舌燥,五心煩熱。 氣虛咳嗽:咳嗽,痰多而稀,短氣乏力,自汗。 咳嗽應著重與下列病證相鑒別: (1)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狀之一,因此須與作為病證診斷的咳嗽相鑒別。鑒別的要點是:肺痨由痨蟲犯肺而引起,常同時出現咳嗽、咯血、胸痛、潮熱、盜汗、消瘦等症。必要時尚可結合進行x線肺部檢查,以助診斷。 (2)肺脹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證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時,並有胸中煩悶,膨膨脹滿,上氣咳喘,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顏面四肢浮腫等症,且病情纏綿,經久難愈。 (3)哮證及喘證哮證及喘證雖然也會兼見咳嗽,但各以哮、喘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哮證主要表現為痰氣交阻,氣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間痰鳴氣吼。喘證主要表現為呼吸迫促,張口抬肩,甚至搖身撷肚,不能平臥。
咳嗽如何辨證論治? 慢性支氣管炎主要表現咳嗽、咯痰、喘促等症狀,主要屬於中醫咳嗽,尤其是痰飲咳嗽的范圍。其病情的發生與發展,與肺、脾、腎有密切關系。山西省中醫研究所觀察300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結果,有虛象者為84%,其中肺虛占79%,脾虛占587%,腎虛占793%。303醫院根據臨床觀察,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多脾、肺、腎虛,特別是陽虛。腎虛以喘促為主,呼長吸短,連聲無力咳嗽,痰多涎沫;肺虛以咳嗽為主,連聲有力咳嗽,痰粘稠或清稀;脾虛以痰為主,痰量多易咯出。一軍醫大和南昌地區協作組等認為,各型大多有相應的髒腑見症。如肺虛寒咳型多形寒怕風、多汗、易感冒;脾虛痰濕型多口淡、喜熱飲、四末欠溫、納差、腹脹腸鳴、便溏腿腫;腎虛喘促型多動則氣短,呼多吸少,畏寒肢冷,腰酸腿軟,夜尿頻數,滴瀝不斷,急性發作期多口苦、咽干、渴欲冷飲、尿黃便秘、苔黃、脈滑等。許多研究單位研究了慢性支氣管炎的咳痰喘與分型的關系,如一軍醫大對174例患者664次留24小時痰量觀察,其平均痰量為,腎虛咳喘型>脾虛痰濕型>肺虛寒咳型。 咳嗽的辨證論治,首先要辨明外感、內傷,及其見證的屬虛屬實。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襲引起的,多是實證;內傷咳嗽,是髒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多是虛證或虛中挾實。在治療方面,外感咳嗽當以宣肺散邪為主,邪去則正安;內傷咳嗽則根據虛實夾雜和病情緩急,確定標本先後,隨其虛實之所在而調之。 辨證時首先要分清外感、內傷:一般說,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在受涼之後,突然發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癢、頭脹痛、全身酸楚、惡風寒、發熱等症(其他外邪為患,亦當有其相應症狀)。內傷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緩慢,往往有較長的咳嗽病史,有其他髒腑病症,如疲乏無力、胸滿脅痛、食少便溏等。臨床之際,還須根據不同咳嗽的病機特點,落實到具體的髒腑和陰陽氣血上,為論治提供依據。但是,內傷咳嗽患者,由於肺虛容易感受外邪,特別是在天氣變冷的時候 主要與過敏體質、呼吸道感染和環境因素相關。如果寶寶是一種遺傳性過敏體質,當受到病毒感染時,其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以及內外生活環境中的一些因素,都對過敏體質的寶寶尴尬一種刺激,進而在支氣管黏膜上引發變態反應。表現為支氣管管壁肌肉痙攣性收縮,支氣管內膜充血水腫以及黏液分泌過多。這些變化便利支氣管管腔變得狹窄,造成空氣進入發生障礙,患兒因此而缺氧,最終誘發支氣管哮喘發生。
生活內外環境中常見的引發因素為:被褥和枕頭的灰塵,掃地飛揚的塵土,帶毛的動物,香煙中的尼古丁及其他煙霧,汽車尾氣,樹和花的花粉,強烈的氣味和氣霧劑,感冒,天氣變化,跑步,運動及勞累,情緒波動,喝冰水,吃冷飲,甜食,鹹食。其中有些過敏原,可以在醫院變態反應科檢測出來。
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特點
特點1發病年齡大多在三歲以後,通常有家族和個人過敏史,有嬰兒濕疹史。
病情發作時以陣發性氣喘,胸悶為主,可無發熱,咳嗽等症狀,常由花粉、粉塵、螨蟲、羽毛、塑料、牛奶、雞蛋、魚蝦、阿司匹林、青霉素等過敏原所引起。冷空氣或劇烈運動,也可以成為發作的誘因。花粉過敏者的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如五月或十月氣候交接或花粉季節。
特點2經常是在夜間突然發作,有時徹夜難眠,而白天症狀則明顯減輕
發作時,病情較生的寶寶往往不能平臥,出現面色蒼白,鼻翼煽動,四肢末端發绀,身上出冷汗等缺氧狀。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存在,將會使寶寶發生嚴重的缺氧。最後,導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特點3病情常常反復發作,用抗菌素治療並不能緩解病情。
而且病情呈慢性炎症過程,多數患兒至青春時可自愈,但也有人終身患病。
支氣管哮喘的居家防護對策
對策1在哮喘急性發作的時候,選擇西醫進行對症治療更為適宜,如各種短效型的支氣管擴張劑,迅速控制病情。而在發作緩解期則應長期進行中醫治療。中草藥多為植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較小。
對策2在病症緩解期間應長期吸入皮質類固醇,給予免疫增強劑,預防哮喘反復發作,減少呼吸感染的機會。
對策3在生活中密切觀察能引起寶寶過敏的物質,明確後避免與其接觸,並采取相應的脫敏治療。平時加強鍛煉,如做冷水浴,干毛巾擦身等。避免感冒,過勞及情緒波動過大。
引發寶寶哮喘性支氣管炎原因
哮喘性支氣管炎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這些病毒又都可成為支氣管炎的致病原,使感染往下蔓延,引起支所管壁發炎,黏膜充血水腫,管壁肌肉痙攣,支氣管因而變得相對狹窄,產生哮鳴音。其中一少部分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
哮喘性支氣管炎發病的特點
特點1發病年齡大多在兩歲以內,體形虛胖的寶寶易患。病情常由感冒誘發,發病時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同時伴有發燒、喘息。在過去病史中也可能有濕疹病史。
特點2常能在喉部聽到明顯的痰鳴音,當寶寶哭鬧時,煩躁時,咳喘會加劇,出現呼吸困難,並喘鳴音變得很響,就像拉據聲發出的聲音,尤其是夜間較明顯。通常為黏液樣痰,如果咳出黃白色的痰則提示已繼發了細菌感染。
特點3治療控制感染為主。患兒大多在學齡前停止發作。反復的患兒,日後可能轉變為支氣管哮喘。
哮喘性支氣管炎居家防護對策
對策1未並發細菌感染時應以中藥和對症治療為主要措施,即服用清掃解毒的沖劑或草藥。體溫38.5度以上,要遵醫囑服退熱藥。一旦有膿性痰或化驗血白球升高時,趕快在醫生的指導下加用抗菌素。同時,給予平喘藥,抗過敏藥及止咳平喘祛痰的中藥。
對策2哮喘性支氣管炎很易反復發作。因此,在治療上時間一定要長些,這樣才能徹底治愈。不可在寶寶喘息時,就趕快求醫用藥,而病情一好轉則過早地停服平喘藥。其實,寶寶的支氣管仍處於痙攣狀態,稍有不慎又會發作,反復的喘息發作,不僅會使寶寶很痛苦,而且容易轉變為支氣管哮喘。 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12782.html?si=5
嬰幼兒哮喘的家庭護理和預防治療
哮喘治療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工程。應積極配合醫生制定出急性發作和長期控制的治療方案。並定期(1~3個月)審核一次治療方案,以達到哮喘的良好控制和完全控制。
哮喘的預防是很關鍵的,在發作得到控制後的間歇期應積極采取措施,做好預防工作。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預防發作:
1、防止感冒。
在嬰幼兒哮喘中,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是誘發哮喘最常見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過熱、過冷,尤其在季節交替時,要及時增減衣服,冬季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出門要戴口罩;回避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少去公共場所;盡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
2、找出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