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早教正文

早教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說你的‘虎’車跑得快,好吧!快來親親‘虎’,為它加油。”
 孩子:(這時孩子用臉親了親“虎”。)
 爸爸:“你知道你拿的是什麼車嗎?”
 孩子:“知道,是‘虎’車。”
 爸爸:“好吧!現在開始比賽。”(這時兩個車並排擺好了,當口令一下,兩車同時沖出,孩子的車首先闖過紅線。)
 孩子:“哦!我的車贏了喽!”
 爸爸:“不對!是我的車贏了。”
 孩子:“不對!是我的車贏了。”
 爸爸:“你是什麼車呢?”
 孩子:“是‘虎’車!”
 爸爸:“那是我看錯了,快把你的‘虎’車拿回來吧!”
 孩子:(這時連忙跑過去拿自己的‘虎’車。)
 從以上做法可以看出,大人妙巧地多次“敲打”了“虎”這個字,使孩子從不認識“虎”字,到接觸“虎”字,到說出“虎”字,到最後完全認識“虎”字,完全是在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學到的。許多家長反映,盡管大人想了許多游戲方法教孩子識字,但孩子仍然不感興趣。我想出現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人沒有把握好在游戲中巧妙地“敲打”字詞,表面上是游戲的形式,實際上是“我讀你跟”的教學方法。如上述的“賽車識字”游戲,假設我們這樣來玩:
 爸爸:“寶寶,我們來玩小汽車比賽好嗎?”
 孩子:“好吧!”
 爸爸:“我拿‘雞’車,你拿什麼車呢?”
 孩子:(這時拿了一個“虎”車。)
 爸爸:“哦!你拿的是‘虎’車,來跟爸爸一起念‘虎’……”
 孩子:(不想跟著念。)
 爸爸:“你不先讀這個字,爸爸就不跟你玩了。”
 孩子:(免強跟著讀了一下。)
 爸爸:“再大一點聲音,跟爸爸一起念‘虎’……”
 孩子:(毫無興趣,跑了……)
 爸爸:“回來!我們還沒比賽呢!”
 孩子:“您自己比吧!”(跑得更遠了。)
 以上這個假設實際上是大人以游戲為誘耳來強迫孩子識字,孩子不配合大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想將上述兩種玩法作個比較,也許我們就會掌握好識字游戲中巧妙“敲打”字詞的方法了。·                3、要引導孩子讀詞、讀句。當孩子通過游戲認識了一些字或詞以後,大人要從這些字詞中,找出能夠組成句子的字詞,拼成一句話,教孩子認讀。這既是為復習字詞,也是為閱讀打基礎。
 4、要豐富孩子其它的生活游戲。有許多大人和孩子一玩游戲,就總是以識字游戲為開頭,或只玩識字游戲,這樣做反而使孩子厭惡識字游戲,他們心裡會想到:大人只要是和自己玩游戲,就是玩識字游戲,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玩法了。大人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或開頭玩識字游戲,中間玩其它的游戲;或開頭玩其它游戲,中間將識字游戲融進去。《0歲方案》研究員金新華
四.“閱讀識字法”就是通過和孩子一起直接閱讀有趣的兒童讀物來教他識字,使孩子識字和閱讀同步發展。
 這種方法主要適合3歲半以後的孩子。如果對孩子從1歲左右開始按照前三種識字教學法施教,那麼孩子到了3歲半以後就可以進入閱讀了。但有些孩子錯過了3歲半以前識字的教育,或現在識字不多,就可以采用“閱讀識字法”來教孩子識字,使他識字和閱讀一起發展。
 這種方法的教學原理是:雖然孩子不認識或認識不多文字,他都喜歡背兒歌、聽故事、看圖畫書,大人完全可以根據孩子這一特點,找一些字跡大,內容有趣的兒歌或小故事,和孩子一起大聲念讀,念多了、讀熟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字、詞、句。
 這種方法有如下幾種具體教法:

 (一)、先背後認法
 所謂“先背後認法”就是先把所要學習的內容背誦下來,再通過以手指字的形式念讀,使字音和字形達到重合,完成辨字音,認字形的過程,也就實現了正確的認讀文字的目的。如大人先教孩子背熟這樣一首兒歌:秋風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像蝴蝶。當孩子背會了以後,再翻開書教孩子邊讀邊指,此時因為孩子事先已背會了這首兒歌,只要大人起個開頭,或范讀一遍,孩子就比較容易指讀了。在反復的指讀中,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認識文中的多個詞語,如“秋風”、“樹枝”、“樹葉”、“蝴蝶”等等。
 應用這種方法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首先要解決好背的問題。大人先要引導孩子將所要指讀的內容背熟,這樣才有利於形成對整個文字的把握,對接下來的指字念讀才有了可能。
 2、要綜合運用手、眼、口、腦。孩子在指讀的過程中,要求孩子“手指著這個字,眼睛看著這個字,嘴裡念著這個字,腦子還要記著這個字”,使手、眼、口、腦同時在每一個字上“聚焦”。
 3、要強化“目的字”的學習。當孩子對一篇短文能熟練地指讀後,就要將文中的“目的字”(即事先想讓孩子學習的生字或生詞),如上述兒歌中的“秋風”、“黃”、“紅”、“蝴蝶”等幾個字和詞,單獨抽出來,寫在字卡上,讓孩子認一認、讀一讀。如果孩子不會認讀,就再放回原文中去認讀。
 4、選材以韻文為主。“先背後認法”是要求孩子先熟背內容,再認讀,因此要選擇句式短小,文字押韻,內容風趣的兒歌、繞口令、小古詩等韻文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便於孩子背熟所要指讀的內容。

 (二)、跟讀訓練法所謂“跟讀訓練法”就是在孩子識字甚少的情況下,把一篇生字較多的短文交給孩子,大人在前面領讀,孩子在後面跟讀。
 常規的讀書,必須要有大量的識字這一前提,當孩子掌握了眾多漢字之後,再讀這些漢字組成的文章。而“跟讀訓練法”則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在孩子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孩子跟著大人一起朗讀有趣的短文,在跟讀中認識字、詞、句,從而達到識字和閱讀的同步發展。這就是跟讀訓練法的基本原理。
 跟讀訓練法根據讀法的不同,可分為異步跟讀、同步跟讀和輪步跟讀三種。
 異步跟讀:就是大人在前面領讀一句,孩子在後面跟讀一句。
 同步跟讀: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念讀。有些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當看到一篇圖畫新奇、有趣的短文,就迫切地想知道其內容,不願跟著大人一句一句地讀下去,這時不由自主地附和著大人念讀。
 輪步跟讀:就是大人讀第一句,孩子讀第二句;大人再讀第三句,孩子再讀第四句……
 應用“跟讀訓練法”要注意如下幾點:
 1、要選好教材。教材還是以字跡大,內容有趣的兒歌、繞口令、小古詩、故事為主,便於孩子跟讀。
 2、要把握好幾個環節。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環節:停頓、檢查、調整。·                所謂“停頓”,就是對故事散文大人不要一口氣讀得太長(兒歌、古詩等韻文不存在這個問題),而要及時停住自己的“腳步”,這樣便於孩子能跟上;所謂“檢查”,就是停頓以後,要看一看孩子是否指到了應該指的那個字;所謂“調整”,就是當發現孩子有指錯的現象或情緒不振時,要及時調整孩子情緒,使他指到應該指的那個字,然後再開始進行下一句的指讀。
 3、要敲打“目的字”。同“先背後認法”一樣,經過反復朗讀一篇短文後,一定要將文中的“目的字”,抽出來單獨認一認、讀一讀。
 4、要控制好時間。每次教學時間不宜太長,以15分為宜。

 (三)、直接讀文法
 如果運用上述兩種方法進展到一定程度時,便有了新的矛盾,那就是孩子有了相當的識字量,在閱讀的內容中,已知字已占絕大部分,再用跟讀法勢必會出現一個問題:孩子跟著大人一字不漏地反復誦讀,似有浪費時間之嫌,也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應用“直接讀文法”。
 所謂“直接讀文法”,就是把閱讀內容直接交給孩子,不讓他再跟著大人讀,而是獨立閱讀,遇到生字時,由大人幫助解決。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保持教學的快節奏、高效率,而且還有其它方面的明顯作用。其一、能訓練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心;其二、能激發孩子大腦的自發運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三、能盡快進入閱讀狀態;其四、能鞏固已知字,使識字量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直接讀文法”要注意的問題是:
 1、首先要讓孩子直接閱讀。這種方法就是省略了大人先領讀的程序,而由孩子自己先閱讀,大人只是幫助他完成把未知字化為已知字的任務。
 2、要及時消化障礙字。大人發現孩子在閱讀中,遇到了障礙字時,要及時幫助他當場消化。其方法是:一方面可以當時幫助孩子讀出障礙字,讓他能順利地閱讀下去;另一方面等孩子讀完短文後,及時將全部的障礙字抽出來重復認讀,然後再回到原文中去閱讀。
 3、要反復閱讀短文。這種方法由於是以孩子為主導來學習識字閱讀,因此,要將每篇短文反復朗讀。
 4、要逐步脫離指讀。當孩子自然而然地不指字而能流暢閱讀了,就可以不要求他用手指字了,學會眼睛看著文章,有感情地朗讀。

 (四)故事提放法
 所謂“故事提放法”就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隨著故事情節的流動,相繼提出目的字、關鍵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是說所提的目的字是跟故事的發生、發展緊密聯系的,而不是游離、隔裂的;隨著故事情節的流動,就是說講一句故事提出相應的目的字,接著講下面的故事,再提出相應的目的字。所謂目的字,就是施教者准備在這個教育活動中所要解決的生字。
 運用此方法應注意:
 1、故事的內容、情節要有趣。講述要繪聲繪色,在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調動起來時寫出要教的字。切忌故事平淡、講述乏味,更不要讓孩子看出你是為教字而講故事。要努力做到教在有心,學在無意。
 2、每講一個故事,以教四至七個字詞為宜。教字太多,講述停頓相應增加,影響了故事的連貫性和吸引力,教學效果也不會好。
 3、在適當的時候,想法讓孩子重復念剛教過的字。如講火焰山,教“火焰”兩字,在講述中寫出這兩個字。然後講“悟空兩次借芭蕉扇都沒有成功,後來去找牛魔王,牛魔王問孫悟空到他這裡有什麼事孫悟空說,我陪師傅去西天取經,今天走到……這時候,悟空忘記這兒叫什麼山了,是什麼山呢?”這時,教育者手指“火焰”二字,讓孩子說出“火焰”山來。這時孩子會盡力回憶字的讀音和寫法,努力記住。
 4、教育者要靈活地、創造性地利用孩子喜歡的故事題目,填進不同內容、不同情節進行教學。如《火焰山》,孩子百聽不厭,教育者可以百編百變。今天講孫悟空找鐵扇公主走遍岳蒿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恆山,既教字又教地理知識;明天又講孫悟空和牛魔王打仗,從地球打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在教字的同時融進天文知識,後天又可以講孫悟空借到芭蕉扇後用力扇了四加五下,直扇得烏雲密布、大雨滂沱,讓孩子認字的同時算一算孫悟空共扇了幾下。這樣,既能引起識字興趣,又在教字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其它知識。
培養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從小開展各種訓練聽覺的游戲,能培養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能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美,開啟寶寶的智慧。
那麼,教寶寶傾聽音樂應注意些什麼呢?

1.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傾聽各種聲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樂美。各種鳥兒、蟲兒、小動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肺癌 體內氣體亂竄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