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得了穢語抽動症怎麼辦?正文

小孩得了穢語抽動症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多認為是不良習慣。當到醫院看其他病時,
被醫生發現而詢問有關情況時,家長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
沒事,就有點小毛病”。醫生告訴家長後,家長多不信任,
而反對就診,從而使確診時間後延。
(3)、病人對症狀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當輕患者有意掩蓋其抽動症狀時,使家長及醫生不易察覺。
(4)、某些醫生認為抽動-穢語綜合症必須具備穢語,
但實際上只有1/3患者在發病幾年後才出現穢語現象。
兒童抽動症是怎麼樣引起的?
以下列出的一些主要因素可引起兒童抽動症,這些因素是:
(1)、孕產因素:母孕期高熱、難產史、生後窒息史、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剖宮產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腮腺炎、鼻炎、
咽炎、水痘、各型腦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驚嚇、情緒激動、憂傷、看驚險電視、
小說及刺激性的動畫片等。
(4)、家庭因素:父母關系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等。
(5)、其他:如癫痫、外傷、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
過敏等。
什麼樣的孩子易患抽動—穢語綜合征?
從年齡講,兒童及少年期多發,大部分在5-12歲發病,90%
在10歲以前第一次發病。性別方面,男性明顯多於女性。
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認識到早產、難產、剖腹產兒多患此病。
其中以剖腹產兒最多見。另外,性格內向、行為異常、膽小、
性情執拗、人格發育不全的孩子亦多見,家族中有類似病史,
與精神、行為異常有血緣關系的人易被遺傳而發病。
抽動-穢語綜合征與兒童多動症的關系怎樣
據臨床及資料來看,抽動-
穢語綜合征合並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約為25%~50%。
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行為。
多動症的症狀通常出現在抽動之前,約早2~3年,
並且是重度抽動患兒常見的症狀。是抽動-
穢語綜合征本身具備多動症狀還是兩種病之間有一定關系,
國外有人做了大量工作,發現兩者遺傳基因之間無相關關系。
因為在抽動-
穢語綜合征患兒親屬中多動綜合征患病率與普通人群中多動綜合征患
病率基本相同,並無增加現象,而在同時有抽動-
穢語綜合征和多動症親屬的兒童中比只有前者親屬的患兒多動症患病
率高8倍。說明兩者基因缺陷無相關性。
另外,治療多動症的精神興奮藥能引起肌群抽動,這也是抽動-
穢語綜合征與多動症同時存在的一個原因。如利他林,
匹莫林等可引起易感個體的多動患兒肌群抽動。
有人報告用精神興奮劑治療多動症1520例,出現抽動率為1.
3%,說明發病率不高。但如大面積應用也可引起不少人抽動,
所以當抽動-穢語綜合征合並多動症時,
要注意詢問是否服用了精神興奮藥。
抽動-穢語綜合征兒童能和人正常交往嗎
抽動症較輕,行為基本正常的患兒一般不影響與周圍人的正常交流、
與周圍人的融洽相處。家長應鼓勵患兒多出外玩耍,多交朋友,
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最大限度減少抽動-
穢語綜合征帶給患兒的不良影響。如病情較重,多組肌肉頻繁抽動,
伴有怪異發音及行為異常時,與人交往帶來困難,
一方面是語言表達不由衷,另一方面是由於學習成績下降而自卑,
再者因為頻繁穢語及怪異行為使周圍人討厭,
這樣就給患兒人格的形成帶來不良影響。此時,
家長應發揮親情關系的優勢,主動親近孩子,
並主動找醫生改善治療方案,大部分用藥物是可以控制症狀的。
青春期後抽動症狀得到控制或緩解,但由於長期的心理影響,
往往使孩子心理不健康,有的甚至抽動已完全停止仍不能適應社會,
不喜歡或拒絕與周圍人交往,形成自閉心理。
個別人還會有慢性焦慮、壓抑感及一過性情緒不能控制。
這些都影響了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的正常交往,
使自尊受挫或被排斥在集體之外。此時要主動找心理醫生治療,
並鼓勵孩子大膽說話,有疑問多請教,
家長和周圍人的愛心可給患兒創造一個溫馨的環境,
會有利於患兒病態心理的恢復。總之,對抽動-
穢語綜合征患兒在積極控制症狀的同時,鼓勵患兒正常交往。
抽動—穢語綜合征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般認為,抽動—穢語綜合征的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
圍產因素:如母孕期高熱、先兆子痫、難產史、生後窒息史、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剖腹產等。
感染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腮腺炎、鼻炎、咽炎、
水痘、各型腦炎、病毒性肝炎等。
精神因素:如驚嚇、過分情感、過分憂傷、
看驚險電視小說及過於刺激的動畫片等。
家庭因素:如父母關系緊張、離異、嚴厲的訓斥和打罵等。
其他:如癫痫、外傷、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過敏等。
抽動—穢語綜合征與兒童多動症有什麼區別?
兒童多動症比抽動—穢語綜合征的發病率高,
所以人們對多動症的認識較深刻。又因兩者名字類似,故易於混淆。
但兩者發病原因、症狀體征均不相同,是絕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必須加以區別。
兒童多動症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
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
行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數患兒從嬰幼兒期即表現為易興奮、
睡眠差、喂養困難等,年齡漸大,活動明顯增加,且動作不協調,
精細動作如穿針、扣鈕扣等有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沖動,
缺乏控制能力;平時好與人爭吵,容易激動;不聽話,不講道理,
無禮貌,不避危險等;對指試驗陽性。
抽動—穢語綜合征則是以肌群抽動為主要表現,
部分患兒合並有多動症狀。但兒童多動症絕無抽動的表現,
這是兩者鑒別的關鍵。

抽動-穢語綜合征不治療能自愈嗎
孩子患抽動-穢語綜合征後,由於本病病程長,症狀多變,
且受外界因素影響較明顯,症狀時輕時重,
輕時可不影響正常學習和生活,有時家長認為沒有治療的必要,
其實這是不對的。
抽動-穢語綜合征雖有自愈傾向,但實際上自愈率較低。
特別是有行為異常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動,
不由自主地做出損害別人利益、損害自己利益、
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
再者由於注意力的不集中及無目的的活動太多,造成學習困難,
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學業,即使青春期抽動停止,學習成績下降,
行為討厭,也必將受到周圍人們太多的批評,
使孩子幼小天真的心靈受到傷害,形成自卑心理,
對成年進入社會十分不利。所以,當孩子患抽動-穢語綜合征後,
家長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治療,早期用藥、合理用藥,
雖然短期內給家長及孩子帶來一些麻煩,
但對孩子學習及身心的康復是有好處的。
兒童成績差非腦子笨而是學習能力低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不是因為腦子笨或者智力不夠造成的?”
很多家長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科學研究表明,
兒童學習成績好壞其實與他們學習能力高低有密切聯系。
智力指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排除智力測試時的種種因素,
一個人的智商不會有很大改變,
也不可能隨年齡的增長由天才變成弱智。
而學習能力卻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年提高,
並對學習成績有很大影響。

研究發現,兒童學習的能力包括視感覺能力、聽覺能力、
視知覺能力、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
感覺能力不足會造成孩子上課聽講精力不集中,體育課成績差,
對數學學科概念反應慢;
聽覺能力的好壞則是孩子上課能否有效聽講的基礎;
視知覺能力分為視覺敏銳力、視覺分辨力、視覺記憶力、視-
動統合(即手-眼協調)能力等方面。視知覺能力不足對數學、
幾何學科學習有影響;
思維能力不佳則會造成孩子對各個學科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差,
舊知識的不消化不穩固;
行為能力不足容易產生紀律問題並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社交能力弱使孩子不知道怎樣和同學建立友誼,
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知如何與人相處,溝通協作能力差。
家長和老師應該把智商與學習能力區分開,
不應該僅僅因為兒童學習能力差而斷定他們智商低或認為他們不可救
藥,更重要的是應想方設法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
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兒童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大多起病於4~12歲。
兒童抽動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兒童受驚嚇或精神緊張常常是發病的誘因,
發病後會出現面部肌肉或肢體肌肉反復地抽動。
大部分患兒可以自愈,但有一部分患兒隨著時間的推移,
抽動部位增加,出現各種形態奇特的復雜性抽動,
表現為沖動性地觸摸東西、刺戳動作、踢腳、跪姿、走路旋轉等,
自己不能控制。有的抽動不易被家長發現,如肚子抽動。
有部分病人以發聲抽動為首發症狀,
發出各種有音節或無音節的叫聲及不適當的詞句,
這些詞句往往是重復刻板的穢語。有研究表明,
兒童抽動症至少有30%出現穢語症。嚴重者還會出現模仿動作、
模仿和重復語言、強迫動作或猥亵行為。




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傷害還包括以下幾方面:




1.繼發學習困難。患兒的抽動和不自主發聲導致注意力分散,
嚴重抽動使患兒的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
有些患兒上課時努力控制自己的發聲抽動,
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學習成績一般較差。同學、
老師的歧視或嘲笑,使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




2.個性發展問題。4~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從“自然人”
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兒童心理發育的特點是:
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識有所發展,
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和評價,如自己是聰明的還是笨的,
是漂亮的還是丑的等等。年齡較小的兒童缺乏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
這種自我評價大多來自外界,如老師、同伴和家長。
這一時期來自外界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
會對兒童自我意識和個性形成產生重要影響。
如果在這一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
會對兒童心身發展產生巨大傷害。
而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傾向,
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
抽動症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
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反社會心理。
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為品行障礙。




3.社會退縮和社交障礙。隨年齡的增長,
兒童的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范圍逐漸擴大,
會產生一些高級的情感體驗,如榮譽感、責任感等。
如果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是抽動得不到控制,
會嚴重影響他與同學、同伴的交往,產生自卑感、社會退縮、
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問題,
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
我國已故的著名心理學家丁瓒先生說:“人類心理適應最主要的,
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
主要是由於人際關系失調而引發的。”




研究證明,兒童抽動症不向精神衰退發展,智力一般也不受影響。
有學者發現,部分抽動症患兒智商高於一般兒童。也正是如此,
抽動症給患兒內心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
他們在長期的痛苦和挫折中煎熬。




因而對於抽動症的患兒來說,及時有效的治療顯得極為重要。




目前西醫治療均為控制症狀,進行病因治療的尚未報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四歲小兒打噴嚏流清涕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