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喜歡啃手指頭怎麼辦 是不是長牙齒,長大了就會好了吧
是在長牙吧,正常的 長牙階段沒關系的 廣東的習慣是給小孩一個奶嘴,任其去啃;
湖南的習慣是,無所謂;或者是給其一個巴掌--自然就不肯了。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告訴父母,對孩子吃手指頭,不能一味地斥責,因為許多孩子吃手指頭已經是下意識的動作,並未經過大腦支配,因此靠簡單方式是不能奏效的,更不能粗暴對待,必須要做細致的工作。 關教授首先分析孩子愛吃手指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孩子斷奶時家長沒注意,孩子把手指頭當做了奶頭的替代物,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習慣。也有的孩子用手指頭蘸糖、芝麻醬、果醬等東西吃,吃完後舔舔手指頭覺得有滋味,以後再舔仍覺得手上有鹽味,慢慢就形成了吃手指的習慣。這種習慣起初形成時孩子太小,家長往往沒有注意或者看到了也不以為然,等孩子長大了仍這樣家長就沉不住氣了。 借助“顯微鏡”幫忙 對吃手指頭的危害,孩子往往似懂非懂,雖然家長常說手上有細菌,吃到肚子裡會得病,可孩子對細菌沒有感受,不會印象深刻。因此家長可以帶孩子到有顯微鏡的地方從孩子手上取一點點甲垢放在玻璃片上加一滴水,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讓孩子觀察細菌的游動。這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手指頭上這樣的細菌還有很多,吃進肚子就會生病,平時我們看不到細菌是因為它太小而不是不存在。孩子雖小,但對親眼見到的東西印象深刻,下次吃手指頭前就會猶豫。 讓醫生幫忙 一般情況下,孩子見過細菌後會受到一定觸動,吃手指的行為或許短期內會收斂許多,但時間長了難免舊態復萌。他可能會想,我以前一直吃手指頭不也沒有生病嗎,或者最近也不小心吃了幾回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不舒服啊。這時候,就要想法子強化效果了。這要尋找時機,比如孩子恰好生病了,家長就可以和醫生交流,請他告訴孩子,這次生病和吃手指頭有關系,手指上的細菌在肚子裡積累多了因此生病。如果方便,家長還可以找個認識的醫生,讓他帶孩子到病房去,看看別的小孩子打針、吃藥,然後告訴孩子生病和不講衛生有很大關系,而吃手指頭就是非常不講衛生的一種壞習慣。如果你繼續吃手指頭可能也會得病,到時候就得打針。孩子對醫生的話會非常相信。 恰當的表揚不可少 家長教育孩子最忌心急。一般來說,養成習慣與矯正習慣的時間成正比,因此家長要耐心,不能期待第一天講了道理,第二天早上一睜眼孩子的壞習慣就徹底消失了。在糾正孩子吃手指頭這一壞習慣的過程中,恰當的表揚和耐心一樣必不可少。可以和孩子商量著規定一個時間,多久不吃手指頭就給孩子一個獎品,用以鼓勵孩子的自我約束。如果孩子在改正的過程中出現反復也不要著急,等待和溝通比失去信心更有好處。家長還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想出一些更有個性、針對性更強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