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健脾益胃的驗方。 伏龍肝(灶心土)30克,白胡椒3粒,全蠍2克,炮姜5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先將伏龍肝研成細粉,水煎,待沉澱後,取其上清液與眾藥合煎,去渣後,少量多次飲服。 新鮮胡蘿卜適量。 用法:用水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加入少量煮胡蘿卜水。將胡蘿卜水留做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水中加5~10克(約1小匙)胡蘿卜泥。食入量應根據病兒平日的食量喂給。在用這種方法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大便形狀,2~3天後如大便成形,可先喂些米湯,以代替部分胡蘿卜泥。然後再換牛奶或人奶,量可由少到多。用胡蘿卜泥治療後大便仍稀薄時,可加入適量香草巧克力(有收斂作用)。在應用胡蘿卜泥治療時,注意不要加糖加重腹瀉。 黨參3克,白術3克,茯苓4克,炙黃芪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五倍子2份(炒黃),干姜2份(或生姜4份),吳茱萸1份,丁香1份。 用法:將眾藥研細合勻,每次取9~15克,用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敷於病兒臍部,然後覆蓋紗布塊,其周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3。濕熱腹瀉:多發於夏秋季,腹瀉次數多,每日可達10次以上,呈水樣黃綠色便,味腐臭,可出現疲乏無力,煩躁口渴,舌苔黃膩,舌質紅,尿少而色黃。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清熱利濕的驗方。 木通3克,滑石3克,淡竹葉5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傷食瀉:腹瀉次數不多,大便粘滯不化,味酸臭,惡心,吐奶快,腹部脹硬,食差,面頰發紅,病兒煩急,手、足心熱,舌苔厚膩。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清熱消導作用的驗方。 山楂炭12克,青皮6克。 用法:共研細粉,合勻,加水160毫升,調成糊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每次服15毫升(約1湯匙),每日4次,每劑分3天服完。 焦三仙5克,雞內金3克,熟大黃2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吳茱萸6克,桂楠(肉桂中的桂板),廣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以上是一次量)。 用法:眾藥共研成細粉,合勻,撒於肚臍上,先蓋紗布塊,再蓋塑料布,然後用膠布固定,48小時後換藥一次。 雞蛋1個,白果仁2個。 用法:先將白果研成細粉裝入雞蛋內,再將雞蛋用小火烤熟,每日吃一個。
寶寶發燒怎麼辦? 家中有小孩的父母經常會碰到兒女發燒的情況,為什麼兒童容易發燒?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呢? 小孩體溫超過37.4℃就為發燒,發燒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炎夏酷暑時節,小孩因身體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容易發生以發燒症狀為主的“暑熱症”,體溫多在38℃—39℃;一種是在小孩被原體感染時,自身免疫系統在保護自己時的正常反應,這時體溫往往超過40℃。 小孩發燒時,家長應密切注意發病的情況,如果孩子體溫低於38℃,情況比較好時,可以在家治療休息,注意患兒體溫變化,同時也可在頭部貼上退熱貼退熱。在一定程度上,小兒發熱並不完全是壞事,對某些疾病,發熱還有助於病體康復,因此不必急於采取其它退熱措施。但是發燒持續過久或者溫度過高,就可以引起機體的損害,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利的影響,甚至危及生命。此時必須采取一定的退燒措施,由於藥物退燒的副作用較多,應以物理降溫護理為主,尤其要注意頭部降溫。常見的物理降溫措施有冰袋冷敷或酒精擦身,雖然相對藥物降溫這兩種措施安全有效,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因重復使用而感染、凍傷或酒精過敏。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更好更方便的退熱藥物制劑,其中日本ss制藥株式會社研制出一種退熱貼劑,只要將它貼敷在頭部、頸部、腋部、腹股溝等適當部位,膠貼中的水分迅速蒸發就會產生明顯降溫效果,試驗顯示貼了這種退熱貼劑後局部體溫可降低3℃—6℃,並可持續6—8個小時,無肝、腎等毒副作用,安全可靠。而且還因為采用的膠貼基質性質溫和,能避免刺激兒童幼嫩的皮膚而頗受使用過它的家長的歡迎,目前這一退燒良藥已經引入中國,還有一個可愛的商品名字叫“蹦蹦跳”退熱貼。許多功能家中有小孩的父母在家庭急救箱中已准備好這種方便、實用的退熱貼劑,以備寶寶發燒急救之需 腹瀉患兒在服藥的同時,如果家長能懂一些飲食療法加以配合,對於患兒盡快痊愈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向大家推薦幾種方法:①體弱小兒可用山藥60克,加水200毫升,煮水飲用,1日2~3次,每次40~60毫升,以健脾利濕。②苡米粥:苡米15克(炒),大米30克,水適量,先將水煮沸,然後加入苡米和大米再煮,熟後先服食少量,然後逐漸增多。③炮姜粥:炮姜(或干姜)5克,大米30克,共煮粥,熟後去姜,鹹甜均可,適用於脾胃虛寒性腹瀉。④糯米固腸粥:糯米(炒)30克,懷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溫服,具有健脾暖胃、溫中止瀉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洩瀉。⑤赤小豆粥:赤小豆20克,白米20克,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熬粥,加入白糖可服用。適用於單純性消化不良。⑥扁豆粟米粥:扁豆30克,黨參10克,粟米50克。先將扁豆、黨參同煎,去渣取汁,入粟米煮粥。適用於脾虛洩瀉。⑦芡實粥:芡實米50克,白糖適量,將芡實米煮爛為宜,粥成加白糖少許。適用於脾虛瀉。⑧山藥扁豆粥:鮮山藥去皮切片30克,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白糖適量。先煮白米、白扁豆,繼入山藥片,煮粥,加糖,適用於濕熱瀉。⑨大棗木香湯:大棗6枚,木香4克,大棗去核先煎,數沸後入木香再煮片刻,去渣溫服,具有和脾胃、燥濕止瀉功效,適於脾虛氣滯之久瀉。10烏梅煎湯代茶:烏梅性味酸澀平,入肝、脾、肺、大腸經,有澀腸止瀉,生津止瀉之功,主治久瀉久痢,煩渴口干等症。故烏梅煎湯代茶飲,對於洩瀉日久,口渴傷陰的病者適宜。11蘋果泥:蘋果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斂作用。食法有兩種:①把紅香蕉蘋果或黃香蕉蘋果一切兩瓣,用調羹刮泥喂孩子。②將洗淨蘋果連核切成小塊,在沸水中煮3~5分鐘,然後滴入1~2滴高粱酒,具有止痛活血,收斂大便內水分的作用。12胡蘿卜泥:將胡蘿卜洗淨切絲,煮熟搗爛如泥,可根據口味適當加入調味品。因為胡蘿卜是鹼性食品,含β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還含有果膠,有促進大便成形及吸附腸粘膜細菌和毒素的作用。13淮山雞內金鳝魚湯:黃鳝125克,雞內金5克,懷山藥10克,生姜2片。將黃鳝活殺,去內髒後洗淨切段,用開水洗去魚腥。雞內金、懷山藥洗淨。起油鍋,用姜爆黃鳝肉,濺白酒少許,加清水適量,倒入鍋內,加雞內金、懷山藥,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小時,調味,飲湯。適用於傷食型腹瀉。14健脾飲:橘皮5克,荷葉1/4張,山楂3克,麥芽10克,白糖少許。可用於乳食積滯所致腹瀉。15馬齒苋粥:馬齒苋20克,粳米30克。先將馬齒苋洗淨晾干,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加入馬齒苋,煮沸食用。也可酌加食鹽,或白糖調味。隨意食用。適於濕熱內蘊所致腹瀉。16荔枝粥:干荔枝5枚,粳米或糯米50克。將干荔枝去皮洗淨,粳米淘淨,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5天為1療程,每日1次。用於脾腎陽虛型久瀉。
治療一般嬰兒腹瀉的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容物發酵的產物促使腸道蠕動增加。換言之,即給以清淡飲食,以利腸道修復。 胡蘿卜常用作治療腹瀉的食物。使用時需將胡蘿卜制成泥,再加水成胡蘿卜湯。500克胡蘿卜制成湯1000毫升,約4飯碗。這種胡蘿卜湯所含熱能較低,每1000毫升約為300千卡,含脂肪也極低僅0.2%,又富有硷性,含有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小兒腹瀉初期,如以胡蘿卜湯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且富有硷性,含有果膠,有吸附作用,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作用,而且所含的熱能、脂肪均較低,也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食用時,將蘋果用肥皂洗淨,切成兩半,用湯匙輕輕將蘋果肉刮成泥,邊刮邊喂給病兒即可。
這種飲食治療,因熱能很低,其他營養素含量也很少,食用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病兒的營養狀況。當腹瀉減輕時,即應根據實際情況改用其他飲食,如米湯、沖淡的脫脂奶、酸奶等,由淡而濃,使腸道有一個恢復功能的階段。 寶寶防腹瀉及早入手
天氣漸漸變涼,早晚溫差的加大讓寶寶的健康也受到了影響,各大醫院的兒科裡,秋季腹瀉的“小病號”也漸漸增多了。據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井麗娟教授介紹,目前兒童腹瀉的高發期越來越延後,多出現在11月份,家長們應提前做好寶寶的秋季保健工作。
寶寶秋冬多發腹瀉
小兒秋季腹瀉因其在秋冬季節發病率高而得名,其中70—8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主要侵犯對象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幼兒。“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成熟,孩子對營養需求又較高,腸道負擔重。同時,嬰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以及肝、腎功能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因而很容易發病。”
秋冬季節氣候干燥,適宜輪狀病毒 營養治療 1、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熱能過度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可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加重了胃腸的負擔。每天可供給蛋白質100克左右,熱量2500~3999千卡。 2、宜供給低渣飲食:使用低渣飲食的目的是盡量減少食物在消化後給腸胃消化道留下的殘渣量,從而減少糞便量,並排除機械性的刺激,以及任何刺激物質,以減少腸胃道的蠕動,使其獲得休息,使病人早日康復。 不同時期的營養飲食調理 1、發病初期,飲食應以能保證營養而又不加重胃腸道病變部位的損傷為原則,一般宜選擇清淡流質飲食,如濃米湯、淡果汁和面湯等。 2、急性水瀉期需要暫時禁食,脫水過多者需要輸液治療。 3、緩解期排便次數減少後可進食少油的肉湯、牛奶、豆漿、蛋花湯、蔬菜汁等流質飲食。以後逐漸進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 4、恢復期腹瀉完全停止時,食物應以細、軟、爛、少渣、易消化為宜。如食欲旺盛,就少食多餐。少吃甜食,因糖類易發酵和脹氣。腸道發酵作用很強時,可吃些澱粉類食物。每天都應吃些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還可飲用強化維生素c的果汁,以保證足夠的維生素c供應。 宜忌食物 限制食物: 蔬菜類:荠菜、韭菜、芹菜、洋蔥、絲瓜、青椒、毛豆、生菜、搾菜、金針菜、四季豆、苦瓜 水果類:番石榴、梨、菠蘿、楊桃、柿餅、生冷瓜果 肉類:經油煎、油炸的肉類、蛋、火腿、香腸、腌肥肉 五谷、根莖類:黑面包、麸皮面包、玉米、糙米飯、芋頭等 其他:含粗纖維的核果、干果、烈酒、油煎炸食物、過甜糕點、果凍 可食食物 蔬菜類:蔬菜嫩葉、菜泥、馬鈴薯、冬瓜、黃瓜、苋菜、油菜、香菜 水果類:香蕉、葡萄、西瓜、橘子、經過濾的果汁 肉類:雞、魚、牛肉、嫩豬肉、動物內髒、蛋 五谷、根莖類:大米及其制品、面粉及其制品 其他:鹽、糖、蜂蜜、茶、豆漿、豆花、米 腹瀉時應該盡量減少吃蔬菜 許多人腹瀉時,認為吃油膩食物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而加重病情,於是就想方設法多吃一些新鮮蔬菜,以為這樣對病情有利。其實不然,此舉不僅對疾病不利,而且還有害。 許多新鮮蔬菜如小白菜、韭菜、菠菜、卷心菜等均含有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一般情況下這些蔬菜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但當人處於腹瀉、消化功能失調,或胃酸過低時,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此時食入上述蔬菜,即使蔬菜非常新鮮,也會導致中毒而引起腸原性紫绀。 當發生腸原性紫绀時,亞硝酸鹽會引起血液中無攜氧能力的高鐵血紅蛋白劇增,從而造成機體出現缺氧,表現出相應的各種症狀。輕者除黏膜、指(趾)甲呈灰藍色外無其他症狀,重者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氣促、血壓下降等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