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說“我的孩子……在學習上讓我特別生氣,……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語文82分,數學91分,也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學”。那麼您說一說理想的成績是什麼呢?您是否對孩子“語文82分,數學91分”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呢?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學”與做父母的有沒有關系呢?對這三個問題的探討與回答,我想您“特別生氣”狀況就會得以改善。一般來講,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天真浪漫、活潑愛動,他們童言無忌,所做即所想,約束能力差,注意力分散,普遍的表現是,對“玩”都有著很大的興趣,一切都是以快樂為本無憂無慮,所以他們的學習狀況也是“玩中學,學中玩”。
所以您的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學”也是很正常的。再次您可能要問了:既然是很正常的,那麼我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責任就是從激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組織、引導、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地位關系,像朋友一樣去討論學習的內容以及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創設問題的情景來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達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增強信心的目的。而不是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對孩子做負性評價(諸如學習不好是因為不用功,貪玩,作業老不做等),有意無意地責備以及給孩子臉色看,這樣會使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種又苦又累營生,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長此以往,便會使孩子的抵觸情緒加重,並最終延誤孩子的一生。心理學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研究表明:小學兒童對人的評價和自我估價,大多是重復父母、教師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評論。當父母師長把兒童學習成績的不理想簡單地歸究於兒童的懶惰、厭學時,兒童大多會接受這種歸因,覺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懶。 下面就針對您孩子的具體情況談幾點建議: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當天的事情當天處理,而不要輕易斥責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以及貪玩;對孩子講話、做事要小心謹慎,不要輕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點,要維護孩子的尊嚴;不應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學習任務,避免作業強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規范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去領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經常在家庭中進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別總結一段時期以來個人的得失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同時相互交流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暢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義,而不是在不斷的埋怨和抱怨中掙扎。
第二,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以真誠、關懷、寬容、體諒的態度對孩子的處境表示理解,以自己曾經在學習上所遇到過的困難和挫折引發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道出他內心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學習上所遇到困難或挫折,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第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了解其優點,比如,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良好的地方。要結合他現有的優點,鼓勵和督促孩子發揚優點彌補不足,建立起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
第四,要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持、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又快又好等),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第五,父母要多與老師溝通,了解作業的布置情況,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同時還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與老師協商幫助策略,比如針對孩子的學習實際請課任老師設計輔導方案,循序漸進,保證孩子“當天學當天會,當天的事當天做”。
第六,要鼓勵與調動孩子積極主動地學,比如,與孩子展開寫作業競賽,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寫作業的競賽之中,使其興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學習任務以及玩耍,這樣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明確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增強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
沒專心致志的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