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女方是o型血男方是ab型或a型或b型,為什麼孩子會有溶血?溶血又是什麼正文

女方是o型血男方是ab型或a型或b型,為什麼孩子會有溶血?溶血又是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ab0型血型不合可發生溶血,99%發生在0型血的孕婦,當丈夫血型為a型、b型或ab型,胎兒的血型為a型、b型時容易發生。溶血可致胎兒貧血、心髒擴大、肝脾腫大、胎兒及胎盤水腫,血液中紅細胞增多,嚴重時胎兒缺氧,造成胎死宮內。新生兒還會出現黃疸,間接膽紅素可以通過血腦屏障使腦神經核黃染,影響智力發育和神經功能。因此產前檢查血型可以及早了解胎兒情況,盡早准備好新生兒溶血症的各項監測措施。
此外,還應對0型血的孕婦進行抗體效價的測定。檢查時間為:第一次在妊娠16星期,第二次在妊娠28一30星期,此後每2~4星期復查1次。半數以上該血型孕婦在28周後產生抗體。當抗體效價>1:128時,警惕溶血發生的可能。另外b超檢查也可幫助發現胎兒溶血,當發現胎兒有皮膚水腫、胸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胎盤增大,應考慮是否存在母胎血型不合的可能。當然0型血的媽媽也不要太緊張,因為並不是每個0型血媽媽的寶寶都會溶血的,而且ab0型溶血一般病情較輕,產後仔細觀察黃疸出現的時間,及早診斷和處理,預後都是相當好的.
母兒血型不合主要是孕婦和胎兒之間血型不合而發生的疾病,可使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引起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症。一、病因常見的母兒血型不合為abo血型不合,一般孕婦為o型,胎兒為a型或b型,可以發生新生兒溶血症。abo血型不合比較多見,約占妊娠總數的20%~25%,而發生溶血症者僅2%~2.5%,且一般都較輕。這是由於胎兒組織中含有或多或少的可溶性a或b物質,能中和a及b抗體的緣故。症狀較輕的abo溶血症容易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混淆,部分發生嚴重的溶血症,其進展速度較慢,有時在出生後第3~5天才達到高峰。因此,你不必過於擔憂,你是可以懷孕的,但在孕期和分娩後可注意以下問題。
二、疑有血型不合的實驗室輔助診斷抗體檢查:abo不合的孕婦應夫婦同時抽血測定孕婦血中對其丈夫紅細胞的免疫抗a或抗b抗體及其滴度,效價≥1∶64時才有意義,≥1∶512時提示病情較重,應住院治療。不全抗體檢查孕早中期應每1~2個月檢查1次,在妊娠28~32周間應每2周測定1次,妊娠32周以後每周測1次。為加強孕期保健,懷孕前夫婦雙方一定要查血型,以便早期發現血型不合,預防治療。
三、處理
1.妊娠期孕期應加強胎兒監護,如果抗體效價升高,可給孕婦服中藥茵陳蒿湯加減(茵陳、黃芩各10克,制大黃4.5克,甘草6克),每周1次,直至分娩為止。也可口服有免疫作用的中藥(當歸、川芎、木香、益母草、白芍等),對abo不合者有一定療效。為提高胎兒抵抗力,可在妊娠24周後,30周、33周左右靜脈滴注葡萄糖加維生素c10毫克。每日吸氧3次,每次20分鐘。維生素e30毫克口服,每日3次。如妊娠已近足月,過去又有死胎或死產史者,可考慮引產。如abo血型不合抗體效價在1∶512以上,除非有剖腹產指征,一般不需剖宮,可經陰道分娩。但如臨產後產程進展不順利,應放寬剖宮術指征。
2.產時產時醫生會注意觀察,並給產婦吸氧,避免用麻醉藥及鎮靜藥。新生兒娩出後立即斷臍,以減少進入其體內的抗體量等。3.新生兒為防止新生兒黃疸醫生會做必要處理,如:口服葡萄糖水有利於間接膽紅素轉變為直接膽紅素;光照療法,用藍色熒光照射新生兒全身,能促進間接膽紅素氧化分解成水溶性,並從膽汁排出,簡便有效,現臨床應用較多。

新兒溶血病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溶血?
對常見的abo血型不合來說:第一種情況為:母o型,胎兒a或b型;第二種情況為:母a或b型,胎兒b、ab型或a、ab型,其中前一種情況多見,後一種情況少見。對於rh血型系統:當母rh陰性,胎兒rh陽性時,會發生溶血。

abo血型不合可見於第一胎,臨床溶血症狀較輕,個別較重。rh血型不合在我國較少見,第一胎不發病,臨床表現的症狀較為嚴重。

新生兒溶血如及早診斷治療,治愈率較高,比較少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未及時診斷治療者,可發生嚴重並發症核黃疸則會遺留智力低下、聽覺障礙、抽搐等神經系統後遺症。故及早診斷、治療是關鍵。

症狀體征:
1、abo血型不合多於生後第二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以中度為主,少數為重度。rh血型不合多於24小時內出現黃疸,2-3天達高峰,多為重度黃疸。
2、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3、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肝脾腫大。
4、黃疸嚴重者可有拒食、反應差、尖叫、角弓反張、驚厥等核黃疸症狀。

診斷依據:
1、母親有過流產、死胎、輸血史,或兄姐患過新生兒溶血病者,母嬰血型不合,尤其母為o型者。
2、新生兒先天性水腫,面色蒼白,生後數小時至36小時內出現黃疸,呈進行性加重,呼吸急促,心跳增快,肝脾腫大。
3、黃疸嚴重者可出現嗜睡、尖叫、反應差、角弓反張、驚厥等核黃疸症狀。
4、血像異常。
5、膽紅素升高。
6、母嬰血型不合,抗人球蛋白試驗或三項試驗(改良直接法、抗體釋放法、游離抗體試驗)陽性可確診。

治療原則:
1、防治嚴重貧血和心力衰竭。
2、降低間接膽紅素,預防核黃疸。
3、保證供給正常營養。
4、控制感染,忌用磺胺藥、氯霉素、新生霉素。
5、嚴重貧血者可輸血。

雖然非本人原答案,但真心希望可以幫到你!!!

 
1.由於母親的血型與胎兒(或嬰兒)的血型不合,在母親體內產生一種血型抗體,這種抗體可以破壞胎兒(出生前)或嬰兒(出生後)血中的大量紅細胞,而引起溶血。溶血可發生於胎兒期,出生後仍繼續不止。
2.本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其中最多見的是母親為o型,胎兒(或嬰兒)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發病,分娩次數越多,發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尚可見於母親為a型,胎兒(或嬰兒)為b型或ab型,母親為b型,胎兒(或嬰兒)為b型或ab型,但少見。胎兒(或嬰兒)為o型者,可排除本病。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在我國的發病率較低。通常是母親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而血型不合並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發病,而從第二胎起發病,但如果rh陰性的母親在第一胎前曾接受過rh陽性的輸血,則第一胎也可發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較a、b、o血型不合為嚴重。

[臨床表現]
①皮膚與鞏膜(白眼珠)明顯發黃,常於出生後24小時內或第2天出現,48小時內迅速加重,血清膽紅素濃度急劇上升超過12~15mg/dl,甚至達20mg/dl以上。
②均有輕重不等貧血,嚴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腫。
③肝脾腫大。
④神經症狀如有嗜睡、拒奶、四肢松軟,繼而抽搐(表現為兩眼凝視、眨服、四肢陣陣發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張),有時尖叫等表現即稱核黃疸或膽紅素腦病,常於血清膽紅素達20mg/dl以上時發生,是由於間接膽紅素進入腦組織中,損傷腦細胞所致。
⑤多有發熱。嚴重病例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發生核黃疸而僥幸存活者,常有神經後遺症,如智力障礙、聽力障礙,運動障礙及手足徐動症等。

[診斷]
①了解孕婦過去是否有過原因不明的死胎、流產、輸過血否,或前幾胎小兒有無重度黃疸表現。
②檢測母、嬰的血型(abo及rh血型),以確定血型不合的存在。
③對嬰兒進行各種血清學檢查,以確定血型抗體的存在。如抗體陽性則表明存在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

[治療]
本病治療的重點是采取綜合措施以減輕黃疸,降低血清膽紅素,防止發主核黃疸。
①嚴密監護黃疸的進展情況,監測血清膽紅素水平,防止血清膽紅素上升到20mg/dl的危險界限。
②藥物療法加速膽紅素代謝、排洩、或減少溶血:a.給腎上腺皮質激素(口服強的松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血漿、血蛋白和葡萄糖。b.口服苯巴比妥。c.中藥如三黃湯,(大黃,黃連、黃芩、黃柏、菌陳、山橙),或靜脈滴注菌扼黃注射液(含菌陳、扼子與大黃),均有利濕、解毒、利膽、降低膽紅素的作用。
③糾正酸中毒。因酸中毒可加重病情。
④糾正缺氧,注意保暖和供給足夠的營養。

[預防]
①在胎兒期即可作出診斷,可取母親的血做一些免疫學檢查,如查出抗體陽性時應對孕婦逐月追蹤檢查抗體效價的變化,發現抗體陽性後,應給孕婦作綜合性治療,以減少抗體產主,自妊娠4個月起,可口服中藥(益母草、當歸、白芍、廣木香),每日一劑,直至分娩。必要時應終止妊娠。
②對rh陰性婦女娩出rh陽性嬰兒後,三天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對抑制rh免疫溶血反應效果較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出現這種症狀,一旦檢查發現出現了溶血現象,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最好到專業醫院去接生。

 

 

溶血是指紅細胞(紅血球)因各種原因造成細胞膜破裂,細胞內容物溶出的現象。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血型不合。孕婦一般情況不會出現溶血,也不是所有的胎兒都會出現溶血,只有在母子血型不合是才會造成新生兒溶血症,主要是母親為o型血,子女為a型或b型血的緣故。在正常情況下,母體與胎兒的血液在胎盤中被一層天然屏障——胎盤的一層膜隔開,通過這層膜進行物質交換,保證胎兒的營養和代謝物質的出入,但母體和胎兒的血液並不是相通流動的。譬如,母親是o型,胎兒是a型,由於某種原因,胎盤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壞,胎兒有少量的血液流入母體,這就等於胎兒給母親輸血。由於母子血液不一樣,胎兒的血刺激母體產生抗體。

母親的這種抗體會通過胎盤帶給胎兒,進而與胎兒紅細胞發生作用,尤其在有較多的抗體進入胎兒體內時,便會破壞紅血球,這就造成新生兒溶血症,也就是abo溶血症。除了abo溶血症外,還可發生其他血型系統的溶血症,但在中國以abo溶血症最為常見。

目前市場上適合寶寶吃的最好的牛初乳品牌有哪些呀?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