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7月26日,衛生部網站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征求意見稿),裡面擬定了《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單》,包括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純乳、原味發酵乳等在內的25種食品。新聞媒體稱之為“禁香令”。
衛生部網站上稱,9月6日前,都是反饋意見征集階段,《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正式公布時,將收錄於《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中,但該規定正式公布和實施時間尚未確定。
近日,一紙“禁香令”再次攪動了中國乳業,衛生部在《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表示,包括純乳、原味發酵乳、嬰幼兒配方食品等在內的25類食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精、香料。此消息一經出台,乳品行業又一次成為全社會矚目的焦點,引發眾多熱議。
你可知香濃並非我本色?
在我國,乳制品行業的競爭格局歷來劃分為兩大陣營,即以城市為大本營,服務輻射到城市周邊——公司+自有農業產業化牧場模式的乳企,與覆蓋全國近乎所有城鎮——公司+分散飼養農戶企業模式。前者,倡導“新鮮,保持牛奶自然屬性”,其最大特點為自有奶源基地;後者以收取散奶,制作常溫奶為主。兩大陣營之間一直相爭不斷。
近十年來,隨著與世界接軌步伐的加快,乳品行業紛紛引入外資,資本運作大戲不斷。而一些像太子奶類的乳企大肆利用外資來搶占市場占有率,一方面不斷加大輿論轟炸,廣告攻勢鋪天蓋地,不斷向消費者灌輸“越香濃的奶越好”的觀念,一味迎合大眾口味用添加劑將奶越調越香、越調越濃,誤導消費者,也讓整個市場幻象叢生;另一方面又不斷“跑馬圈地”,先後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設立據點,勢頭極猛,在市場占有絕對優勢,導致整個中國的乳制品行業朝著“又濃又香”方向發展,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牛奶都“改頭換面”。
然而,“羅馬並非一日建成”,農產品自然屬性的變化也需要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如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無籽西瓜、大櫻桃等水果,其口感、外形的改變都是經過長期、科學的研究、篩選、繁育過程,而像現在的牛奶,化繁求簡,一味簡單的添加,稀了加點“增稠劑”、不夠香來點“香精”,消費者到底喝的是牛奶還是添加劑?此次衛生部的“禁香令”正是對這一現象的有力回擊,條令的出台實施,但願能洗盡乳品“鉛華”,還原純淨本色。
返璞歸真利在千秋
盡管“禁香令”仍停留在征求意見階段,但其影響力不容小觑,有近八成消費者對“禁香令”表示支持,雖然不用添加劑會影響到乳品口感,但還是選擇健康至上的原則。同時消費者也表示,希望乳品企業加強香精等添加劑的管控,延續牛奶的自然屬性,保留原汁原味。
“禁香令”為何能激起如此大的漣漪?國內著名乳業專家王丁棉稱:“長期食用香精香料對味覺不是好事,可能加重身體負擔。”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近期聯合發布了2010年液態奶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液態奶感到不滿的問題集中在對濫用增稠劑、香料、防腐劑等添加劑問題上。可見,香精作為添加劑的一種,自然受到消費者的排斥。
誠然,成年人都難逃美食的誘惑,試想一下嗷嗷待哺的嬰兒,他們對世界充滿渴望,一出生便給予加以香料的乳品,對他們而言,香料的魅力不亞於毒品海洛因,他的一生都將依附於香料食物。許多人都了解,當孩子第一口吃上味道濃重、香甜的食物,基本終生都難以戒掉。可以想象,香料的食物一旦讓孩子們感受其奧妙,就會養成一定的味覺偏好,長此以往,其健康狀況著實令人堪憂。
此次“禁香令”意義深遠,一旦通過並正式實施,除了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產生影響外,還會將添加香精香料引發的潛在危機消滅於無形,讓乳品回歸自然。幾次大的乳業事件,都引起了政府部門高度關注,由於政府對市場具有導向性與前瞻性功能,這一次,“禁香令”又預示著政府引導正確市場消費環境的指向。根據“槓桿原理”,政府的這一支點必將撬動整個乳業的良性運轉,也大大有利於穩定市場和行業的長遠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