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2歲小兒肚子裡有蛔蟲吃什麼藥正文

2歲小兒肚子裡有蛔蟲吃什麼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2歲小兒肚子裡有蛔蟲吃什麼藥
 

              丨
              丨
              ∨
              ∨
              ∨
開放俱樂部,免費注冊,視屏聊天

http://see231.go.3322.org/










              丨
              丨
              丨
              ∨
              ∨
              ∨
開放俱樂部,免費注冊,視屏聊天

http://see231.go.3322.org/


















              丨
              丨
              丨
              ∨
              ∨
              ∨
開放俱樂部,免費注冊,視屏聊天

http://see231.go.3322.org/

 

 
可以服用史克腸蟲清,這個徹底,效果不錯的。
 
小兒得了蛔蟲病後多數情況下沒有什麼症狀,但有時會出現臍周圍的腹痛和食欲不好。腹痛雖不重,但反復發作,小兒因不會訴說常常會陣陣哭鬧;年長兒在腹痛發作時常喜按壓腹部,發作停止後嬉戲如常。年幼的患兒常常有異食癖,喜吃煤渣、石灰、土塊等。有的可影響孩子的腸胃功能,出現惡心、嘔吐、輕度腹瀉或便秘,大便中可夾有不消化食物,並能排出蛔蟲。如果體內的蛔蟲數量增多,它不僅消耗體內營養,而且妨礙孩子的正常消化與吸收功能,使孩子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甚至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同時蛔蟲產生的毒素,還可以引起孩子精神萎靡或興奮不安、頭痛、易怒、睡眠不好、夜驚、磨牙等症狀。

由於蛔蟲有喜鑽孔的特點,特別是在孩子感冒、發熱或其它不適時,腸內蛔蟲也不安而擾動起來,可鑽入膽道引起膽道蛔蟲症,或在腸道扭曲成團可致腸梗阻。這些情況下如果延誤治療則可危及生命。而在幼蟲移行時又可引起蛔蟲性哮喘、出現咳嗽、喀痰或血痰、哮喘、呼吸困難、發熱等症狀;也有的出現荨麻疹、皮膚瘙癢、急性結膜炎等過敏症狀。

蛔蟲病的治療多不困難,藥物種類也很多,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等都有較好的療效。但是,一次驅蟲不一定能根治,因此治療後2周應再復查大便,必要時再服驅蟲藥。對有並發症的患兒,應立即送醫院治療。蛔蟲病的預防在於搞好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飯前便後洗手,生吃的瓜果蔬萊要清洗干淨,最好再應用消毒水浸泡。並要教育孩子不咬指甲,不吮指頭,不喝生水,不隨地大便。在農村還要加強糞便管理和無害化處理,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等。
 
大多數驅蟲藥服用後,需經肝髒分解代謝或經腎髒排洩。2歲以下的小寶寶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尤其是肝髒內的各類消化酶分泌量較少,不足以消化所有的食物,有的藥物會損害嬌嫩的肝、腎髒,因此驅蟲藥多標明嬰兒禁服或慎服字樣。
  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於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左右的寶寶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於大年齡兒童,他們接觸的東西一般局限於家中的物品和玩具,這些東西相當清潔,蟲卵相對少或沒有。吃蔬菜的種類與量也少得多,進入體內的蟲卵也相應減少。而且蟲卵在體內到長大成蟲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待從口入的蟲卵長大成蟲,孩子也超過了2歲。因此,2歲以下小兒一般不需要服用驅蟲藥。
  如果確診孩子得了腸道寄生蟲病,通過注意飲食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等衛生習慣,可望達到不治自愈。只要杜絕“蟲從口入”,一般成蟲(以蛔蟲為例)壽命平均為1--2年,只要不再食入蟲卵,成蟲衰老死亡後隨糞便排出,體內不會繼續再有成蟲產生,腸道內就沒有寄生蟲發生、發育的可能,腸道寄生蟲病也就自然則然痊愈了。

1.阿苯達唑(腸蟲清):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1次頓服2片(400毫克)。
   一般說來,口服藥的劑量是按照體重來計算的,但腸蟲清的劑量卻規定兩歲以上的兒童都服2片。這是因為腸蟲清口服後有95%不被人體吸收,24小時內即隨糞便排出體外。被吸收的5%會在肝髒內通過代謝後殺滅組織內的幼蟲、腸道內的成蟲和蟲卵,並在48小時內隨尿液排出體外。由此可知,腸蟲清是一種吸收少、不易在體內蓄積的藥物。臨床應用時,往往采用單劑量一次頓服,而且不需要按體重計算劑量,成人與兩歲以上的小兒服用同樣的劑量也就不難理解了。
  服用腸蟲清時,可以咀嚼、吞服或與食物共同服用。但需注意的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禁用,兩歲以下的兒童應慎用。
  2.甲苯咪唑(安樂士):過去認為其服法也是一次頓服,每次200毫克,不分年齡、體重,采用同一劑量。但近年來認為一日兩次,連服2-3日效果更好。其中甲苯咪唑混懸液一次5毫升,一日2次,連服3日。2周和4周各重復用藥1次。其片劑用法是:口服一次100毫克,一日2次,連服3日。無論是混懸液還是片劑,4歲以上的兒童應用成人劑量;4歲以下者用量減半。
  該藥口服後在胃腸道吸收很少,所以無明顯不良反應。極少數病人有惡心、腹部不適、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等反應,無需處理,停藥後自愈,偶有蛔蟲游走和吐蛔蟲現象,可能與本藥作用緩慢有關,對蛔蟲有激惹作用,但均不影響治療。除習慣性便秘者外,不需服瀉藥。孕婦、哺乳期婦女、未滿2歲的幼兒禁用。
  3.左旋咪唑:成人一次口服150毫克(4片),兒童按2-3毫克/公斤計算,最好在夜間睡前服用。
  4.枸橼酸哌嗪(驅蛔靈):成人每日75毫克/公斤體重,最多不超過4克/日;兒童每日75-150毫克/公斤體重,最多不超過3克/日。空腹一次服,可連服2日。

特別提醒:吃驅蟲藥有注意事項

  (1) 禁食油類減毒增效:一般認為,服用這些藥物時不必忌食油性食物,原因是這些藥物吸收少,毒性低。但是服用這些驅蟲藥時最好還是忌食油膩食物。因為驅腸蟲藥物畢竟利用的是藥物腸道局部作用,這類藥物多屬脂溶性,油膩食物或多或少還是對其吸收有促進作用。藥物吸收增加,毒副作用就會有增強;吸收增加,腸道內剩余藥量就會減少,因此驅蟲作用就會降低。所以說,最好還是忌油性食物的好。

  (2)2歲以下小兒不宜驅蟲:這是因為大多數驅蟲藥服用後,或多或少需經肝髒分解代謝或經腎髒排洩。2歲以內寶寶的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有的藥物會傷害嬌嫩的肝、腎髒,因此驅蟲藥多標明嬰兒禁用或慎服字樣。另外,從腸道寄生蟲的特點來看,蟲卵大都附著於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而寄生蟲的感染途徑是口。2歲左右的寶寶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於大齡兒童,他們接觸的東西一般局限於家中的物品和玩具。這些東西比較清潔,蟲卵相對少或沒有。吃蔬菜的種類與量也少得多,進入體內的蟲卵也相應減少。而且蟲卵在體內到長大成蟲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說,待從口入的蟲卵長到成蟲,孩子也超過了2歲。因此,2歲以下小兒一般不需服用驅蟲藥。
 
驅蟲不能盲目,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否感染了蛔蟲。
這裡有一些辨別方法: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臍周部位為多,揉按後可緩解。
孩子夜間睡眠易驚醒、磨牙和流口水。
在小兒面部、頸部皮膚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圓形或橢圓形斑片,上面有細小灰白色鱗屑,即俗稱“蟲斑”。
無明顯原因,孩子的皮膚常反復出現“風疙瘩”。
孩子有偏食表現,並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泥土、紙張、布頭等。
孩子吃得多,易饑餓,愛吃零食,但總也胖不起來。
一旦父母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症狀,就應帶他去醫院化驗糞便,檢查大便中是否有卵。如果確定存在蟲卵,就應該進行驅蟲治療。
二周歲以後藥物治療一般用腸蟲清,每人一次一片(0.2粒)就可以了。

特別提醒的是:居住城市家庭的幼兒,平時能夠注意飲食衛生,二歲內不用驅蟲。驅蟲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在幼兒腹痛時驅蟲,可能使蛔蟲在腹內亂竄,引起嚴重的並發症。為了預防蛔蟲病的發生,平時要將蔬菜、水果洗淨,並教育幼兒不要吮手指,飯前便後要洗手。...
 
驅蟲不能盲目,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否感染了蛔蟲。
這裡有一些辨別方法: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臍周部位為多,揉按後可緩解。
孩子夜間睡眠易驚醒、磨牙和流口水。
在小兒

[1] [2] 下一页

寶寶經常感冒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