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寶寶精神不好怎麼回事寶寶生病快一個月了,最開始是拉肚子,到醫院檢查是痢疾,但是精神很好,吃了藥有所好轉,可是又開始流清鼻子,該喂的藥都喂了,但精神還是很好,前幾天晚上突然發燒,我們就用物理療法,但還是沒降下來,最後就是塞肛門的,效果還是好,馬上降下來了,白天一切正常,可是第二天晚上又開始發燒,最後還是用塞肛門的,現在不發燒了,昨天拉巴巴時,開始還是干了,後是就是稀的,正常嗎?可是聲音可哭嘶了,白天睡眠很好,上午睡兩個小時左右,下午睡三個小時左右,但是晚上睡得一點也不好,寶寶媽媽經常晚上就要起來六七次.而且這幾天精神也不是很好,很少笑(原來經常笑).怎麼辦呢???
☆銘媽☆
問答歷史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寶寶拉肚子是不是喝奶粉過敏呢?還是加輔食引起的呢? 引起嬰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因素兩大類. 1、非感染性因素嬰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少,消化酶的活性低,承受不了飲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如果飲食不當或喂養方式不妥都可引起腹瀉。例如,進食過多、過少,不定時,進食成分改變,加糖太多;過早地添加輔食,如蛋黃、粥或菜等,使小兒不易消化;在熱天孩子斷奶,容易改變了飲食內容等,都可造成嬰兒腹瀉。另外,氣候的變化,也可造成腹瀉,如受涼可以使腸道功能紊亂;氣候炎熱或穿著過熱可以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而造成消化不良,形成腹瀉。 2、感染性因素腸道內感染。由於細菌、病毒、真菌或原蟲等隨食物進入消化道,或通過污染的用具、手、玩具傳播,或食物腐敗、變質,細菌繁殖後的食物進入體內,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現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有的可直接刺激腸道而引起腹瀉。所以,應掌握嬰兒的生理發育特點,熟悉喂養知識,作好衛生保健工作,這樣可以減少嬰兒腹瀉的發生。 預防嬰兒腹瀉應作好以下幾點: 1、母乳喂養的小兒,應避免在夏天斷奶,以減少腹瀉。2、給嬰兒增加輔助食品時,應循序漸進,切忌幾中輔食同時增加,或一種輔食突然增加過多;防止飲食內容突然改變;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 3、小兒的用具一定要保持清潔,奶具每日應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後要洗淨,再用時要開水燙一下。不要用不潔淨的手去摸,在奶嘴不通時,大人切勿用嘴去吸通後給孩子吃,以防病從口入。 4、給孩子添加的輔食,一定要新鮮。牛奶及其他代乳品,一定要經煮沸消毒後方可食用。白糖應先放於水或奶內煮沸後再喂孩子。 5、應盡量避免與患有腹瀉的小兒接觸。 6、加強戶外活動,注意天氣變化,避免冷熱不均,注意環境及個人衛生,不要讓孩子養成“吃手”的壞習慣。 您好:小兒腹瀉的治療: (一)飲食療法腹瀉時適宜的營養供應對促進疾病恢復,減少體重下降和生長停滯的程度,縮短腹瀉後的康復時間,預防營養不良都是很重要的。腹瀉停止後,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1次,共2周,以期趕上正常生長,營養不良兒或慢性腹瀉的恢復期需時更長,直至營養不良恢復。 (二)護理對感染性腹瀉應注意消毒隔離。注意嘔吐、排便和排尿的情況。按時喂水或口服補液用的含鹽溶液,掌握靜脈補液的速度。加強眼部護理,防止嘔吐誤吸。勤翻身,預防繼發肺炎。 (三)控制感染病毒性腸炎以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不需應用抗菌藥。非侵襲性細菌所致的急性腸炎多為自限性疾病,僅用支持療法常可痊愈,但對新生兒、幼嬰、衰弱兒和重症者仍宜使用抗菌藥。侵襲性細菌性腸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療。1)大腸桿菌慶大霉素、吡哌酸、氟哌酸、呋喃唑酮、某些頭孢菌素、復方新諾明、黃連素、氨苄青霉素等。2)胎兒空腸彎曲菌紅霉素、慶大霉素、氨霉素、呋喃唑酮、氟哌酸。3)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慶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復方新諾明。4)鼠傷寒沙門菌氨苄青霉素、慶大霉素、環丙氟哌酸、頭孢唑肟、頭孢噻甲羧肟。5)金黃色葡萄球菌停用原來的抗生素,可用萬古霉素、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如苯甲異惡唑青毒素、鄰氯青霉素或雙氯青霉素)。6)偽膜性腸炎萬古霉素、滅滴靈(甲硝哒唑)、桿菌肽。7)其他真菌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梨形鞭毛蟲用滅滴靈、呋喃唑酮。 (四)液體療法口服補液可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液(whoors)少量頻服,在8~12小時將累積損失補足。輕度脫水約需50~80ml/kg,中度脫水約需80~100ml/kg。靜脈補液用於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重或腹脹的患兒。 (1)第1天補液1)總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生理和異常的繼續損失量。一般輕度脫水約90~120ml/kg,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150~180ml/kg,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2)溶液種類:溶液中電解質溶液與非電解質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據脫水性質而定。3)輸液速度:主要決定於脫水程度和大便量。4)糾正酸中毒:因重度脫水多伴有重度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氫鈉,兼有擴容和加快糾正酸中毒的作用。5)鉀的補充:一般患兒按每日3~4mmol/kg(相當於氯化鉀200~300mg/kg),缺鉀症狀明顯者可增至4~6mmol/kg(相當於氯化鉀300~450mg/kg)。輕度脫水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脫水可予靜滴。氯化鉀靜滴濃度不得超過0.3%(40mmol/l)。補鉀一般持續4~6天,嚴重缺鉀者應適當延長。6)鈣和鎂的補充:可給10%葡萄糖酸鈣5~10ml靜脈緩注,必要時重復使用。個別抽搐兒用鈣劑無效,應測定血清鎂,並用25%硫酸鎂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時一次,每日3~4次,症狀緩解後停用。 (2)第2天及以後的補液經第1天補液後,主要是補充生理的和異常的繼續損失量,繼續補鉀,供給熱量。一般可改為口服補液。若腹瀉仍頻或口服液量不足者,仍需靜脈補液。 (五)對症治療1)腹瀉一般不宜用止瀉劑,對經治療好轉、中毒症狀消失而腹瀉仍頻繁者,可試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收斂劑。蒙脫石粉具加強、修復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並能固定、清除各種病毒、細菌及其毒素,適用於各型腹瀉,每日3~9g,分次於兩餐間加水搖勻口服。 一歲多的拉肚子是.除了吃藥,還可以吃干的無花果.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寶貝拉肚子可以按照以下我推薦你的方法來做。
一、如果僅是拉肚子,胃口好,精神好,可不帶寶寶去醫院僅帶大便去即可。 二、大便一定要兩個小時內的有效,過期不能用來化驗,故寶寶大便後要立即去醫院,掛號後可不需等醫生,直接向護士站要求開化驗單,化好後再等著看醫生。 三、如果是輪狀病毒,則吃藥是沒有什麼用的,象感昌一樣需要時間才能好。吃點蒙脫石控制一下不脫水就可以了。 四、如果是細菌性的,則一定要用藥,才能好的快。 五、如果頻發水樣便,一定要看醫生,還要不停的補充水份,必要時輸液補水,堅決不能發生脫水的情況。如果眼窩下陷,嘴唇發干,就是脫水的症狀。 六、如果大便出現果凍粘條,夾有濃血,即使是晚上也必須立即看急診。 七、不要吃脂肪的東西,奶粉,奶,米粉都停掉,吃嬰兒專用的豆奶粉,或是米湯。
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荠菜湯:取鮮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姜茶飲:取綠茶、干姜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 嬰兒腹瀉用哪些驗方治療? 嬰兒腹瀉很常見,原因有兩種,一是飲食不當,喂養不合理所引起的腹瀉,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細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後所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這種腹瀉又分為夏季腹瀉,主要是被大腸桿菌污染所致,多發生於夏季;另一種是秋季腹瀉,主要是被輪狀病毒污染所致,多發生於秋季,而且傳染性強,易造成流行。中醫將嬰兒腹瀉分為四型。 1。脾濕瀉:多發於暑天,大便呈水樣,臭味不大,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好,無煩躁口渴,舌苔白膩,舌質淡紅。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健脾利濕止瀉的驗方。 蒼術3克,白術3克,陳皮3克,半夏2克,薏米5克,茯苓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葡萄葉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2。脾虛瀉:多發生於久病之後,身體虛弱消瘦,面色發黃,皮舒服肌肉松軟,精神不振,喜睡懶動,舌質淡白,舌苔薄或舌苔少。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