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例如,如果你想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在家渲染一種氛圍。如果每天晚上家長不去主動開電視或者電腦,而是坐在一旁看書,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己也去跟著做。
打他,使勁打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盡管目前對“好孩子”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權威的界定與標准,但做家長的都會根據自己的體驗,參照周圍成功人士的模式,勾畫出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標准。最近由《知心姐姐》雜志完成的一項關於“父母與孩子溝通現狀”的調查就顯示了大多數家長心目中“好孩子”的標准。在問及“您最滿意自己孩子哪一點”時,來自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904名父母回答了這一問題。 其中,滿意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刻苦認真”、“自覺主動學習”的家長占38.23%;滿意自己的孩子“誠實、真誠、守信、、拾金不昧”的家長占15.6%;滿意自己的孩子“勤快、做家務”的家長占到12.34%;滿意自己的孩子“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的家長占到11.08%。而滿意自己了孩子“有創造力、想象力豐富”的家長占2.68%,排在第18位;滿意孩子“有思想、有主見、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的家長占1.21%,排在第26位;滿意自己的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家長有比例只有1.05%,排在第30位;而看重孩子“能與人合作”的家長在調查中僅有4人,排在倒數第三。 從上述調查可以看出:愛學習、誠實守信以及勤快和聽話是絕大多數家長心目中“好孩子”的標准,而獨立意識、創新能力、合作交流等並沒有被家長們所廣泛認同,即是說“好孩子”的標准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層面上,而作為“現代人”所應該具備的素質,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及時在家長的教育觀念上得以確立和體現。 誠然,聽父母話、聽老師話、學好知識、誠實努力的孩子確實也是“好孩子”,是絕對沒有錯的,也是我們多少年來一直所恪守的准則。但問題的關鍵是社會發展了,時代變化了,從封閉自守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組織分配到自主擇業,從找人安排工作到競爭上崗。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還拘泥滿足於傳統觀念上的“好孩子”標准,那麼等他們長大成人、走出校校門之際,也許已成為現代社會的落伍者。 “好孩子”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行為,自然會對孩子產生相對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無疑會成為孩子追求的目標,因此,他們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就會以家長心目中“好孩子”的標准去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個“好孩子”。而家長心目中的既定“好孩子”標准,不僅決定家長的教育理念,而且影響家長的教育行為和方式方法,通過自己平時的言語行為去要求、影響孩子,孩子在通常情況下,完全會按照家長的意願、家長的期望去表現自己。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符合家長心態的思想理念、行為准則、個性特征,所以說家長“好孩子”的標准,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浸染著孩子,塑造著孩子。 如今的時代是競爭的時代,是需要具備現代人素質的時代,而現代人素質最突出的就是要有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能力、與人合作交往能力等等,是否具備這些素質,將決定一個成為時代“弄潮兒”,還是時代落伍者的重要標志。當然,有些能力需要靠學校的教育培養,但作為家庭,同樣應該把這些觀念和教育內容放在重要的位置,“好孩子”標准也要與時俱進 家長們愛孩子,就應該為他們的長遠發展,為他們盡快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考慮。因此,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重新定義“好孩子”的標准與時俱進,才能切實指導我們的家庭教育,並在家庭教育中有目的地培養孩子具備現代人的素質。
兩條路,要麼耐心引導,要麼立家法行家規,比如獎罰制此類的內容。勿感情用事的打了又哄,那樣你會被孩子徹底看不起,別教育不成反被教育了
玩是小孩的天性,玩完了自然就去學習了,
他哥或姐姐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