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新生兒糞便裡為何有黑色小顆粒似的東西正文

新生兒糞便裡為何有黑色小顆粒似的東西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新生兒糞便裡為何帶有黑色粉末狀的東西?應該如何處理?
 
您參考一下從嬰幼兒糞便性狀發現異常吧:
小兒由於年齡、飲食、排便習慣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數可以不盡相同。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反映著小兒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母乳喂養兒、人工喂養兒以及混合喂養兒在排便次數上、糞便性狀方面各有特點。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些特點,就可以通過嬰幼兒糞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況,及時調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進嬰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預防和減少腹瀉,並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一、母乳喂養兒糞便: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藥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而照常增加,不能認為有病。嬰兒在加輔食後大便次數可以減少。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右減至一天一次。

二、人工喂養大便:以牛乳喂養的嬰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硬,呈中性或鹼性反應。由於牛奶中的蛋白質多,有明顯的蛋白分解後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則排便次數增加,便質柔軟。

三、混合喂養兒糞便:無論人乳或牛乳喂養,若同時加食澱粉類食物,則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單純牛奶喂養稍減,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將蔬菜、水果等輔食加多,則大便與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嬰兒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如果沒有腹瀉,不必停止加輔食,數日以後胃腸習慣了,這種情況隨之消失。

對嬰幼兒糞便性狀的觀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糞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糞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關。在小腸上部時由於膽紅素及膽紅素的作用,故呈黃綠色;到結腸時膽綠素還原成膽紅素,而呈黃色。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細菌作用將膽紅素變為膽綠素,所以母乳喂養兒的正常糞便略呈綠色。但牛乳喂養兒的糞便偏鹼性,可以進一步還原變為無色的糞膽原,所以大便顏色較淡。如果牛乳喂養兒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為腹瀉的一種象征。有些家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錯誤地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有些疾病可以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反映出特點。如果小兒有膽道梗阻情況,則大便呈灰白色。胃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了鐵劑,可排出黑色的大便,有的似柏油樣。如果大便中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糞質較少,結合病兒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大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

總之,細心觀察的父母能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及時地發現問題。若為食物結構搭配不當導致的消化不良,通過及時調整搭配,適當減少某一類食物的入量,使異常的大便得到糾正。但如果糞便異常不屬一般消化不良情況,且合並有全身症狀,應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祝寶寶健康快樂
 

幼兒睡醒後為什麼干嘔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