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晚喘氣而無法入睡,甚至因呼吸困難而死亡。其征狀雖然與感冒非常相似,但哮喘患者發作時不一定會有鼻水,而可能會有喘氣至發出“嘶嘶”的呼氣聲。
若氣喘兒在家中或學校急性發作時須有以下幾點措施:
務必立刻停止活動。 隨時攜帶吸入型的乙二型氣管擴張劑,並教導家長、病童或教師正確使用。 家中須備有氧氣以供使用。
但若嚴重哮喘發作或自我處理一小時內仍無法改善或惡化,則須盡速送醫緊急處理。
預防
保持家居清潔,吸塵打掃時應避開患兒 避免讓孩子接觸過敏原; 由於塵螨|螨容易依附在毛公仔上,最好不要把毛公仔放在孩子的床上,如必須擺放毛公仔,則最好用膠袋把毛公仔包著又或是每星期以熱水洗滌,也可每星期把毛公仔放入冰箱兩數小時,杜絕塵螨滋生; 避免養小動物,因為它們身上的毛比較容易滋生細菌,寵物中以貓毛帶菌最多,所以有家中有哮喘患者,最好避免養小動物; 應積極鼓勵小兒參加運動,但也應該作預防性措施,如運動前噴氣管擴張劑,避免太劇烈的運動。 天氣轉變的日子特別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著涼。進入室內時要脫衣,以免離開時反受寒。 小兒和家長都應明白哮喘的長期性和潛在危險性,並懂得萬一哮喘發作時,怎樣逐步逐步酌情處理,萬一哮喘無舒緩的跡象的話,亦要知道何時或到何處尋求幫助。
知多一點 “大碼”嬰兒患哮喘率高6倍。
新西蘭威靈頓醫學院透過730名出生時重逾7磅的嬰兒作研究,發現他們比體形小的嬰兒有多至6成機會患上哮喘。而出生時頭部有36厘米的“大頭”嬰,到11歲時,比出生時頭部細小的嬰兒,多出近3倍的機會出現哮喘的病症。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孕婦懷孕時營養過好,胎兒吸收豐富的營養,或食物內導致敏感的元素所致。
20%的奧運金牌得主曾是氣喘患者:氣喘病童平常是可以運動的,根據統計20%的奧運金牌得主曾是氣喘患者。只是在從事運動前的30分鐘,應先吸入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再熱身運動30分鐘即可。
五歲以上兒童可接受脫敏治療:五歲以上兒童,如果是過敏性哮喘患者,可以接受皮膚點刺確認過敏原,並接受由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准化脫敏治療以達長遠根治的目標。 參考資料: http://www.allergychina.com/content/view/31/67/
哮喘的藥物治療
【專題】防治哮喘病
現代醫學已經認識到:哮喘的病理基礎是氣道慢性變應性炎症,並對外界刺激很敏感。因此,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時,不應一味舒張支氣管,而應同時重視抗炎和降低氣道反應性的治療。隨著治療新觀點的出現,哮喘治療的重點也有所變化。過去偏重於應用支氣管擴張劑,采取解除支氣管收縮、緩解症狀的治療,必然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具有抗炎症作用的激素已成為治療哮喘的主要藥物。
1、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劑即止喘藥。主要是解除支氣管痙攣,控制哮喘急性發作,但無抗炎作用。由於支氣管擴張劑作用快而明顯,易被病人接受,但不能過度依賴這些緩解症狀的藥物。中重症哮喘病人在用β2受體激動劑時,應和皮質激素同時吸入,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常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分為以下三種。
(1)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β2受體激動劑):β受體存在於心血管、肺及肌肉等組織器官內,可分為β1及β2兩種。作用於β1受體的興奮藥,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加快心跳,抑制腸道蠕動。作用於β2受體的興奮藥,則舒張支氣管,增加氣道上皮細胞纖毛清除作用,並能使血中嗜酸細胞減少等。腎上腺素和異丙腎上腺素(喘息定)等,對β1及β2受體均有興奮作用,因此在舒張支氣管的同時,常引起心跳加快、心肌氧消耗增加、心律不齊等副作用。
β2激動劑,如沙丁胺醇(舒喘靈),可以口服,又可吸入;既有長效制劑,又有短效制劑。通常采用氣霧劑吸入途徑,如舒喘靈,一般吸入5分鐘至10分鐘後,即起到平喘作用,但只能維持3小時至6小時。而長效氣霧劑“施立穩”或口服“全特寧”、“美喘清”,可以維持12小時。
但是,β2激動劑最好是在有症狀時按需作用。如果過多依賴β2激動劑,這就意味著抗炎症治療不夠,或者吸入方法不正確,或合並有其他感染問題。β2激動劑除了用氣霧劑吸入外,還可以用舒喘靈水溶液,用空氣壓力泵或氧氣筒作動力,通過霧化器霧化給藥,作用快而副作用小,是目前哮喘急救時的首選方法。
(2)茶鹼類:氨茶鹼與β2激動劑作用相似,可以松弛氣道平滑肌,並有興奮心髒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使呼吸道分泌物易排出,還能恢復呼吸肌疲勞。常用的有普通氨茶鹼片、長效茶鹼等。它的止喘作用也較好,血液裡的藥物濃度在每毫升含5至20微克時起作用。由於該藥個體代謝差異大,如果能進行藥物濃度測定,據此來調整用藥,使血中藥物濃度保持在最佳有效濃度范圍,效果更佳。
一般普通氨茶鹼片為每6小時至8小時服藥1次,兒童每次可用(4至5)毫克/每千克體重。長效茶鹼12小時間隔服藥,每次(8至10)毫克/每千克體重,成人一般每次用0.1克至0.15克,每天2次。現在還有每日服1次能維持24小時的制劑“優喘平”。但是茶鹼有時可以引起惡主、腹部不適,食欲受影響,故在飯後服用為宜。
(3)抗膽鹼類藥物:溴化羟基異丙托品對氣道平滑肌有較強松弛作用,但起效較慢,用藥後30分鐘至60分鐘後達高峰,作用於大、中氣道為主,可與β2激動劑一起用,一般用氣霧劑或霧化溶液吸入。
654-2是我國研制的膽鹼能神經阻斷劑,也有松弛平滑肌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一些慢性哮喘病人也可長期小劑量口服。
(4)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半胱氨酰白三烯能致氣道微血管漏出、水腫及黏液分泌並引起氣道嗜酸細胞滲出,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氣管收縮劑,從理論上推測它的受體拮抗劑可能是有效的哮喘防治劑。目前這個設想已成為事實。捷利康醫藥開發咨詢有限公司在我國市場推出一種選擇性白三烯d受體拮抗劑,商名安可來(accolate),經北京協和、朝陽等醫院臨床試用證實對輕中型支氣管哮喘的預防治療有較好效果。這可能是在哮喘治療上的一個新突破。
2、預防類藥物
預防類藥物本身不止喘,但堅持用藥一段時間後,可以減少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程度,並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1)皮質激素(類固醇)吸入劑:常用的皮質激素有丙酸倍氯松(“必可酮”、“信可松”)等氣霧劑。它們能消除支氣管壁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防止黏膜水腫,能制止黏膜分泌產生刺激性化學介質。由於局部吸入用藥直接到達肺部,避免了口服給藥的副作用,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常用藥物。
長期口服皮質激素治療,會形成滿月臉、骨質疏松、肥胖、高血壓、潰瘍病等。兒童長期服用也會影響生長發育。類固醇制劑的種類很多,用吸入方法,1天的總劑量只不過是1片5毫克口服強地松的1/10,何況吸入氣霧劑,還要排出一部分。在吸藥後通過刷牙漱口,把口腔內殘存藥物排出,進入人體內的量更少,其副作用可謂微乎其微。但是,吸入類固醇沒有松弛平滑肌的功能,所以沒有立刻舒張支氣管的作用。因此,有些病人對它的作用常常低估。自1972年以來,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應用吸入類固醇,已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並以吸入類固醇,作為治療哮喘病的第一線藥物。也有的醫生主張,在哮喘早期就應用,會取得很好效果。少數人吸入類固醇後,能引起喉部不適或聲音嘶啞,可用水漱口,清洗喉部,可消除此反應。
在重度哮喘發作時,一般哮喘藥物不能控制,也可采用口服類固醇(潑尼松),來減輕症狀。口服藥物不超過1周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類固醇針劑是嚴重哮喘和哮喘持續狀態時常用的藥物。常用的有氫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由於這類藥物屬激素類,長期應用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色甘酸鈉:常用的是粉末膠囊,用特殊輔助工具吸入,也可用氣霧劑吸入。一般認為,它可用來防止哮喘發作。後來發現它不但對變態反應性哮喘,而且對運動誘發的哮喘也有效。但是對它怎樣起預防作用還不清楚。色甘酸鈉主要用來預防輕、中症兒童哮喘,如在應用1個月~3個月後,雖然症狀減輕,但還不能十分滿意地控制哮喘時,可考慮換用皮質激素吸入。
(3)酮替芬:能減輕病人過敏反應(如濕疹、過敏性鼻炎等),對哮喘發作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酮替芬又稱“噻哌酮”,屬抗組織胺藥物。它為片劑,一般每次服0.5毫克~1毫克,每日2次。該藥副作用是用藥後易困倦。但用藥1周後,病人可以逐漸耐受。兒童對酮替芬比較能耐受。在成人及學齡兒童,最好在每日臨睡前服用1片。
3、免疫調節劑
由於哮喘屬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又與病毒感染等其他因素有關,所以應用免疫調節劑,能增加患兒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種感染,可大大減少哮喘的發作。常用的有胸腺肽、核酪、轉移因子、卡慢舒糖漿、乳珍、中藥黃芪等。一般在由感染誘發哮喘者應用較多,應用時間約3個月至半年。但若以過敏性哮喘為主,單用這類免疫調節劑並不恰當,應采用綜合治療。
4、脫敏療法
脫敏療法可以減輕對過敏物質的反應,防止哮喘發作。
一般采用避免過敏原的措施及以吸入藥物為主的“哮喘規范化階梯式”治療方法,通常能很好控制哮喘。只有在不可能避免過敏原,或適當的藥物治療不能有效控制哮喘的症狀時,才可考慮特異性免疫治療。過敏性哮喘是在過敏原刺激下的一種以支氣管痙攣、黏膜水腫為特征的過敏反應。脫敏療法則是用少量過敏原,不斷地刺激病人,使病人逐漸對該過敏原產生耐受,在接觸過敏原後不出現哮喘發作,達到治療目的。采用這種療法的病人,必須是過敏性哮喘,而且過敏原明確;所用的脫敏藥物,又必須是患者的過敏物,這樣才能有效。此外,該方法療程較長,又是注射給藥,停藥後又有復發可能,所以在兒童應用受限,已逐漸被其他新的治療法取代。
值得說明的是,以上種種方法,對每個病人的治療反應是不一樣的。要依據每個病人的病情來選擇合適的藥物,合理配伍,並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所以,“堅持就診,遵囑用藥,定期檢查”就顯得很重要了。
5、抗生素
由於哮喘是以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慢性疾病,而不是細菌引起的炎症,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服用抗生素。但如果發作時間較長,有發熱或合並支氣管炎、肺炎等細菌感染時,則可以應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6、中藥治療
(1)哮喘急性發作期:要根據病人寒熱、虛實各證候辨證施治。在急性發作時,用湯劑收效較快。
①寒痰阻肺,喉有喘鳴,痰多而不易咳出,面色白,無汗,鼻堵塞,口不干,舌苔薄白,脈浮滑。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平喘。
可用麻黃、桂枝、半夏、細辛、干姜、五味子、杏仁、白前、甘草等治療。主要湯劑為小青龍汽,也可用射干麻黃湯等。
②痰熱阻肺,咳喘,有喘鳴,胸悶,痰稠黃、不易咳出,煩躁口渴,可伴發熱,咽紅,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肅肺平喘。
可用麻黃、杏仁、黃芪、葶苈子、蘇子、桑白皮、款冬花、射干、前胡等治療。熱重可加石膏;痰黏可加用瓜蒌皮、天花粉等。主要湯劑為定喘湯加減,或麻杏石甘湯治療。
(2)緩解期:在緩解期,要健脾、補腎、扶正。
①肺脾氣虛,哮喘發作已久,面色白,疲乏,出汗多,易感冒,食欲差,大便稀,舌質淡,苔薄白,脈緩而弱。可用玉屏風散(白術、防風、黃芪)及人參健脾丸等。
②腎虛氣喘,久病體虛,怕冷,下肢發冷,面色蒼白,心跳氣短,夜間尿多,大便稀,舌質淡,舌苔白,脈細弱。可用“參蛤散”加減,黨參、蛤蚧、五味子研粉混合,分次吞服;也可用補腎防喘片、麥味地黃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