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認為,不存在什麼奶水不足的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
都是多慮惹的禍
一位新媽媽說:“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後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而自己的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於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混合喂養。
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
專家認為,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麼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後不認媽媽的奶。
假象常欲迷媽媽的眼
一些假象常常困惑著新媽媽們,稍不留神,就會讓新媽媽們喪失信心,代之以奶粉。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
孩子並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後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並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
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
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屬於前奶,比較稀。之後的奶為後奶,後奶營養豐富,呈乳白色。所以提倡一側乳房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吃不著後奶。
假象五:乳頭都吮破了,他肯定不夠吃。
科學的喂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窦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很難吸到奶,且易將乳頭吸破。
母乳量充足有”指標”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添加奶粉,那麼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
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分泌得就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房得到充分刺激。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於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
為了徹底消除新媽媽們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標來幫助她們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喂養(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夠達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就是在孩子滿月後,體重能增長1斤,就更沒有問題了。
各位媽媽同時要注意:
有些食品會影響到媽媽乳汁的分泌,也會導致寶寶吸收到不良的物質。
1、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韭菜、麥芽水、人參等食物。
2、刺激性的東西:產後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物品,包括:辛辣的調味料、辣椒、酒、咖啡及香煙等。
①酒:一般而言,少量的酒可促進乳汁分泌,對嬰兒亦無影響;過量時,則會抑制乳汁分泌,也會影響子宮收縮,故應酌量少飲或不飲。
②咖啡:會使人體的中樞神經興奮。1杯150毫升的咖啡,即含有100毫升的咖啡因,正常人1天最好都不要超過3杯。雖無證據表明它對嬰兒有害,但對哺乳的媽媽來說,應有所節制地飲用或停飲。
③太過刺激的調味料:如辣椒等物,哺乳媽媽應加以節制。
3、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且熱量偏高,應酌量攝取。
4、香煙和煙草:如果哺乳媽媽在喂奶期間仍吸煙的話,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研究顯示,尼古丁對寶寶的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因此,哺乳媽媽最好能戒煙,並避免吸入二手煙。
5、藥物:對哺乳媽媽來說,雖然大部分藥物在一般劑量下,都不會讓寶寶受到影響,但仍建議哺乳媽媽在自行服藥前,要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況,以便醫生開出適合服用的藥物,並選擇持續時間較短的藥物,達到通過乳汁的藥量最少。
另外,媽媽如果在喂了寶寶母乳後服藥,應在乳汁內藥的濃度達到最低時再喂寶寶,這樣寶寶才會更加安全。
答案來自網上,僅供各位媽媽參考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新媽媽奶水不足?難道真如一些媒體的文章所說,現代年輕的媽媽們由於心理壓力大,不正確地佩戴文胸或是過分拒絕脂肪導致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和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王立新告訴記者,不存在什麼奶水不足的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 可是那麼多新媽媽混合喂養又是怎麼回事呢?一位新媽媽告訴記者:“在醫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幾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裡,沒兩天奶水就不夠吃了。”這位新媽媽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奶水不夠,是因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後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於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了混合喂養。都是多慮惹的禍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說,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麼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後不認媽媽的奶。 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後,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於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並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 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後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並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 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於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後的奶稱為後奶,後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養提倡一側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後奶。 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科學的喂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窦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頭吸破。 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並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復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 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添加奶粉,那麼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王立新主任說,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後,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於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
不是年輕的媽媽奶水不夠是不願意給孩子吃 主要是飲食方面的問題,還有就是工作節奏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