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孩子害怕上學的症狀會不會感覺冷?正文

孩子害怕上學的症狀會不會感覺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心理治療法指出孩子出現不願上學的行為乃歸於分離的焦慮,母親過份保護的行為,會令孩子過於依賴家人的共處,避免回校。此外,孩子擔心上學會破壞或減低其於家庭中所建立的「自我」、「地位」等角色亦會使孩子不願上學。

處理手法:
先瞭解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及想法;
探討過往曾採取的解決方法;
輔導過程中,較重視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幫助父母與子女建立安全感及健康的自我形象;
同時,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加強孩子的自我瞭解及解難能力。

在行為治療角度來看,孩子出現不願上學的行為是指他們在正常的學習到的不適應行為的反應。行為治療學者亦認同孩子會因分離而產生焦慮,過於依賴,視家庭為避難所,不願上學;同時,若孩子於學校經歷一些焦慮情景或事情,亦會減低學生上學的意願。行為治療法提出較平衡的解釋,概括學校及家庭等因素。
處理手法:
先嘗試減輕對學校所感到的恐懼感及因分離而產生的焦慮。
採取有系統的程序,透過意象(emotiveimagery),向產生的焦慮的處境進發,一步一步地把感覺及意念表達。
運用行為治療法策略:減敏治療(desensitization)、模型(modeling)等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學者孩子出現過份的焦慮是歸咎於其不理智的思想模式(irrationalbelief)。他們持守一些信念,令自己緊張、易擔憂。舉例
來說,孩子認為自己溫習便可取高分數,若結果不如所想,他們會感到十分挫敗,對自己亦感到失望。

處理手法:
探索其不理智的思想模式(irrationalbelief)及源頭;
輔導過程中,輔導員會幫助孩子面對恐懼,運用鬆弛方法(relaxation),敢於自表訓練(self-instructionaltraining)、fearplan等策略。

家庭治療法認為不願上學的孩子是家庭的情緒繼承者。學者認為孩子乃家庭系統的一份子,他們的行為正反映家庭的狀況。此學派假設該孩子的父母中,必有一人過份投入處理孩子成長的需要,產生情緒困擾,出現焦慮、過份擔心等想法;相反,另一方卻處於疏離態度管教子女。因此,孩子出現不願上學的行為去反映家庭的問題。

處理手法:
瞭解夫妻間相處的模式;
分析夫婦間管教的不同如何影響孩子的行為;
製訂計劃,幫助夫妻間的合作及協調。

(六)應對方法
在處理孩子不願上學問題時,最重要的是去發覺孩子的內在條件(例如:性格傾向、抗壓性、感受及成熟度等)及相關的環境因素(家庭互動、學校生活、壓力來源)。不願上學的孩子容易出現情緒混亂的狀態,當他們情緒不穩定,周遭的人又不斷指責及催促孩子「一定要去上學」反而會使他們陷入恐慌狀態,在被逼得走頭無路時,更會產生畏縮反應使問題越來越嚴重而無法解決。

首先要了解真正原因,可能在詢問或談話過程中孩子只是隨便說出某些原因,要仔細研究其背後情況。可從學校及家庭方面協助學童。
*學校方面
i.協助其適應,了解他與同學、老師的人際關係,觀察他們如何適應學校生活。
ii.對於孩子不擅長的科目,老師在教導時一方面要避免釀成他有自卑感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在他擅長的領域發揮,幫助他有參與班級或群體活動的勇氣。
*家庭方面
i.了解父母的感情關係、他們關懷及教育子女的態度。
ii.母親的不安也會感染孩子也有不安感而不願上學,造成「學校恐懼症」。所以母親應對孩子上學事放心及放手把孩子交給老師,不要在孩子面前也表現不安。
iii.了解造成過度保護孩子的母親的背後原因,可能是一種權力的擁有或自我身份肯定的表現。
iv.不要指責孩子,認定他犯錯,真正關懷及了解孩子的感受,協助他緩和不願上學的情緒,使他鼓起勇氣。
v.給予溫暖的家,培養堅強過性,使他即使遇到上學不如意事或阻力,也能適應。
vi.分享孩子在學校裏的喜與樂,與老師有良好的溝通,告知在家情況,了解在校內的表現態度。
*其他
i. 若因性格問題,父母可用方法幫助他們減低心理壓力。
ii. 若因生理因素影響,則需要接受專業人仕的診斷及治療。

(七)結論
孩子不願上學並不一定是個小問題,若不正視行動背後的真正因素,很可能形成暴力傾向青年或隱蔽青年,校園的暴力事件也可能是這行為演變的後遺症。在處理的過程中,不要先責備孩子,要用恰當的方法,循循善誘,細心觀察,與老師傾談,以了解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好好善用父母的影響力,所以必須與父母合作。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教師的協助也是不可或缺的。若孩子不願上學的行為是由學校引起,老師更應協助學生減低焦慮,避免問題惡化。若原因是關於生理因素,則必須接受專業人仕的治療及診斷。
(八)參考書籍
林孟平(1986)輔導與心理治療(第十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河吉洋(1986)瞭解拒絕上學的孩童臺北:三民書局
板本昇一(1999)孩子拒絕上學怎麼辦?台灣:親職教室
曾文星(2001)兒童心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ihome.cuhk.edu.hk/~a038
除了強制外,還可以培養孩子與其它孩子和諧相處的興趣,親子活動就是干這個的.
 

上一页  [1] [2] 

怎麼計算復合肥配方用量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