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防病的目的,是一種經濟、有效、簡便的方法。因此,對國家規定的接種計劃應不折不扣地完成。
但許多父母在已認識到預防免疫重要性的情況下,仍因事忙或忘記導致寶寶失去預防接種的最佳時機,而這對寶寶來說是種不小的損失。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平平安安,免受疾病困擾。在日常生活中精心呵護的同時,許多新手父母還在花費心思提升寶寶的抗病能力。
有趣的是,雖然新生寶寶不夠強壯,但他們卻不太容易生病,其實,這是因為寶寶在出生時就幸運地從母親那兒獲取了一些抗體,正是這些抗體,構成了寶寶成長過程中的第一道防御系統。可這些抗體最終是會“耗盡”的,因此,當嬰兒在6個月之後便會突然變得非常容易生病的原因。
還好,寶寶的身體對此早已有所准備——他也開始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統。開始時,他的抗病能力微不足道,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和多次與疾病進行斗爭後,寶寶的免疫系統才能真正承擔起與病毒、細菌作斗爭的重任。
那麼,在寶寶努力完善自己免疫力的時候,父母該如何幫助寶寶盡快完善免疫能力呢?
·母乳,增強寶寶免疫力的最佳飲食
經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孩子患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低。而且,母乳喂養4個月以上的孩子,得兒童期癌症的情況也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母乳中有著豐富的增強免疫力的物質,僅在母乳喂養的頭4天裡,寶寶就能獲取40億個白血球,以幫助免疫系統工作。而且還能獲得t細胞和免疫球蛋白a,這些物質附著在喉嚨和腸道內,構築起抵御細菌的屏障。
專家建議:嬰兒出生後的頭半年裡只喂母乳,之後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喂母乳直到一歲。母親的乳汁不論多少,只要是母乳就好。
·增強免疫力,需要食物來幫助
寶寶的健康生長離不開維生素和礦物質,但除了維生素d和維生素k以外,我們的身體並不生成其他營養素,那麼其他的營養物質則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因此,父母應養成寶寶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1、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包括:紅薯、杏等;
2、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包括:猕猴桃、哈密瓜等水果;
3、富含維生素e的飲食包括:菠菜等綠色蔬菜;
所有的谷物,如燕麥、大麥,都含有各種各樣的礦物質。
·鍛煉,增強免疫力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
運動能幫助增強的體質、增加食欲、幫助休息,這些都是提高寶寶免疫功能的關鍵。
1、多運動能使寶寶變得更加強壯,而且不容易出現無精打采的情況。
2、經常鍛煉能促進寶寶的肌肉發展,並給予關節更好的支持,從而使寶寶在下一次鍛煉時不容易受傷。
3、給寶寶做運動要把握好“度”,強度不能太大,保證每天至少半小時即可。
但許多父母都希望通過“補”些什麼來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可專家表示:這樣做的效果並不肯定,而且“補”得不當反而會給寶寶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睡眠,讓免疫系統“養足精神”
充分休息能使寶寶的身體做好准備,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同時身體能夠通過休息恢復活力,從而減輕了免疫系統的負擔。
因此保證寶寶睡眠充足很重要:
每天應保證新生兒睡16-20小時;
6-12個月的嬰兒每天應睡14-15小時。
·免疫接種,助寶寶抗擊疾病
接種疫苗是通過人工的方法,使人體產生抵抗力以達到抗病防病的目的,是一種經濟、有效、簡便的方法。因此,對國家規定的接種計劃應不折不扣地完成。
但許多父母在已認識到預防免疫重要性的情況下,仍因事忙或忘記導致寶寶失去預防接種的最佳時機,而這對寶寶來說是種不小的損失。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有了寶寶後,父母們最擔心生病問題。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就可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次數。
1計: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2計: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後,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
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並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3計: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計:規律的生活習慣--讓生物鐘有節奏地轉動
父母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5計:均衡飲食一一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盡可能多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6計: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髒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計: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8計:不必過於干淨--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淨,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平時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到清潔的目的,不要天天使用消毒液。
9計: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干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後把手洗干淨,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10計: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讓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當感染不是很嚴重時,盡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得到鍛煉。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11計: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清除污染隱患
68%的疾病與室內污染有關。這些污染物包括進入室內的大氣污染物,如沙塵、灰塵、重金屬、臭氧、氮氧化物等,人體自身新陳代謝及各種生活廢棄物的揮發成分,如粉塵、皮屑、棉絮、纖維、各種寄生蟲,香煙煙霧,建材裝飾材料,如甲醛、氨、苯、臭氧和放射性物質氡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妝品、殺蟲劑、噴香劑、清潔劑等。有寶貝的家庭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家庭裝修,特別是孩子居室的裝修,要選擇綠色環保材料。
12計:及時添減衣物--適應外部環境
寶寶受涼或受熱,極愛生病。因此為寶寶穿衣要適度,一般與成人一樣即可。如果摸後頸發潮,說明衣服穿得多了,要脫一件;如果摸手較涼,說明穿得少了,要加衣。
13計:良好家庭氛圍--激發免疫活力
良好的情緒可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從而起到充分地保護機體的作用。父母為寶寶創建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可以幫助寶寶免疫力保持良好狀態。
1。免疫力從何而來
免疫力就是機體抵御外來病原體的能力,它可以由先天遺傳獲得,非特異性地抵御多種病菌的入侵,稱為天然免疫;也可以在出生後因感染某種特定病菌而產生特異的抵抗力,稱為獲得性免疫。正是免疫系統的積極工作,構築了人體防病的"長城"。
2。免疫機能逐漸成熟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後,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一、疾病多發階段提高警惕 不要因為寶寶自出生以來還未生過病而洋洋自得地認為寶寶的抵抗力很強,也不要以為自已堅持母乳喂養就可以保證寶寶不生病。六個月之前的寶寶,確實還沒有到疾病的高發階段。一旦過了六個月,嬰兒體內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徹底耗盡,疾病的高發期從此開始。母乳喂養的寶寶可能抵抗力會相對強一些,但也是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有些寶寶可能是人工喂養,一樣得病不多,有些是母乳喂養,反而經常生病。並不能因為這個而怪罪母乳。要相信母乳永遠是嬰兒最好的食品。只是個體差異和護理方法不同而已。你要想一想,如果你的寶寶不吃母乳,也許得病的幾率會更高。話題扯遠了。所以,六個月之後的寶寶,要比以往的日常護理提高警惕。以往不會生病的情況,現在可不一定,千萬不能大意。尤其到春季、冷熱交替的季節,都是感冒及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要特別注意,從思想上重視起來。
二、少穿衣、少蓋被 其實我在蹦蹦八個月之後調整的護理方式中最主要的就是減少他的穿衣、蓋被,讓他不再始終處於溫暖出汗的環境包圍中。蹦蹦奶奶家暖氣很熱,室溫在22度以上,中午更高。前幾個月剛來奶奶家,一直穿著保暖內衣褲,有時甚至再加一件春秋衣。蹦蹦經常手心熱熱的。蹦蹦爺爺奶奶就怕凍到孫子,有時抱著還會拿個小褥子裹一裹呢。晚上睡覺,蹦蹦奶奶給做了棉睡袋,柔軟暖和,可憐蹦蹦睡前總是滿頭汗呵。在我的請求下,又改做了一個薄棉的,好歹不太出汗了,但我估計還是比較“溫暖”。就是這幾個月,蹦蹦頻繁生病。八個月之後,我堅決去掉了蹦蹦身上的保暖衣。在家,只穿一件春秋衣,一個薄馬甲。當然,剛睡醒時,要再加一件外套或用毛巾被包裹一下,等活動開了暖和了再去掉。(剛睡醒時寶寶身體熱量少,這時要特別注意寶寶不要著涼)到中午陽光明媚時,會連馬甲也去掉。只穿一件單衫的蹦蹦,無比利索,小手漸漸變得溫潤、潮濕。這才是健康的體溫表現。晚上睡覺,我也忍痛摒棄了那件柔軟的薄棉睡袋,改為一套春秋衣褲。原來蓋在身上的薄棉褥子也改成了毛巾被。蹦蹦睡覺時的汗消失了,睡眠也踏實了許多。其實為寶寶減衣減被也需要勇氣和正確的判斷,mm們總是擔心寶寶會著涼的。標准就是,減衣減被後,摸摸寶寶的小手,溫溫的就是溫度適宜。熟睡時,腳也是溫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適的溫度。寶寶自身的散熱和排汗功能還不夠完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會覺得熱、出汗、不舒服,而寶寶就不一定。他又不會說話,只能這樣熱著。如果寶寶長期穿衣過多,手心經常是熱熱的,尤其是干熱,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這樣過不了多久,寶寶就會肺胃蘊熱,降低抵抗力,引發呼吸道感染。
三、寧可少吃不要多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