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米湯或米粥代替麼? 嬰兒米粉特指的是提供給嬰兒的米粉,不是街上的米線米粉,它經過特殊處理、更易吸收,添加了微量元素,目前種類也很多,如果蔬類的、補鈣鐵鋅類的、魚肉類的等。吃米粉的主要意圖是逐漸讓孩子學會吃黏稠、固態食物,所以從營養上來說米湯、米粥可以代替,但從學會吃正常食物的角度上來說是不能用這個代替的。 結合你的其它問題,給你以下的資料建議。
在寶寶四個月大的時候,兒科醫師大都會建議寶寶可以開始吃一些流質食物,媽媽們一定要開始下點功夫了。尤其是寶寶的活動力增大了,食量開始增加,若只是哺育牛奶或母奶,對寶寶而言是不夠的。四個月起,寶寶口中的唾液澱粉酵素以及胰髒澱粉酵素分泌急速增加,正是添加副食品的好時機。但是對第一次當媽媽的人來說,要幫寶寶添加牛奶以外的食物時,仍是誠惶誠恐,唯恐不小心,把孩子的腸胃給搞壞,又或者是引起寶寶過敏或消化不良等狀況。
喂食是一種親子互動
通常媽媽為寶寶添加副食品時,會以米粉或麥粉為第一選擇,因為谷類較能填飽寶寶的胃。有些人喜歡把米粉或麥粉直接加在牛奶中喂食,但我總以為,用奶粉加水再加麥粉或米粉調成糊狀喂寶寶更有意義,一方面可以訓練寶寶的吞咽及咀嚼能力,還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關系。等寶寶可以自己握住小湯匙,還可以訓練他自己用手喂食,這也是一種手眼協調的訓練。如果你擔心弄髒衣服或地面,不妨幫寶寶穿上圍兜,並在地板上鋪好報紙或塑膠布,以保持清潔。
觀查便便了解吸收狀況
除了媽媽親手自制的餐點,如粥、蘋果泥、香蕉泥等,媽媽也可以參考市售的嬰兒副食品,但要仔細閱讀罐上說明,是合適多大月齡食用,同時要注意保存期限。進食的時間最好是在餐與餐之間,每一次只喂寶寶吃一種食物,並觀察二至三天(可由寶寶的排便中觀察得知),若無不良反應,才可以繼續喂該類食物。注意,喂食任何一種新食物時,一定要觀察,若寶寶真的無法適應,一定要記錄,並在下一次健康門診時,請教兒科醫師相關情況。因為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所以對食物的接受度自然不同。
不同月齡的寶寶添加不同的輔食
1~2個月的寶寶
母乳喂養的寶寶喝母乳就夠了,不用喂水或果汁;而人工喂養的寶寶,這時期須經常補充水分,並添喂一些果汁和菜湯。
2~3個月的寶寶
這段時期,需添加含有維生素c的食品。維生素c對寶寶的生長發育,血液的生成及骨骼健康都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寶寶的生長,乳汁中的營養素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尤其人工喂養的寶寶,一定要另外補充維生素c。
在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特別是帶有酸味的食品如桔子、紅果、西紅柿等含量最高。蔬菜可以做成菜水喂食。為保存維生素c,先將水煮開,然後再把洗淨切碎的菜放在開水裡,蓋鍋再煮,煮開後將鍋移開火,不要開蓋,待涼後將水倒入奶瓶。水果也可以用同樣方法煮水喝,或用鮮果(桔、西紅柿)擠出果汁,稀釋後喂食。
3~4個月的寶寶
寶寶出生前,母親就在他體內“儲備”了一定數量的鐵,而這些儲備鐵一般只夠應用4~5個月,此後如果攝入不足,寶寶就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各種乳類裡含鐵量都很低,人乳和牛乳中每100毫升只含有0.1毫克。兒童每天都需要6~10毫克,吃1000毫升牛奶才能得到1毫克鐵,所以必須添加輔食,以補充攝入鐵之不足。 含鐵量較高的食品有動物肝髒、瘦肉、蛋黃、綠葉菜、黑木耳、海帶等,最適合這個月齡寶寶消化的是蛋黃。 把雞蛋煮熟後取出蛋黃,用水或奶調成粥狀,加鹽或糖用小勺喂,也可加入奶中。先從三個月開始試加四分之一個蛋黃,逐漸加多,滿四個月後,每天加到一個,可補充寶寶攝入鐵之不足。
5~6個月的寶寶
可逐漸供給蛋羹、爛粥、面片、菜泥、肝泥、肉松、碎菜和肉糜等,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寶寶已能用牙龈磨碎細而軟的食物,消化液的分泌有所增強,味覺亦漸趨發達。媽媽可開始喂蛋黃及魚、禽、肉的濾糊;到6個月時可開始喂肝,食物顆粒也可逐漸加粗。
7~9個月寶寶
寶寶開始長牙了!可以咀嚼食物,但食物的硬度應以寶寶能用舌頭碾碎為標准。另外,食物的形態也可開始改變,例如,可在糊狀食物內添加柔軟的半固態顆粒,其大小可逐漸增大。8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選用市售的高蛋白營養米粉等食品。
9~12個月寶寶
此時寶寶的咀嚼能力已大為增強,對固體食物的消化能力也逐漸增強,故糊狀食物內的顆粒可以加得更大。例如,可以加以完整的米粒、碎面條和大豆碎粒等。12個月以後,已進入幼兒期,消化能力更趨完善,慢慢可以開始吃大人飯食了。
不可忽視的輔食添加原則
寶寶生長發育快,不論采用哪種喂養方法,都必須適時添加輔助食品,以補充營養,同時也可因添加輔食逐漸改變食物的質量,讓寶寶胃腸逐漸適應其他食物,為斷奶作好准備。給寶寶添加輔助食品,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原則1:由流食到固體食物:一般應先加流食如米湯,以後再加半流食如粥,漸漸增加固體食物,如餅干、烤饅頭片等。
原則2:由少到多:添加食物最初可少喂些,以後逐漸增加,不能性急。
原則3:由一種到多種:添加食物時,每次只能加一種,經過4~5天,如果寶寶沒有消化不良或過敏反應,精神食欲均正常,再添加第二種,切勿操之過急,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原則4:選擇恰當時間:添加輔食最好在喂奶之前,因為饑餓時容易接受輔食,在孩子有病或炎熱夏天,可暫緩添加,以免引起胃腸道的消化功能紊亂。
原則5:注意衛生:添加輔食最好要定時定量,吃的東西要新鮮,注意食品衛生。
tips:如何添加蛋白質食品
添加輔食過程中,蛋白質食品如魚、肉類(瘦豬肉、牛肉、豬肝)需及時補充,以逐漸替代乳類食品,為寶寶斷奶作好准備。 自5個半月開始,即可添加魚肉,肉泥需從8~10個月開始較為適宜。初食時量應少些,每天10克,以後逐漸增多到每天50克。豆制品也應經常給寶寶食用,宜從少量開始到每天25~50克左右。 烹調的方法,應根據不同年齡分別制備。小於2歲寶寶所用食品應切碎煮酥燒爛,不能用油煎炸。大於3歲的兒童,可逐漸應用炒及油炸的燒法,切法上也可逐漸從碎末、小絲、薄片到大塊等。
10款寶寶最愛的家常輔食(適合7個月以上的寶寶)
1、肝末西紅?
原料:豬肝50克、西紅柄1個、蔥頭半個、精鹽少許 制作方法: (1)、將豬肝小船洗淨剁碎,西紅?洗淨用開水略燙一下剝去皮切。蔥頭洗淨,去皮切碎待用; (2)、將豬肝,蔥頭末同時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煮沸,然後加入西紅?和粗鹽,使其有淡淡的鹹味即成。
2.花生(芝麻)粥
原料:花生或芝麻 制作方法: 將花生(或芝麻)炒熟後用擀面杖碾成細粒狀,加入即煮好的粥中攪拌,再放入少量精鹽即成營養味美的花生粥。
3.什錦豆腐糊
用料:嫩豆腐1/6塊、煮後切碎胡蘿卜末1大匙、調勻的雞蛋、肉湯各1大匙,肉湯各大1大匙。 制作方法: 將豆腐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去掉水分切成碎塊。將肉末放火鍋內,加肉湯、白糖和醬油,煮至收湯為止。放入調勻的雞蛋,小火煮熟即可。
4.棗泥花生粥
原料;花生米20粒、紅棗5枚、大米3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1、將花生米洗淨去皮去放火鍋中加清水煮至六成熟時,再加入棗繼續煮爛。將煮熟的紅棗去皮核後和花生米一同碾成泥備用; 2、將米淘洗干淨放火鍋中,加清水煮成稀粥; 3、粥熟後,混入紅棗花生泥,並加白糖適量,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5.香菇雞粥
原料:大米50克、雞胸肉50克、香菇2朵、青菜2顆、食用油10克、蔥、鹽醬油少許。 制作方法: 1、將大米淘淨,香茹用溫水泡軟剁碎,雞胸肉剁成泥狀,青菜、蔥切碎; 2、油鍋熱後,加入蔥花、雞胸肉、香菇末翻炒,滴入少許醬油炒入味; 3、把水洗淨的大米下入鍋中翻炒數下,使之均勻地與香菇,雞肉等混合; 4、加入適量清水於鍋中,加蓋熬煮成粥,待熟後再放入碎青菜; 5、用少許食鹽調味即可出鍋。
6.肉末青菜
原料:准備肉末2大匙、青菜2大匙、醬油、糖、酒、植物油少許 制作方法: 將肉末放入鍋內,加少量水,用微火煮熟後加入少許醬油,糖,酒。另起鍋放植物油,油熱後將肉末倒入,翻炒片刻,再倒入青菜末一起炒,炒熟即可。
7.豆腐羹
原料:准備嫩豆腐2大匙、打好的雞蛋1個、青菜末少許、鹽、香油。 制作方法: 將豆腐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控去水分,搗成糊狀,與調好的雞蛋液混合,放少許鹽和水,用微火蒸7-8分鐘,蒸好後撒上青菜末,滴幾滴香油即可。
8.肝黃粥
原料:豬肝25克、熟雞蛋1個、粳米30克、黃酒、精鹽少許。 制作方法: 1、將豬肝洗淨,用刀刮成茸,加少量精鹽,黃酒漬10分鐘; 2、熟雞蛋去皮取出蛋黃壓成泥備用; 3、將粳米淘洗干淨,加適量清水於鍋中煮開後,用小火繼續煮成稀粥; 4、將肝泥,蛋黃泥加入稀粥中,再加入少量的精鹽調味,煮10分鐘即可食用。
9.金針菇面
原料:龍須面一小把、金針菇50克、蝦仁20克、青菜2顆、蔥、植物油、鹽、香油適量 制作方法: 1、金針菇洗淨,切成約1厘米長的小段,青菜切碎,蔥切成末備用。蝦仁切成小顆粒 2、油鍋熱後,放入金針菇,蔥花,並加入少量食鹽炒入味; 3、加適量清水(肉湯更佳)入鍋中,並放入蝦仁和碎菜,水開後下龍須面; 4、面熟後,滴入幾滴香油即可出鍋。
10.豬肉豆腐羹
原料:肥瘦豬肉100克、豆腐50克、醬油、澱粉適量、蔥、姜、鹽少許 制作方法: 1、將豬肉洗淨剁成肉糜,加醬油攪拌均勻備用、蔥、蔥、姜切成末備用。 2、將豆腐攪碎,加拌好的肉餡、蔥姜末、濕澱粉、鹽及少量清水一共攪拌成泥。 3、將豆腐肉泥上屜蒸30-40分,即可食用。
我給寶寶吃的雀巢無糖米粉,好消化適合寶寶的腸胃,經常換味,營養全面,他很愛吃。 嬰幼兒米粉有加一些淮山之內有利於嬰幼兒的除米粉外的其他成分,所以是有益的,可以用米湯或米粥代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