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任何字或詞一定要讓孩子對那個字或詞所代表的實物或狀況,有充分的直觀感受,做到能看的,讓他看一看;能指的,讓他指一指;能嘗的,讓他嘗一嘗;能摸的,讓他摸一摸;能表演的,讓他表演一下……例如,教“星星”、“月亮”等詞,就讓孩子看看或指指這些物體;教“火”、“仙人球”等字或詞,就帶孩子小心去接近或觸摸這些實物;教“哭”、“笑”、“跑”、“蹦”等字,就和孩子一起表演這些動作;教“香”、“臭”、“酸”、“苦”等字,就讓孩子聞一聞這些氣味,嘗一嘗這些味道;教“螞蟻”、“蚯蚓”這些詞,就帶孩子在樹下去找螞蟻,把蚯蚓從土中挖出來,讓孩子看一看;一家人吃葡萄時,就教孩子認一認“葡萄”、“酸甜”等詞。這既是教孩子文字,也是教他認識萬事萬物。這種教法讓孩子將字和詞的讀音、字形和字義與生活感受相聯系,使平面、呆板的字塊“活”起來,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文字的存在,讓孩子與文字成為好朋友。這就是“生活感受法”的基本原理。 應用“生活感受法”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充分引導孩子認識萬事萬物。“生活感受法”的原理就是將識字帶到生活的感受中,同時又以豐富的生活感受來促進識字。因此,孩子的生活感受越豐富、越深刻,就越能促進他識字讀句。這就要求大人要充分引導孩子認識萬事萬物,不僅要知道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而且還要細分化。如孩子認識了“樹”這個物,這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要逐步教他認識“柳樹”、“楊樹”、“松樹”、“梧桐樹”、“杉樹”等等,還要教他“樹葉”、“樹皮”、“樹枝”、“樹干”、“樹根”、“樹冠”等等具體概念;又如教孩子認識“車子”,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不如直接教他認識“汽車”、“貨車”、“電車”、“面包車”、“救護車”、“消防車”、“摩托車”、“自行車”等等具體概念。孩子認識事物越具體、越細化,就越有生活的感受,這樣他識字就能很快將字與物聯系起來,大人教得順手,孩子學得有興趣。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認識事物時能有真實生活的感受,就不要用虛擬的圖片去代替,盡量讓孩子看到真實、鮮活的物質世界。 2、隨時准備好筆和紙。大人最好隨身准備一支黑筆和一些白紙,帶孩子去公園或他喜歡玩的地方,遇到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就隨手寫出這個東西的字或詞,教孩子對照實物認一認、讀一讀。不過在一次活動中不宜教太多的字,有幾個就行了,否則會影響孩子玩耍的情緒。《0歲方案》研究員金新華 三.“活動游戲法”就是將識字活動以和孩子做游戲的方式進行,使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文字,這就是“活動游戲法”。 這種方法主要適合於2歲至3歲半的孩子。2歲左右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不像1歲左右時任大人“擺弄”,對單調的教育活動不感興趣,你要教他,他就跑。因此,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識字教育,必須多用游戲的方法。要將識字教學融入游戲中,這樣孩子才有新鮮感,才對識字感興趣,從而不知不覺地認識漢字,這就是“活動游戲法”的基本原理。 其實游戲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大人稍作一些思維或變化,就是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游戲。如在小汽車的後面貼上字寶寶,讓孩子在玩中識字,“寶寶,快看紅汽車拉著‘牛’字跑了!”“寶寶,把‘羊’字寶寶的車子開過來吧!”“寶寶,我們來比一比,看什麼車跑得快……哦!‘猴’字寶寶的車贏了喽!” 又如,用小電筒照射牆上的字,用手去拍氣球上貼的字。又如在盒子裡放上不同的小物品(藥瓶、積木、海綿塊、小皮球、乒乓球等),並寫上與實物相對應的字或詞,讓孩子伸手去摸這些小物品,當孩子在裡面抓到一個小物品,叫他告訴大人是什麼東西,孩子憑感覺會很有興趣地猜一猜,當拿出的實物正是他猜中的東西時,孩子自然很興奮,此時大人在一旁一喝彩,同時再教他讀一讀物品上的字,孩子一定會樂此不疲。關於游戲識字的設計,本書的下篇專門介紹了100種,供家長朋友們參考。 應用“活動游戲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頻繁變換游戲。當孩子對一種或幾種識字游戲還沒有產生厭煩的情緒,一直都有較高的興趣時,就不宜變換新的,當他不喜歡玩了,再換新的。有些孩子就特別喜歡幾種固定的識字游戲,長期玩下去,也會樂而不疲。 2、要在游戲中巧妙地多次“敲打”字詞。“活動游戲法”,就是要讓孩子在快樂、有趣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字詞。這就需要大人學會巧妙地在整個活動中多次“敲打”字詞,做到教者是有心的教,學者是無意的學,這是“生活游戲法”的核心所在。例如:利用小汽車(在幾個小汽車的車尾上分別貼上“雞”、“兔”、“虎”、“螞蟻”等字詞)作“賽車識字”游戲,在活動中大人可以這樣來巧妙地敲打字詞: 爸爸:“寶寶,你看爸爸拿的是‘雞’字車,你呢?”(這時孩子選了一個不認識的‘虎’字車。) 孩子:“我拿這個車跟您比賽!” 爸爸:“哦!你拿的是‘虎’車,好吧!我們來比一比,看是我的‘雞’車跑得快,還是你的‘虎’車跑得快!”孩子:“肯定是我的車跑得快!” 爸爸:“哦!你是說你的‘虎’車跑得快,好吧!快來親親‘虎’,為它加油。” 孩子:(這時孩子用臉親了親“虎”。) 爸爸:“你知道你拿的是什麼車嗎?” 孩子:“知道,是‘虎’車。” 爸爸:“好吧!現在開始比賽。”(這時兩個車並排擺好了,當口令一下,兩車同時沖出,孩子的車首先闖過紅線。) 孩子:“哦!我的車贏了喽!” 爸爸:“不對!是我的車贏了。” 孩子:“不對!是我的車贏了。” 爸爸:“你是什麼車呢?” 孩子:“是‘虎’車!” 爸爸:“那是我看錯了,快把你的‘虎’車拿回來吧!” 孩子:(這時連忙跑過去拿自己的‘虎’車。) 從以上做法可以看出,大人妙巧地多次“敲打”了“虎”這個字,使孩子從不認識“虎”字,到接觸“虎”字,到說出“虎”字,到最後完全認識“虎”字,完全是在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學到的。許多家長反映,盡管大人想了許多游戲方法教孩子識字,但孩子仍然不感興趣。我想出現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人沒有把握好在游戲中巧妙地“敲打”字詞,表面上是游戲的形式,實際上是“我讀你跟”的教學方法。如上述的“賽車識字”游戲,假設我們這樣來玩: 爸爸:“寶寶,我們來玩小汽車比賽好嗎?” 孩子:“好吧!” 爸爸:“我拿‘雞’車,你拿什麼車呢?” 孩子:(這時拿了一個“虎”車。) 爸爸:“哦!你拿的是‘虎’車,來跟爸爸一起念‘虎’……” 孩子:(不想跟著念。) 爸爸:“你不先讀這個字,爸爸就不跟你玩了。” 孩子:(免強跟著讀了一下。) 爸爸:“再大一點聲音,跟爸爸一起念‘虎’……” 孩子:(毫無興趣,跑了……) 爸爸:“回來!我們還沒比賽呢!” 孩子:“您自己比吧!”(跑得更遠了。) 以上這個假設實際上是大人以游戲為誘耳來強迫孩子識字,孩子不配合大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想將上述兩種玩法作個比較,也許我們就會掌握好識字游戲中巧妙“敲打”字詞的方法了。· 3、要引導孩子讀詞、讀句。當孩子通過游戲認識了一些字或詞以後,大人要從這些字詞中,找出能夠組成句子的字詞,拼成一句話,教孩子認讀。這既是為復習字詞,也是為閱讀打基礎。 4、要豐富孩子其它的生活游戲。有許多大人和孩子一玩游戲,就總是以識字游戲為開頭,或只玩識字游戲,這樣做反而使孩子厭惡識字游戲,他們心裡會想到:大人只要是和自己玩游戲,就是玩識字游戲,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玩法了。大人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或開頭玩識字游戲,中間玩其它的游戲;或開頭玩其它游戲,中間將識字游戲融進去。《0歲方案》研究員金新華 四.“閱讀識字法”就是通過和孩子一起直接閱讀有趣的兒童讀物來教他識字,使孩子識字和閱讀同步發展。 這種方法主要適合3歲半以後的孩子。如果對孩子從1歲左右開始按照前三種識字教學法施教,那麼孩子到了3歲半以後就可以進入閱讀了。但有些孩子錯過了3歲半以前識字的教育,或現在識字不多,就可以采用“閱讀識字法”來教孩子識字,使他識字和閱讀一起發展。 這種方法的教學原理是:雖然孩子不認識或認識不多文字,他都喜歡背兒歌、聽故事、看圖畫書,大人完全可以根據孩子這一特點,找一些字跡大,內容有趣的兒歌或小故事,和孩子一起大聲念讀,念多了、讀熟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字、詞、句。 這種方法有如下幾種具體教法:
(一)、先背後認法 所謂“先背後認法”就是先把所要學習的內容背誦下來,再通過以手指字的形式念讀,使字音和字形達到重合,完成辨字音,認字形的過程,也就實現了正確的認讀文字的目的。如大人先教孩子背熟這樣一首兒歌:秋風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像蝴蝶。當孩子背會了以後,再翻開書教孩子邊讀邊指,此時因為孩子事先已背會了這首兒歌,只要大人起個開頭,或范讀一遍,孩子就比較容易指讀了。在反復的指讀中,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認識文中的多個詞語,如“秋風”、“樹枝”、“樹葉”、“蝴蝶”等等。 應用這種方法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首先要解決好背的問題。大人先要引導孩子將所要指讀的內容背熟,這樣才有利於形成對整個文字的把握,對接下來的指字念讀才有了可能。 2、要綜合運用手、眼、口、腦。孩子在指讀的過程中,要求孩子“手指著這個字,眼睛看著這個字,嘴裡念著這個字,腦子還要記著這個字”,使手、眼、口、腦同時在每一個字上“聚焦”。 3、要強化“目的字”的學習。當孩子對一篇短文能熟練地指讀後,就要將文中的“目的字”(即事先想讓孩子學習的生字或生詞),如上述兒歌中的“秋風”、“黃”、“紅”、“蝴蝶”等幾個字和詞,單獨抽出來,寫在字卡上,讓孩子認一認、讀一讀。如果孩子不會認讀,就再放回原文中去認讀。 4、選材以韻文為主。“先背後認法”是要求孩子先熟背內容,再認讀,因此要選擇句式短小,文字押韻,內容風趣的兒歌、繞口令、小古詩等韻文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便於孩子背熟所要指讀的內容。
(二)、跟讀訓練法所謂“跟讀訓練法”就是在孩子識字甚少的情況下,把一篇生字較多的短文交給孩子,大人在前面領讀,孩子在後面跟讀。 常規的讀書,必須要有大量的識字這一前提,當孩子掌握了眾多漢字之後,再讀這些漢字組成的文章。而“跟讀訓練法”則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在孩子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孩子跟著大人一起朗讀有趣的短文,在跟讀中認識字、詞、句,從而達到識字和閱讀的同步發展。這就是跟讀訓練法的基本原理。 跟讀訓練法根據讀法的不同,可分為異步跟讀、同步跟讀和輪步跟讀三種。 異步跟讀:就是大人在前面領讀一句,孩子在後面跟讀一句。 同步跟讀: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念讀。有些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當看到一篇圖畫新奇、有趣的短文,就迫切地想知道其內容,不願跟著大人一句一句地讀下去,這時不由自主地附和著大人念讀。 輪步跟讀:就是大人讀第一句,孩子讀第二句;大人再讀第三句,孩子再讀第四句…… 應用“跟讀訓練法”要注意如下幾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