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止血。如兩側均出血,則捏住兩側鼻翼。鼻血止住後,鼻孔中多有凝血塊,不要急於將它弄出,盡量避免用力打噴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10.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時,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並用力彎曲,一般幾十秒鐘即可止血;或用布條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後,解開布條。 11.取大蒜適量,去皮搗成蒜泥,敷在腳心上,用紗布包扎好,可較快止血。 12.讓患者坐在椅子上,將雙腳浸泡在熱水中,可止鼻血。 13.如經常流鼻血,需去醫院進一步診治。 可能上火了,沒有關系的。
上火怎麼辦?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及體征,如面紅目赤、咽燥聲嘶、疖腫四起、紅腫熱痛、口腔糜爛、牙疼腫脹、煩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紅苔黃、尿少便干、發熱出汗等。這些表現在中醫上屬於熱症和火症的范疇,其原因多是風、寒、暑、濕、燥邪,侵入機體生熱化火的結果。此外,髒腑機能失調、精神過度刺激、生活喪失規律,也能引起上火。
從西醫角度來說,上火表現多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潰瘍、眼睑炎、結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膚疖腫、蜂窩組織炎等,也見於結核病、高血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癌症晚期等一些慢性疾病。
上火可按病因病機不同,分為兩類症候,即實火和虛火。
實火多由於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所致,此外,精神過度刺激、髒腑機能活動失調亦可引起。實火患者表現為面紅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鳴耳聾、疖瘡乍起,身熱煩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苔黃、可有芒刺、脈實滑數。治療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
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髒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根據病機不同,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
綜上所述,實火和虛火不僅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不同,而且治療原則及具體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實是虛,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熱敗火,則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上火時,首先分清實火還是虛火後,再決定治療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具有清熱敗火作用的食物種類較多,一般針對上火時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幾類:
(1)清熱解毒類:如菊花、黃瓜、板藍根、番茄、竹筍、綠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馬齒苋、金針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適用於各種實火症候。
(2)苦寒制火類:如苦瓜、苦菜、厥菜、絲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麥、兔肉、田雞等,可以寒涼之性化熱降火,多用於實火症。
(3)利濕瀉火類: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麥、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魚、鴨肉、鯉魚、鲫魚、泥鳅、莴筍、綠豆芽、雞內金等,適用於各種實火症候。
(4)攻下實火類:如大黃、知母、黃連、黃芩、香蕉、芹菜、馬鈴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蘿卜等,適用於小便短黃、大便干結、口干口苦、腹脹納差等症候。
(5)涼血斂血類:如蓮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黃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須、芒果、鳗魚、竹葉、白茅根、馬齒苋等,可用於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熱妄行的情況。
(6)甘溫除熱類:如黨參、白術、白菜、荔枝、栗子、大棗、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窩、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櫻桃、石榴、烏梅等,適用於氣虛火旺的病況。
(7)滋陰降火類:如甲魚、海帶、紫菜、海參、菠菜、豬血、豬肝、紅糖、烏雞、南瓜、蛤蜊、銀耳等,多用於陰虛火旺、五心煩熱、潮紅盜汗、夜不能寐等症。
(8)補髒熄火類:如黑豆、山藥、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鴿蛋、鹌鹑、雀肉、鳝魚、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適用於因髒腑虛弱、陽氣不舉所致的各種虛火症候。
進行上火食療時,應當注意遵循下列一般原則:
(1)飲食品種要以松軟稀酥、易於消化和吸收的食品為主,副食菜肴以蒸炖煮燒的品種為主,少食爆烤煎炸一類難消化的油膩之物。
(2)多攝入水分,以補充機體上火發熱時水分的喪失,並可促進新陳代謝,生津利尿,加速毒素的排洩和熱量的散發。
(3)不吃辛辣燥熱的食品,如辣椒、干姜、生蒜、胡椒、濃茶、煙草、烈酒、咖啡、大蔥等,以免生熱助火、灼傷津液、加重病情。
(4)實火者宜多食寒涼清熱食物,如綠豆、茄子、冬瓜、絲瓜、苦瓜等,忌諱助陽興熱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雀肉、高梁、龍眼、櫻桃、杏子等。
(5)虛火者應注意補充銀耳、百合、桑椹、蛤蜊肉、龜肉等補益滋陰食物,不宜多食生冷瓜果以及各種寒涼食物。
(6)要重視“辯證施食”,分析上火虛實,有針對地進行食療,選擇清熱敗火的食物。如果不分實火還是虛火,一概而論,則往往得不到好的療效,有時甚至還會加重病情,“火上燒油”。這就是一些患者不注意辯證施食,盲目自診自療而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小孩流鼻血一般多是由於鼻中膈的前部受傷所致,這個區域有數條血管交會於此,且又是動脈,所以出血量很多。容易流鼻血的小孩大概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罹患感冒的小孩——因為感冒會使得鼻黏膜的抵抗力降低,加上感冒的症狀(鼻塞、流鼻水、鼻膿等)會令小孩做出一些直接傷害到鼻黏膜的動作(如用力擤鼻涕、挖鼻孔等),因而易流鼻血。 二、罹患鼻過敏的小孩——因鼻子發癢、流鼻水、鼻塞,會經常挖鼻子,因而使得鼻黏膜經常受傷而流血。 三、有用手指摳挖鼻孔習慣的小孩——由於經常摳挖鼻孔使得鼻子等入口處及鼻前庭反復受傷,結痂,再沾上鼻屎,小朋友更會情不自禁地摳挖,如此惡性循環,久而久之,鼻子入口處及前庭部就會產生潰爛,而容易流血。 四、有血液疾病的小孩——這種小孩雖然鼻子沒有受傷,但卻時常流鼻血,通常流速緩慢,但是次數卻很頻繁,這種型態的流鼻血常是由於血液疾病所致,遇上此情況,須立刻到醫院做血液檢查,以防萬一。 家長不可看到大量出血就亂了方寸,最好立刻用拇指及中指同時緊壓兩側鼻翼,使出血的部位受到壓迫而停止流血,約五分鐘後松手看看是否止血了,若繼續流血,則再重復緊壓鼻翼五至十分鐘,則大多數可止血,若不行,就必須趕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急診了。 許多家長看見孩子流鼻血,常會用衛生紙或棉花塞入小孩鼻腔意想止血,但常因壓力不夠或部位不對,不能止血,此時家長常會讓孩子平躺下來,以為可幫助止血,其實這麼做並不是適當的,因為孩子一躺下來,原本往外流的鼻血就會往後流入口腔,流向喉嚨,反而使小孩呼吸困難,或吞入大量血液,刺激胃壁引致嘔吐且帶血液,更令家長驚慌失措。 其實,小孩流鼻血不需太驚慌失措,只要妥善處置,大概可獲得解決,但最重要的還是預防重於治療,若小孩感冒,就趕快就醫休息,有鼻過敏的小孩就得長期控制過敏的發作,對於習慣摳鼻子的小孩,就得時時去勸止,對懷疑有血液疾病的小孩,須趕快送醫檢查。
有過一兩次流鼻血的經驗,一般人都可以接受,比較不會擔心。有些小朋友,會動不動就流鼻血,家長常會擔心是不是有什麼病?這類常常流鼻血的小朋友,一方面是曾經受傷的血管比較容易再度受傷,另一方面若有過敏性鼻炎、鼻窦炎、或常感冒的小朋友也會常常流鼻血。生活在乾燥氣候的人也較會流鼻血。一些少見的原因,像是先天性血管異常、凝血功能異常、高血壓、腎衰竭,也會造成反覆性嚴重鼻血。不過這些全身性疾病,都會有一些其他症狀可以作為區別。所以若有常常流鼻血的困擾,還是請醫師診治才好。流鼻血的現象在青少年後就較不會發生了。
過敏性鼻炎的4個表現
1.出現上呼吸道症狀
過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狀和體征是流清涕、鼻塞、鼻癢、打噴嚏,常被誤認為傷風感冒。患兒常表現為陣發性鼻癢,繼之連續噴嚏,少則一次幾個,多則幾十個。急性發作時常有多量水樣鼻涕流出,間歇性或持續性鼻塞,還可出現眼部發癢、結膜充血、耳癢、咽部癢、嗅覺減退、哮喘等伴隨症狀和體征。
2.發病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
發病嚴重的患兒,甚至睡眠、日間活動、運動、游戲、上學都受到影響。
3.發病時間有特點
過敏性鼻炎可以季節性發作,也可能常年性存在。
4.鼻黏膜發生病變
鼻腔檢查時,經常可以發現鼻黏膜出現腫脹。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因連續打噴嚏和流涕鼻塞,就認為自己得了感冒,用治感冒的藥物治療,可又收不到預期效果。其實,他們是混淆了感冒與過敏性鼻炎這兩個不同的疾病,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病史不一樣,過敏性鼻炎多有過敏史,而感冒則多有傳染史,無過敏史。其次,症狀不一樣,過敏性鼻炎發病快,消失也快,症狀消失後則如常態,發作時間短,往往數小時症狀即減輕或消失,一般沒有發熱怕冷等全身不適;而感冒則只是漸漸起病,消失也慢,需好幾天才會好轉,伴有程度不等的發熱,惡寒,頭痛等全身症狀。過敏性鼻炎是陣發性連續打噴嚏,少則數個,多則數十個,流清水樣鼻涕,而感冒則偶打噴嚏,以鼻塞為主,鼻涕往往是粘液樣涕甚至膿鼻涕。治療上兩者亦不一樣,過敏性鼻炎主要應避免過敏原,抗過敏治療,而感冒則是要充分休息,大量飲水,抗病毒治療。這兩種疾病是完全不同的。 過敏性鼻炎可並發相關的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窦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咽喉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您是過敏性鼻炎嗎?
—鼻超敏反應性疾病系列知識之一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臨床表現是以突發性鼻癢、噴嚏、水樣鼻涕為主的一組症候群。它與血管性運動性鼻炎、超反性鼻炎、嗜酸細胞增多症鼻炎,阿斯匹林不耐受型鼻炎極為相似,均是鼻粘對某些刺激因子的反應過強並超出正常生理狀態,由此引起的鼻病,統稱為超敏反應類鼻炎。由於刺激因素的不同和發病機制的差異,臨床上可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果僅將鼻粘膜反應性增高的臨床症候群通稱為“過敏性鼻炎”,這種模糊診斷常導致治療上的束手無策,以致延誤治療,使鼻病經久不愈,為此,正確診斷才是防治鼻炎的關鍵。
一、過敏性鼻炎
本病有常年和季節性兩種類型。常年性其發病與工作生活環境有關,如打掃房屋、嗅到某種氣味等情況下發作;季節性患者則在花粉播放期發作,花期一過不治“自愈”。其病人多有家庭史和過敏史,發病時皆覺鼻內發癢,有時鼻外等處發癢;季節性以眼癢較為突出。常伴有過敏性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哮喘性支氣管炎,口服撲爾敏等抗過敏藥可暫時緩解症狀。過敏性鼻炎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才能患病,一是鼻敏感,二是過敏源,兩者具備才能發病。
二、血管運動型鼻炎
本病是鼻在鼻粘膜反應阈降低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超敏反應,是鼻粘膜自主神經紊亂性鼻病,患者有時稍一碰觸鼻粘膜便可引起閃電發作,發作突然消失亦快,其症狀與過敏性鼻炎極為相似,但鼻內發癢不重或不癢,口服感冒類藥物症狀可得到緩解,如遇冷熱變化、體位變化、內分泌失調和情緒激動時可引發本病。由於人們經常處在高度緊張感、壓抑感、失落感的環境下生息,在一些機關學校大量出現,患者誤以為感冒而就醫,此病西方國家普遍存在,我國近年來發病率急劇增加。
三、嗜酸細胞增多性鼻炎
本病是常年性鼻炎的一種,其症狀與常年性過敏性鼻炎相似,容易誤診誤治,其病因未明,與過敏無關,口服抗過敏藥無效。主要是補體結合系統被激活的結果,從而導致鼻粘膜水腫,腺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