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早教正文

早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關於早教方面的知識
 
建議您全面的了解一下馮式立體早教革命。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是被譽為中國早教之父的馮德全教授30年的研究成果。

現在,馮式早教非常火!但是,我認為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只能當成一個信息,千萬不要完全相信。看了電視廣告後,先到網上看看大家的評價,結果是褒貶不一。了解中發現,早教革命並不是簡單的幾張光盤+幾本書,加上漢字、英語、音樂等配套的教材,淘寶網上最便宜的也要1000多元,冒然購買當然是不理性的。

後來同事們議論說,淘寶網上有人拷貝下來低價分享的,價錢很便宜,可買來先看看,覺得確實好,再買正版的。我花了幾天時間,在網上找到了兩家,確實非常便宜,全套電子版的僅用了老公的半包煙錢,正在仔細研究。建議樓主去看看。那家小店的旺旺名好像是:地球旺鋪還有一個旺旺名叫:青芳鶴,也在賣的。

馮式早教的全套教材由《早教革命》8張vcd+3本電子書+《啟智音樂》(8張cd105首世界名曲)+啟智音樂目錄+啟智音樂指導攻略+《仔仔通》課件(19套)+《0-3歲嬰幼兒家長指導手冊》+寶寶識字計劃+《漢字宮三部》(430集)+《愛迪英語》(4張cd138個單元)等等。這種全方位多角度,聲像圖文有機配套的現代教育方式,亦被稱為“馮式立體早期教育法”。

我大體看了一下,原來《早教革命》是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馮德全教授,經過30多年深入研究,總結千萬家庭及國內外教育方法,專為孩子家庭而著作的一套嬰幼兒教育方案。主要讀者對象是0—6歲孩子的父母及家人,主要內容是告訴人們采取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潛能開發”、“行為早教”、“性格培養”等方面的早期教育。主要目的是讓7歲前的孩子在語言理解能力、表達力、判斷能力、記憶力、空間感知力、觀察力、思維能力、藝術修養、性格塑造等多方面獲得巨大進步。從而改變孩子做事任性、缺乏毅力、性格孤僻、自私專橫、自理能力差、依賴父母、嬌生慣養、高分低能等缺點。

我的感覺是“馮式立體早期教育法”教育介質和表現形式多樣,比較適合家庭,應對家庭不同對象都可以輕松自如地學習和實施立體教育的方法。書籍可以給家長們在閒暇時閱讀,講座vcd光碟可以方便給家長們在電視機前觀看,也方便文化水平較低的孩子祖輩們共同學習。

本人認為,早教是十分必要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怎樣指導孩子的家長和親人,完成0—6歲期間孩子大腦智力開發,是事關孩子一生的關鍵。科學的早教應該和以前那種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知識型教育為主的早期教育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這種教育方式的改變,已經引起了70後和80後年輕父母的高度關注。看來,早教的成敗,將是事關誰的寶寶贏在起跑線上關鍵所在。
 

 
關於早教知識
--基兒2歲10個月16天
基兒媽近日一直在關注《0歲早期教育》,從中得知一些幼兒早教知識,特摘錄如下,再次和媽媽們分享,有條件、正在幼兒的媽媽們,盡早適用吧,可別錯過幼兒3歲前的智力開發期呦!
=====================
嬰幼兒識字四大基本法
一.“環境濡染法”就是在嬰幼兒生活的地方要讓他能常常看到文字,把識字環境布置起來,孩子常常隨著爸爸媽媽看字、認字、讀字,這就是“環境濡染法”。
 這種方法主要適合於半歲左右至1歲3個月的嬰兒。我們知道嬰兒生活在一個絢麗多彩的物質世界裡,孩子耳濡目染,天天視聽,不多久就習慣於認人識物,慢慢地認識和理解了大量的人間事物。如果我們在嬰幼兒生活的地方,也能讓他看到文字,並經常隨著大人讀字、摸字,那麼他就像認人、認物一樣,也能把文字當成物和人來認識,以後大人說字,孩子會用眼睛去看字或用手去抓字,把字找出來。這就是“環境濡染法”的教學原理。
 這種方法的應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指認家裡物品上的文字。在家裡的物品上逐步貼上相應的漢字,經常抱著孩子,捉住他的小手,帶他去指一指,讀一讀,摸一摸,如指讀“電視機”、“冰箱、“門”、“窗”等等文字。充分利用嬰兒的“無選擇探求”和“印象記憶”的特點,培養識字敏感。
 二是指認戶外環境中的文字。帶孩子出去玩時,看到廣告、標語、門牌、路牌、商品包裝袋等等上面的文字時,也可以捉住孩子的小手,帶他去指一指,讀一讀。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識字敏感,養成識字習慣。·                三是指認圖畫書中的文字。孩子7、8個月時有了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這以後可以和孩子邊講圖畫書中的動物、人物及事物,邊適當地指讀文字,這也是引導孩子識字閱讀的第一步。
 應用“環境濡染法”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大人要有耐心。剛開始指讀文字,孩子很可能視而不見,甚至毫無反應,這時大人往往會懷疑教不會說話的嬰兒識字的可行性,隨之也就失去了信心。我們要知道不會說話的孩子,只是處在識字的准備階段,而字畢竟沒有物和人鮮活,孩子對它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到喜歡的認識過程。不管孩子是否注意、是否有反應,都要用“對牛彈琴”的精神來時常教孩子指讀生活中的文字,如同對孩子說話一樣,不管是聽得懂還是聽不懂,都要對他說話是一個道理。
 2、暫時不要求將字和物分開。一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只指掛上字的實物或位置,若將實物上的字拿下來或換一個位置,孩子就不會指認了,這不要緊,這是開始認字的必然過程,時間長了,他會把字與物,字與位置分離開來的。
 3、一定要用手指來配合。在帶孩子認讀文字時,大人都要用自己的手指,或者是抓住孩子的手,邊讀邊指每一個字,這樣能促使孩子的手、腦、眼在每一個字上“聚焦”,讓他注視文字。
 4、利用好兩套卡片。當孩子能指認物品上的一些文字後,為了促使他將物與字分開,可以制作兩套卡片。一套是物上的字;一套是與物上相同的字,把它集中放在一面牆上,時常和孩子指一指、讀一讀物上的字,再轉過去指讀牆上相同的字,或者是先指讀牆上的字,再轉過去認讀物品上相同的字。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幫助孩子將字與物、字與位置分離開來。 
二。“生活感受法”就是在孩子的實際生活中,隨時、隨地、隨事地感受到文字的存在,同時將文字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使孩子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體會到文字、學到文字,這就是“生活感受法”。這種方法主要適合於1歲半左右到2歲半左右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到處看、到處動、到處摸,簡直是個小“探險家”,大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孩子這一特性,教他認識萬事萬物;教他認識漢字。
 這種教法是:教任何字或詞一定要讓孩子對那個字或詞所代表的實物或狀況,有充分的直觀感受,做到能看的,讓他看一看;能指的,讓他指一指;能嘗的,讓他嘗一嘗;能摸的,讓他摸一摸;能表演的,讓他表演一下……例如,教“星星”、“月亮”等詞,就讓孩子看看或指指這些物體;教“火”、“仙人球”等字或詞,就帶孩子小心去接近或觸摸這些實物;教“哭”、“笑”、“跑”、“蹦”等字,就和孩子一起表演這些動作;教“香”、“臭”、“酸”、“苦”等字,就讓孩子聞一聞這些氣味,嘗一嘗這些味道;教“螞蟻”、“蚯蚓”這些詞,就帶孩子在樹下去找螞蟻,把蚯蚓從土中挖出來,讓孩子看一看;一家人吃葡萄時,就教孩子認一認“葡萄”、“酸甜”等詞。這既是教孩子文字,也是教他認識萬事萬物。這種教法讓孩子將字和詞的讀音、字形和字義與生活感受相聯系,使平面、呆板的字塊“活”起來,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文字的存在,讓孩子與文字成為好朋友。這就是“生活感受法”的基本原理。
  應用“生活感受法”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充分引導孩子認識萬事萬物。“生活感受法”的原理就是將識字帶到生活的感受中,同時又以豐富的生活感受來促進識字。因此,孩子的生活感受越豐富、越深刻,就越能促進他識字讀句。這就要求大人要充分引導孩子認識萬事萬物,不僅要知道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而且還要細分化。如孩子認識了“樹”這個物,這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要逐步教他認識“柳樹”、“楊樹”、“松樹”、“梧桐樹”、“杉樹”等等,還要教他“樹葉”、“樹皮”、“樹枝”、“樹干”、“樹根”、“樹冠”等等具體概念;又如教孩子認識“車子”,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不如直接教他認識“汽車”、“貨車”、“電車”、“面包車”、“救護車”、“消防車”、“摩托車”、“自行車”等等具體概念。孩子認識事物越具體、越細化,就越有生活的感受,這樣他識字就能很快將字與物聯系起來,大人教得順手,孩子學得有興趣。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認識事物時能有真實生活的感受,就不要用虛擬的圖片去代替,盡量讓孩子看到真實、鮮活的物質世界。
 2、隨時准備好筆和紙。大人最好隨身准備一支黑筆和一些白紙,帶孩子去公園或他喜歡玩的地方,遇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就隨手寫出這個東西的字或詞,教孩子對照實物認一認、讀一讀。不過在一次活動中不宜教太多的字,有幾個就行了,否則會影響孩子玩耍的情緒。《0歲方案》研究員金新華
三.“活動游戲法”就是將識字活動以和孩子做游戲的方式進行,使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文字,這就是“活動游戲法”。
 這種方法主要適合於2歲至3歲半的孩子。2歲左右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不像1歲左右時任大人“擺弄”,對單調的教育活動不感興趣,你要教他,他就跑。因此,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識字教育,必須多用游戲的方法。要將識字教學融入游戲中,這樣孩子才有新鮮感,才對識字感興趣,從而不知不覺地認識漢字,這就是“活動游戲法”的基本原理。
 其實游戲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大人稍作一些思維或變化,就是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游戲。如在小汽車的後面貼上字寶寶,讓孩子在玩中識字,“寶寶,快看紅汽車拉著‘牛’字跑了!”“寶寶,把‘羊’字寶寶的車子開過來吧!”“寶寶,我們來比一比,看什麼車跑得快……哦!‘猴’字寶寶的車贏了喽!”
 又如,用小電筒照射牆上的字,用手去拍氣球上貼的字。又如在盒子裡放上不同的小物品(藥瓶、積木、海綿塊、小皮球、乒乓球等),並寫上與實物相對應的字或詞,讓孩子伸手去摸這些小物品,當孩子在裡面抓到一個小物品,叫他告訴大人是什麼東西,孩子憑感覺會很有興趣地猜一猜,當拿出的實物正是他猜中的東西時,孩子自然很興奮,此時大人在一旁一喝彩,同時再教他讀一讀物品上的字,孩子一定會樂此不疲。關於游戲識字的設計,本書的下篇專門介紹了100種,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應用“活動游戲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頻繁變換游戲。當孩子對一種或幾種識字游戲還沒有產生厭煩的情緒,一直都有較高的興趣時,就不宜變換新的,當他不喜歡玩了,再換新的。有些孩子就特別喜歡幾種固定的識字游戲,長期玩下去,也會樂而不疲。
 2、要在游戲中巧妙地多次“敲打”字詞。“活動游戲法”,就是要讓孩子在快樂、有趣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字詞。這就需要大人學會巧妙地在整個活動中多次“敲打”字詞,做到教者是有心的教,學者是無意的學,這是“生活游戲法”的核心所在。例如:利用小汽車(在幾個小汽車的車尾上分別貼上“雞”、“兔”、“虎”、“螞蟻”等字詞)作“賽車識字”游戲,在活動中大人可以這樣來巧妙地敲打字詞:
 爸爸:“寶寶,你看爸爸拿的是‘雞’字車,你呢?”(這時孩子選了一個不認識的‘虎’字車。)
 孩子:“我拿這個車跟您比賽!”
 爸爸:“哦!你拿的是‘虎’車,好吧!我們來比一比,看是我的‘雞’車跑得快,還是你的‘虎’車跑得快!”孩子:“肯定是我的車跑得快!”
 爸爸:“哦!你是

[1] [2] [3] [4] 下一页

肺癌 體內氣體亂竄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