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選好教材。教材還是以字跡大,內容有趣的兒歌、繞口令、小古詩、故事為主,便於孩子跟讀。 2、要把握好幾個環節。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環節:停頓、檢查、調整。· 所謂“停頓”,就是對故事散文大人不要一口氣讀得太長(兒歌、古詩等韻文不存在這個問題),而要及時停住自己的“腳步”,這樣便於孩子能跟上;所謂“檢查”,就是停頓以後,要看一看孩子是否指到了應該指的那個字;所謂“調整”,就是當發現孩子有指錯的現象或情緒不振時,要及時調整孩子情緒,使他指到應該指的那個字,然後再開始進行下一句的指讀。 3、要敲打“目的字”。同“先背後認法”一樣,經過反復朗讀一篇短文後,一定要將文中的“目的字”,抽出來單獨認一認、讀一讀。 4、要控制好時間。每次教學時間不宜太長,以15分為宜。
(三)、直接讀文法 如果運用上述兩種方法進展到一定程度時,便有了新的矛盾,那就是孩子有了相當的識字量,在閱讀的內容中,已知字已占絕大部分,再用跟讀法勢必會出現一個問題:孩子跟著大人一字不漏地反復誦讀,似有浪費時間之嫌,也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應用“直接讀文法”。 所謂“直接讀文法”,就是把閱讀內容直接交給孩子,不讓他再跟著大人讀,而是獨立閱讀,遇到生字時,由大人幫助解決。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保持教學的快節奏、高效率,而且還有其它方面的明顯作用。其一、能訓練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心;其二、能激發孩子大腦的自發運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三、能盡快進入閱讀狀態;其四、能鞏固已知字,使識字量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直接讀文法”要注意的問題是: 1、首先要讓孩子直接閱讀。這種方法就是省略了大人先領讀的程序,而由孩子自己先閱讀,大人只是幫助他完成把未知字化為已知字的任務。 2、要及時消化障礙字。大人發現孩子在閱讀中,遇到了障礙字時,要及時幫助他當場消化。其方法是:一方面可以當時幫助孩子讀出障礙字,讓他能順利地閱讀下去;另一方面等孩子讀完短文後,及時將全部的障礙字抽出來重復認讀,然後再回到原文中去閱讀。 3、要反復閱讀短文。這種方法由於是以孩子為主導來學習識字閱讀,因此,要將每篇短文反復朗讀。 4、要逐步脫離指讀。當孩子自然而然地不指字而能流暢閱讀了,就可以不要求他用手指字了,學會眼睛看著文章,有感情地朗讀。
(四)故事提放法 所謂“故事提放法”就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隨著故事情節的流動,相繼提出目的字、關鍵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是說所提的目的字是跟故事的發生、發展緊密聯系的,而不是游離、隔裂的;隨著故事情節的流動,就是說講一句故事提出相應的目的字,接著講下面的故事,再提出相應的目的字。所謂目的字,就是施教者准備在這個教育活動中所要解決的生字。 運用此方法應注意: 1、故事的內容、情節要有趣。講述要繪聲繪色,在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調動起來時寫出要教的字。切忌故事平淡、講述乏味,更不要讓孩子看出你是為教字而講故事。要努力做到教在有心,學在無意。 2、每講一個故事,以教四至七個字詞為宜。教字太多,講述停頓相應增加,影響了故事的連貫性和吸引力,教學效果也不會好。 3、在適當的時候,想法讓孩子重復念剛教過的字。如講火焰山,教“火焰”兩字,在講述中寫出這兩個字。然後講“悟空兩次借芭蕉扇都沒有成功,後來去找牛魔王,牛魔王問孫悟空到他這裡有什麼事孫悟空說,我陪師傅去西天取經,今天走到……這時候,悟空忘記這兒叫什麼山了,是什麼山呢?”這時,教育者手指“火焰”二字,讓孩子說出“火焰”山來。這時孩子會盡力回憶字的讀音和寫法,努力記住。 4、教育者要靈活地、創造性地利用孩子喜歡的故事題目,填進不同內容、不同情節進行教學。如《火焰山》,孩子百聽不厭,教育者可以百編百變。今天講孫悟空找鐵扇公主走遍岳蒿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恆山,既教字又教地理知識;明天又講孫悟空和牛魔王打仗,從地球打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在教字的同時融進天文知識,後天又可以講孫悟空借到芭蕉扇後用力扇了四加五下,直扇得烏雲密布、大雨滂沱,讓孩子認字的同時算一算孫悟空共扇了幾下。這樣,既能引起識字興趣,又在教字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其它知識。 培養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從小開展各種訓練聽覺的游戲,能培養寶寶傾聽音樂的興趣,能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的美,開啟寶寶的智慧。 那麼,教寶寶傾聽音樂應注意些什麼呢?
1.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傾聽各種聲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樂美。各種鳥兒、蟲兒、小動物的叫聲,馬路上各種車輛的行進聲,風聲、雨聲……都能夠激發孩子傾聽、探索自然界奧秘的欲望。
2.選擇的音樂要適合寶寶的年齡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可以選擇輕柔、緩慢的音樂讓他們傾聽,讓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到一歲半至二歲時,可以選擇有象聲詞、反映各種音響的音樂讓他們傾聽,鼓勵他們模仿發音。二歲半至三歲的寶寶,可以選擇短小、具有鮮明音樂形象的音樂讓他們傾聽,發展他們的音樂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寶寶傾聽音樂,態度一定要認真,不要隨便講話,讓他們養成安靜聽音樂的習慣。可以運用形象的玩具,幫助寶寶理解音樂的性質,增添聽音樂的趣味。如聽搖籃曲時,成人可懷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4.鼓勵寶寶用簡單的動作和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如聽完一段歡快、活潑的音樂後,可以讓寶寶做小鳥飛、小免跳的動作,說一些簡短的話語:小鳥飛飛,小兔跳跳,寶寶笑笑,多麼快樂!
5.寶寶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很短,每次傾聽音樂最好控制在5~10分鐘之內,以免時間過長,使寶寶感到疲倦,失去興趣。
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當你還在為教育孩子沒找到大的方向而徘徊,那推薦一本好書<<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如果我取得了成功,那是因為我有一位天使般的母親。”-美國總統林肯。 作者張炳慧博士是三個中國孩子的繼母,三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耶魯等名校。兩個女兒是國際律師,曾被認定有學習障礙的老二彼得,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之後更在紐約曼哈頓成為數一數二的企業家。作者將繼子當作親生孩子培養,真正做到了付出全身心的愛,讀後你不會感到絲毫是一個繼母,而是一位最稱職的母親。讀完這本書對媽媽們做人、做事都是一種啟迪。此書並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論,也未要媽媽們按照她的方法去做,或是提出哪個年齡段你應該做什麼,而是自己育兒感悟的敘述。但從中你卻會找到成為孩子一生良師益友的方法。下面是作者的幾個觀點(帶生動的事例): (1)沒有比父母更專業的專家(讀完後你會覺得對於自己的孩子,你才是真正的專家)父母不要盲從於於別人的經驗,種植花草尚且需要根據每株植物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何況是育人。應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孩子身上,努力和謹慎地確立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來自母親的本性和直覺,然後再博采眾長。作為父母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教育專家,那麼也就不會發現孩子身上所蘊藏的無限才能。 (2)作者在美國、日本生活過,其間闡述了對美國及日本公共教育的觀點(在大談開發孩子創造力之前,首先要給孩子打好基礎。不要在努力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同時,卻忽視了基礎教育,保護創造力並不是放任自流) (3)無論孩子年齡多小,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讓孩子分清自由與自律的區別。 (4)不能只考慮孩子怎樣才能成才,還應該考慮自己如何做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5)一切從家開始。茫茫人海中,當你感到疲倦,哪裡可以休息?當你感到恐懼,哪裡才有安全感?只有家。 (6)讓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學習,廚房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場所,生活,才是學習最好的舞台。 (7)不要把孩子當展示品,不要把孩子當借口。 (8)孩子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9)教會孩子“我”和“我們”的區別,沒有給予就不能生存。 (10)小事也要盡心、媽媽也要讀書、讓孩子看到媽媽是遵守秩序的表率、不要和別人比較 (11)英語教育媽媽不必是英語博士。 (12)絕對不能讓孩子看到父母爭吵的樣子 (13)阻止孩子提問就是主動放棄培養孩子感性認識的機會。 (14)作者與孩子一起制定的五個法則 等等。(好的方法與觀點太多,無法一一列舉) 其間有作者與孩子在一起發生的一些事例,更好的證明了這些觀點。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