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懷孕過程血糖略高,我家寶寶出生時4千克52cm長。出生後發現呼吸困難,立即轉到兒科拍片子,發現一側鎖骨、桡骨骨折,有壓迫性綜合症,大約有20%氣胸伴有肺炎。立即轉入南京醫院治療10天,之後目前除桡骨之外均已恢復。請問我家寶寶骨折與醫院有無關系,寶寶的骨頭是否有問題,以後有無遺留病症。 兒童鎖骨骨折後,對於位置的要求並不高,完全移位了、經過半年到一年左右的生長塑形,再拍片有時都發現不了骨折的痕跡。 現在兩周,骨折剛剛開始愈合,還不牢固。仍然需要把左上肢固定在軀干、繼續維持2周,固定時間滿一個月,才能解除。
(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c 概述】此種骨折1814年abahamcolles加以詳細描述過,此後即稱這種骨折為colles骨折。它是指桡骨遠端的松質骨骨折,並向背側移位的骨折。colles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占所有的骨折的6.7%。多發生於中老年,女性較多。【治療措施】1.無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石膏托或小夾板固定4周。2.移位型骨折,需閉合復位。術者沿前臂長軸方向牽拉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並使前臂旋前。然後使腕關節掌曲,並同時在桡骨遠骨折段上向掌側及尺側推壓。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輕度掌屈尺偏位,應用前臂石膏托或小夾板固定4周,10~14天改為中立位4周。3.復位標准⑴桡骨莖突低於尺骨莖突1~2cm。⑵桡骨遠端背側須平坦無骨突起,掌側弧形凹陷恢復。⑶手不桡偏,尺骨頭輪廓正常,患手指活動良好。⑷x線顯示桡骨遠端關節面向掌面傾斜。4.畸形愈合的治療畸形較輕對腕部功能影響不大者,不考慮手術治療。畸形不太重僅有旋轉障礙者,可作尺骨頭切除術。畸形嚴重無前臂旋轉障礙者,可做campbell手術,即尺骨頭部分切除及桡骨遠端截骨術。【發病機理】多由於間接外力引起,摔倒時,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著地。應力作用於桡骨遠端而發生骨折。多橫形。粉碎形亦不少見。【臨床表現】腕疼痛腫脹,尤其以掌屈活動受限。骨折移位嚴重者,可出現餐叉狀畸形,即腕部背側隆起,掌側突出。尺骨莖突輪廓消失。腕部增寬,手向桡側移位。尺骨下端突出,桡骨莖突上移達到或超過尺骨莖突水平。桡骨遠端有壓痛,可觸及向桡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觸及骨擦音。【並發症】1.肩肘關節僵直由於骨折處理未能積極主動活動所致。2.sudeck骨萎縮或稱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縮。表現在腕及手指腫脹、僵硬、皮膚紅而變薄、骨普遍萎縮。有時是突然發病。常由骨折後未能主動鍛煉所致。3.伸拇長肌腱斷裂通常發生在傷後4周或更長時間,由於原始損傷,傷及肌腱血運,缺血壞死而引起,也可能由於骨折波及lister結節,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溝上經常磨擦而斷裂。【輔助檢查】x線攝片顯示典型移位,有以下幾點:1.桡骨遠端骨折塊向背側移位。2.桡骨遠端骨折塊向桡側移位。3.桡骨短縮,骨折處背側骨皮質嵌入或為粉碎骨折。4.骨折處向掌側成角。5.桡骨遠端骨塊旋後。此外還顯示尺骨頭半脫位或全脫位,桡骨遠端骨折向桡側移位說明三角軟骨邊緣撕裂。常合並有尺骨莖突撕脫骨折。掌傾角與尺偏角減少或呈負角。 建議還是全面發展下吧,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才是關鍵呀
www.youer567.com
新生兒鎖骨骨折顱內出血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江寧中醫院調查此事,正好趕上焦先生與江寧中醫院正在交涉。焦先生情緒非常激動,請求醫院能先行墊付嬰兒的醫療費用。醫院則稱他們沒有這項義務,一直建議此事讓焦先生走程序辦理。可焦先生等不及,他表示,嬰兒現在已經腦癱了,要是斷了醫療費用,嬰兒隨時都會因搶救不及時離開人世。 無限接近0% 我家寶寶小的時候也出現過這種症狀,慢慢長大就好了。我曾帶她去醫院看過,醫生說沒有什麼大問題,讓我給寶寶補點鈣,多曬太陽,光著屁股曬。現在我的寶寶一歲了,我給她喝鈣沖劑。一歲以下兒童喝的那種。不過也不是經常喝,鈣補多了也不好。還是多吃些青菜比較好。 你的寶寶現在還小,等到第四個月的時候你就可以給她加輔食了。我建議還是要多出來曬曬太陽。您好!寶寶由於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善,偶爾肢體抖動是正常的,缺鈣也會使抖動增加。如果陣攣次數過多,要進一步檢查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寶寶現在的身高和體重發育都在正常的標准范圍之內。
新生兒的特殊反射。
在新生兒時期有許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腦皮層未發育成熟的暫時表現,隨年齡增長逐漸消失。新生兒時期沒有這些反射或這種反射長期不消失,都是不正常的表現,是腦部有病的表現。以下是新生兒時期的特殊反射:
吸吮反射當新生兒口唇觸及乳頭時,便張口且出現口唇、舌的吸吮動作,稱為吸吮反射。該反射1歲後消失。若新生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顯減弱,提示腦內病變;若亢進則為饑餓表現。1歲後仍存在,提示大腦層功能障礙。
覓食反射。新生兒面頰部觸及母親乳房時,頭即轉向乳房,找乳頭;用手指或其他物體觸之,亦有類似反射,其意義同吮吸反射。
握持反射。又稱“達爾文反射”,用手指或木棍觸新生兒手掌,引起指節屈曲活動,手抓緊手指或木棍。手的握持反射生後4~6個月逐漸消失,為隨意動作取代。新生兒期該反射缺失或二側不對稱均為病態;6個月後仍存在,也提示大腦病症。
擁抱反射。新生兒仰臥,操作者一手托其肩,一手將其頭抬高15,然後迅速將手從頭下撤出,其頭即迭落。這時其四肢外展伸直,除拇指末節屈曲外,其余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張開。脊柱與軀干亦伸直,數秒鐘後四肢又內收屈曲,猶如擁抱動作。隨後新生兒面部緊張,在雙臂放松時發出哭聲。擁抱反射3~4個月消失。出生後暫時消失,提示大腦損傷;若一側消失,考慮為臂叢神經損傷或鎖骨、肱骨骨折;若長期存在消失現象則為大腦疾患。
第一個月
新生兒像嫩苗全靠父母來照料
提示語
新生兒像剛出土的幼苗,生命力脆弱,需要得到父母的精心呵護。
了解新生無私的生理特點和發育過程,是照料嬰兒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喂養嬰兒,沒有什麼比母乳更好的了。
預防接種可使您的寶寶在傳染病前得到有效的保護。
做母親的您,固然要照好嬰兒,可也不要忘了您自己。產後保健對您和您的寶寶都很重要。
分清哪是正常生理現象,哪是疾病,可幫您解除不必要的憂慮,又可使您的寶寶得到及時的診治。
新生兒發育特點
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可以幫助您認識不正常表現。
國內以出生到滿月(滿30天)為新生兒。新生兒時期是小兒從胎兒時期依靠母親到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過度時期。這個時期新生兒抵抗力低,容易得病。父母必須了解新生兒的特點和正確的護理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出生時胎齡為37至42孕周,體重大於2500克(即5斤),身才大於45厘米為正常新生兒。孕滿28周但未滿37孕周,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身長小於45厘米的嬰兒叫早產兒。有的嬰兒盡管滿40孕周,但體重低於2500克,稱低體重出生兒,亦稱為足月小樣兒。一般情況下,都把早產兒與低體重出生兒視為一體。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即3斤)的新生兒,稱為極低體重出生兒。超過預產期2周以上,大於42周的出生嬰兒,稱為過期產兒,亦稱為過熟產兒。出生時體重大於4000克(即8斤),稱為巨大兒。
新生兒外觀
足月新生兒,頭發分條清楚,全身覆蓋胎脂,基本上已無胎毛,耳殼軟骨發育良好、輪廓明顯,乳腺可摸到結節,指甲長到或長過指端,整個足底有足紋交錯分成,男嬰陰囊有較多皺褶、睾丸已下降,女嬰大陰唇覆蓋小陰唇。早產兒頭發稀少而短,皮膚仍可見長的胎毛,耳殼平軟與顱骨相貼,乳腺摸不到結節,指甲尚未到指端,男嬰睾丸尚未降至陰囊,女嬰小陰唇突出,手掌足底皺褶少。
新生兒皮膚。
新生兒的皮膚上覆蓋著一層白色油膩樣的東西叫胎脂。剛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嬌嫩,皮膚很薄,皮下血管豐富,所以新生兒皮膚呈粉紅色,但出生後由於光、空氣中的理化因子及溫度的刺激,使新生兒的皮膚變為斑狀鮮紅色,以顏面暴露部位最明顯,稱為新生兒紅斑。紅斑與紅斑之間有正常的皮膚,3~4日紅斑逐漸消退。
剛出生的嬰兒皮膚呈現紫色。從出生第一聲啼哭起,便開始呼吸。通過呼吸給血液輸送了大量的氧氣,由此皮膚便漸漸轉向紅色。如果紫色長時間不退,是血液供氧不足出現的紫绀,這多數是新生兒心髒或呼吸系統有病,應到醫院小兒科去看病。
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後2~3天出現黃疸,黃疸必須在陽光充足情況下才看得清楚,鞏膜(白眼珠)更為清楚。黃疸在第4~6天最重,10~14天自然消退,早產兒黃疸可持續3~4周。新生兒雖出現黃疸,但一般狀態好,吃奶好,沒有什麼不適表現,也沒有貧血,大便不發白,可能是生理性黃疸。如果足月新生兒在生後2周,早產兒在生後4周,黃疸仍未消失,則應到醫院請兒科醫生看病。
新生兒的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有兩種類型,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呼吸時表現為胸廓起伏的稱胸式呼吸,呼吸時表現為腹部起伏的稱腹式呼吸。成人以胸式呼吸為主,新生兒呈現腹式呼吸。當新生兒呼吸急促時,常表現為小肚子起伏加快。足月新生兒呼吸淺表,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鐘40~45次。睡眠中呼吸快慢、深淺不均。正常未成熟兒呼吸頻率可達60次/分,呼吸快慢、深淺不均更為明顯。新生兒呼吸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現象,應找兒科醫生診治。
新生兒的心跳。
人每分鐘心跳次數叫心率。心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年齡越小則心率越快。新生兒心跳波動較大,出生時心率較慢,每分鐘100~120次,以後逐漸加快,到7天時心率最快可達每分鐘140~180次。以後逐漸減慢,到滿月時達120~160次/分。未成熟兒心率比足月新生兒快。
新生兒的大小便次數。
新生兒在出生後6小時內排第一次小便。如出生24小時尚未排尿的,應找兒科醫生看病。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10~12小時內排第一次大便,稱為“胎便”,呈黑紫色。若生後24小時尚未排出大便,尤其是有肚子脹和嘔吐的,應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新生兒胃容量。
了解新生兒的胃容量,可以掌握每次喂奶量,也可間接了解是否吃飽。足月產兒的胃容量約為20~45亳升,平均為30亳升。出生後第二周後明顯增加。各嬰兒欽入量的差異也愈來愈大。早產兒的胃容量較足月兒要小,體重越低,胃容量愈小。如出生體重為2000克(4斤)者,胃容量為10~25亳升,平均15亳升;體重為1500克者,胃容量僅6~14亳升,平均9亳升。
新生女嬰陰道流血。
女嬰在生後5~7天時,陰道可見少量血液流出,一般1~2天不經處理而自行消失。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孕婦體內的雌性激素進入胎兒體內,當嬰兒出生後,雌激素的影響突然中斷,因而出現陰道出血。如陰道出血時間提早或延晚,出血的量較多,出血的時間延長,身體其他部位也有出血,則應到醫院診治。
新生男、女嬰乳房增大。
新生兒不論是男嬰或女嬰在出生後3~5天時,乳房內可發現黃豆至鴿蛋大小的腫塊,乳房表面皮膚不發紅,也沒有發熱感,觸之嬰兒無反應,說明不痛,有時可擠出些乳汁。腫塊會在2-3周內自然消失。這不是乳房內長東西,而是正常現象,千萬不要用手去擠,防止細菌進入,引起局部感染。
新生兒的“馬牙”。
在新生兒的上腭中線上可見到灰白色小點叫上皮珠。在齒龈邊緣也可見到灰白色隆起,俗稱“板牙”或“馬牙”。這些灰白點都是上[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