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叫聲,馬路上各種車輛的行進聲,風聲、雨聲……都能夠激發孩子傾聽、探索自然界奧秘的欲望。
2.選擇的音樂要適合寶寶的年齡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可以選擇輕柔、緩慢的音樂讓他們傾聽,讓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到一歲半至二歲時,可以選擇有象聲詞、反映各種音響的音樂讓他們傾聽,鼓勵他們模仿發音。二歲半至三歲的寶寶,可以選擇短小、具有鮮明音樂形象的音樂讓他們傾聽,發展他們的音樂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寶寶傾聽音樂,態度一定要認真,不要隨便講話,讓他們養成安靜聽音樂的習慣。可以運用形象的玩具,幫助寶寶理解音樂的性質,增添聽音樂的趣味。如聽搖籃曲時,成人可懷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4.鼓勵寶寶用簡單的動作和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如聽完一段歡快、活潑的音樂後,可以讓寶寶做小鳥飛、小免跳的動作,說一些簡短的話語:小鳥飛飛,小兔跳跳,寶寶笑笑,多麼快樂!
5.寶寶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很短,每次傾聽音樂最好控制在5~10分鐘之內,以免時間過長,使寶寶感到疲倦,失去興趣。
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當你還在為教育孩子沒找到大的方向而徘徊,那推薦一本好書<<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親。”-美國總統林肯。 作者張炳慧博士是三個中國孩子的繼母,三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耶魯等名校。兩個女兒是國際律師,曾被認定有學習障礙的老二彼得,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之後更在紐約曼哈頓成為數一數二的企業家。作者將繼子當作親生孩子培養,真正做到了付出全身心的愛,讀後你不會感到絲毫是一個繼母,而是一位最稱職的母親。讀完這本書對媽媽們做人、做事都是一種啟迪。此書並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論,也未要媽媽們按照她的方法去做,或是提出哪個年齡段你應該做什麼,而是自己育兒感悟的敘述。但從中你卻會找到成為孩子一生良師益友的方法。下面是作者的幾個觀點(帶生動的事例): (1)沒有比父母更專業的專家(讀完後你會覺得對於自己的孩子,你才是真正的專家)父母不要盲從於於別人的經驗,種植花草尚且需要根據每株植物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何況是育人。應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孩子身上,努力和謹慎地確立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來自母親的本性和直覺,然後再博采眾長。作為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教育專家,那麼也就不會發現孩子身上所蘊藏的無限才能。 (2)作者在美國、日本生活過,其間闡述了對美國及日本公共教育的觀點(在大談開發孩子創造力之前,首先要給孩子打好基礎。不要在努力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同時,卻忽視了基礎教育,保護創造力並不是放任自流) (3)無論孩子年齡多小,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讓孩子分清自由與自律的區別。 (4)不能只考慮孩子怎樣才能成才,還應該考慮自己如何做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5)一切從家開始。茫茫人海中,當你感到疲倦,哪裡可以休息?當你感到恐懼,哪裡才有安全感?只有家。 (6)讓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學習,廚房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場所,生活,才是學習最好的舞台。 (7)不要把孩子當展示品,不要把孩子當借口。 (8)孩子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9)教會孩子“我”和“我們”的區別,沒有給予就不能生存。 (10)小事也要盡心、媽媽也要讀書、讓孩子看到媽媽是遵守秩序的表率、不要和別人比較 (11)英語教育媽媽不必是英語博士。 (12)絕對不能讓孩子看到父母爭吵的樣子 (13)阻止孩子提問就是主動放棄培養孩子感性認識的機會。 (14)作者與孩子一起制定的五個法則 等等。(好的方法與觀點太多,無法一一列舉) 其間有作者與孩子在一起發生的一些事例,更好的證明了這些觀點。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 早期教育需注意的問題 1、早期教育不等同於教育訓練 早教不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額外強加給孩子訓練,家長要做到“以情為先”、“以養為主、教養結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時與孩子語言交流,與他們在生活和游戲中良好互動等。 專家指出,嬰兒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家長要關注並培養其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活動能力等。 2、早教需順應孩子發展規律 進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過早的早期教育開發只能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端給孩子今後的發展增添壓力。因此建議家長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3、早教應以安全第一 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或教員應以安全為第一。不可為了達到某個課程目的而不考慮安全隱患。 幼兒早期閱讀如何教? 教二三歲的寶寶進行早期閱讀,不能期望他和成人一樣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成人閱讀是為了學習或消遣;而教寶寶閱讀,只要能培養起他的閱讀興趣,目的就達到了。孩子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產生出更多“深入”學習的動力。 雖然我的兒子才三歲多,但他已經非常愛認字讀書,識字之多,朗讀之流利,常常引來一片贊歎聲。 第一步:與識字大卡結緣 在兒子差二個月二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套60多個字的識字大卡。這是一套單張的、紙料很厚的卡片。卡片的正面是一幅大彩圖,右上角或左下角的田字格裡寫了一個與圖有關的字,背面是這個字的毛筆正楷寫法。 一開始,兒子顯然把這些卡片當成了玩具。他饒有興趣地認識卡片上的動物或物品。一個月後,有一天我無意中雙手拿起一張卡片把背面的毛筆字面向兒子,然後搖來搖去嘴裡說:“嘀答答,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他大笑起來,當然,他不認識。 我把卡片翻過來讓他看到圖畫,並指了指圖畫旁的小字,念了兩遍,再翻過來讓他看毛筆大字,再念兩遍,然後我又問“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就能正確地念出來,我很誇張地表揚了他,還親了一下他的額頭,然後大聲說:“哎呀,你真聰明!” 之後,我又找了另外三個筆劃比較簡單的字,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 到下一次玩這個游戲時,我先找出了第一次念過的四個字,問他:“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居然記得了其中的三個。我又把另外幾個比較簡單的字混入其中,繼續跟兒子玩這個游戲。兒子漸漸地有了成就感,因為他居然能讀出一些“奇怪”的字,當然,作為鼓勵,表揚是不可少的。 第二步:美妙的睡前游戲 後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玩一會“讀字”游戲。差不多一個月後,他已經認識了六十多個字了。就算我把字寫到其他的紙上,他也能認出。 識字的過程中也免不了出現笑話。在認識了“胖”字後,每次玩游戲時,兒子都要先把“胖”字找出來扔到床下,嘴裡嘟囔著“不要胖”。我很莫明,為什麼他不喜歡這個字,可能因為這張卡片上畫的是一個露著肚皮的又丑又胖的男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如今,諸如兒歌三百首之類的兒童讀物,他也能很流利地朗讀了,表明他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閱讀。 方法得當,掌握原則是成功的關鍵 從教兒子早期閱讀的一年多來的經驗看來,早期學習閱讀,只要方法得當,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我覺得以下幾個原則也十分重要。 一、興趣原則 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只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注於一項活動。只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 我兒子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一到天氣預報時就全神貫注跟著電視裡的播音員念詞。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讓他也認識一下各個城市的名稱呢,於是在預報員說“北京”時,我就指著熒屏上“北京”兩個字念一遍,於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讀的城市與熒屏上出現的漢字的關系。 我兒子還是個車迷,帶他逛街,看到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就手舞足蹈,嘴裡念叨著:“三輪車、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拖拉機……”從認識數字時起,他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車前車後的牌照,這種興趣幫助他早早就能流利地讀阿拉伯數字。 我們也很重視他的這一愛好,我先生買的一本“小小車迷”成了兒子長久喜愛的讀物。他不但認識上面的各種車輛,而且連車名都認識,即使手寫在紙上他也能流利地讀出來,像“重型運輸車”、“攪拌車”、“工程維修車”、“英國摩根概念車”、“日本豐田考斯特中型客車”等等。走在街上,兒子常常連噴在車體上的字也會念一遍。 但是,對於故事書,那就得看他那天是否有興趣了。我給兒子買了些諸如《漁夫和他的妻子》、《寶寶睡前故事》之類的書,他幾乎從來不看,但我先生給他買的一些圖畫簡單,字又不多的書如《小熊胖嘟嘟》、《狼來了》等,他都非常喜歡看。有時居然能自己趴在沙發看上40分鐘。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就求助:“爸爸念念”或“媽媽念念”。 二、生活化原則 不要聽到“閱讀”就想到書,其實,生活中,現成的“教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而且孩子對他們非常感興趣。讓孩子閱讀各種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養他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幫助他拓展生活空間。 “你吃的是什麼啊?”和兒子一起讀一讀包裝盒上的字,等他會讀了我才讓他吃,通過這種鍛煉,兒子很早就會讀“旺旺雪餅”、“南瓜餅”“阿爾卑斯棒棒糖”、“大白兔奶糖”、“福滿多方便面”了。 在時間充裕的時候,我會帶兒子到超市去,讓他坐在手推車上,從貨架上隨手取下商品讓他讀一讀。現在,兒子在超市已經很“老練”,他指著商標大聲念:“洗發露”、“花露水”、“鈣片”…… 家裡買了洗衣機後,包裝箱放在客廳裡讓兒子玩了很多天。先是讀上面的字,然後把大盒子當房子玩。 三、教育性原則 二三歲的寶寶正是觀察、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但他們對行為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教他們識字閱讀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則。 我帶兒子在街上散步時,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車兒子都很感興趣:“這是什麼?”其實他每次都是明知故問。我則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邊站一會,指著上面的字讓他讀一遍,然後問他:“垃圾箱是干什麼用的?”兒子吃了餅干、雪糕或喝了飲料後,我都會提醒他把包裝盒拿著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進去。扔之前,我會讓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稱再念一遍,然後說:“咱們把空的‘匯源果汁’的殼子扔進去吧。” 如果兒子偶爾隨手將不用的東西扔在路上,我會撿起來拿著,走到垃圾箱旁時再交給兒子投進去。現在,他基本上養成了不亂扔廢物的好習慣。 兒子喝牛奶等保質期短的飲料時,我會問他:“過期了嗎?”然後找出寫有保質期的一行字,讓他讀一遍,之後我會告訴他已經生產幾天了。現在,每次帶兒子到超市買食品的時候,兒子都會問我“過期了嗎?”這樣的好處是,現在我買的東西都不會過期!通過這種鍛煉,我相信“保質期”的概念已經在兒子幼小的腦子裡扎了根。 草坪、花園邊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每次帶他路過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們都停下了腳步,現在他已經認識和明白“保護”這兩個字及其它們的意思了,然後我教他讀下一行“僅是多走一步”。等他學會以後,我就給他解釋是什麼意思。在我撰寫本文的時候,兒子在我身旁玩積木。我用鋼筆把這幾個字寫出來讓他讀。結果他馬上很流利地讀出來了。 孩子的格調要從小培養,從小事開始培養。 我家寶寶1歲了,從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在天天早教網上課了,到現在為止感覺很不錯,孩子很喜歡!天天早教網,致力於為孩子帶來更多歡樂、更多體驗、更多挑戰。幫助0至13歲的孩子進行體能、情感、認知及社交能力的發展,目前在全世界25個國家和地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