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方法打掉4個月的胎兒 到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然後選擇引產,正如樓上所說,引產幾乎就跟生產是一樣的,只是更殘忍,因為用藥物先把腹內的寶寶致死,然後在促進子宮收縮,使胎兒排出, 可能自己就是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真希望這樣的情況能少些,每天當病房裡有寶寶出生了,呵呵,每個人臉上都是幸福的,可,當聽到看到終止妊娠的女性也在被疼痛折磨的時候,心中總是酸酸的 小七,
上善若水,形狀因根器而改變,所以並無定法。
對不同根器的人,就好象對待不同形狀的瓶子,施用的方法也就不同。盡管到頭來各種佛法都是疏途同歸的。
我看了看你以前的回帖記錄,你是個頗有靈性的人。安靜的時候,會聽到呼吸的聲音;自在的時候,會為大自然所感動。
所以,從禅宗入手,可能更加適合於你,不必先從介紹讀起。佛經選擇來說,從般若部入手可能更有感應。總之這類書你都可以作為起始讀物,有了興趣,你自然會深入其中,越讀越多,以致無所不涉獵了。
我個人的建議,你先開始讀:
1.金剛經(南懷瑾的《經剛經說什麼》比較通俗,且大意還准確,適合你) 2.南懷瑾的《定慧初修》以及《如何修證佛法》 3.蕭平實的《禅--悟前與悟後》
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自己決定哪些書想讀了。 您好: 初學佛教,最要緊的兩個字就是“信”和“淨”。 先說“信”字: 國學大師章太炎曾說“佛學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所以假如您具備一定的 國學素養,最好直接讀佛經典,而佛經有的偏重說理,有的偏重說事,如果有智慧 的初學者開篇便看《因果經》《無量壽經》,就會因為其淺近或重於說事而難生信 仰,這種初學者建議先看偏重說理(或內容較深)的經,如《楞嚴經》,《金剛經》 等。 相反,對有些經義難以深入的初學者,建議看一些近現代善知識的白話解說,這種 文章網上很好找,但一定要依法不依人,我們深信的應該是佛的真理而不是網上或 生活中的某個人,對於善知識我們是要敬仰和學習的,但也要辨別,特別不要執迷。 總之,上述所為,就是讓初學者生信,只有真的生信,以後才不易退初心。 再說“淨”字: 就是要理順出世與入世的關系,做到於“不淨”中能取“淨”,在“淨”中能隨順 諸“不淨”。 在“淨”“信”具備的前提下,建議您放下對法的執著,老老實實的多讀《無量壽 經》多念阿彌陀佛,因為我們學佛是在求解脫,不是在做學問。 願你成就。這事好比入學,先讀介紹好比讀招生簡章,殊途同歸,祝你終成正果!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家看法肯定不同。但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意思,所以末學發表一點淺見,您參考一下。
我覺得無論讀經、讀論、讀著述、讀小冊子--這種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以比較高的效率獲得比較准確的佛教知見,因為我們人壽有限,不可能窮經皓首。
末學認為“佛經”是需要“诠釋”的,特別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要進行適應時代的诠釋,但诠釋不是篡改教義,而是意蘊的轉儲,或者說“新瓶裝舊酒”。這個诠釋學問可大了,這是屬於“方便波羅密”的范疇。現在據說有一門學科,叫“诠釋學”。
所以,若你能掌握一些“诠釋的技巧”,或許對讀佛經原典大有助益。舉個例子,大乘佛經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神變場面,你如何理解?大概教內有兩種代表性的認識: 1、不假思索,信以為實--這一類人是把佛經當“歷史故事”在讀 2、認為純屬文學誇張--這一類人是把佛經當“神話小說”在讀 末學認為以上兩種讀法都不太理想,佛經不是歷史,也不是純文學。末學以為,佛經中的一切,無論采用什麼體裁、修辭,無論營造出什麼氛圍、場面,都在試圖讓讀者開悟,這是唯一的目的。而且顯教佛經面對的讀者都是凡人,有人說某某甚深經典是留給菩薩讀的、高層次大師讀的,末學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你參不透的話,就只能看到表層的故事性、文學性、趣味性、哲理性、紀實性;若你參透的話,就會聽到心心相印的說法,進入不可言喻的悟境。
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在讀佛經原典之前,要有所准備--准備面對一個充滿機鋒、充滿禅意的奇幻世界的挑戰,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要去“參”--用心去诠釋。六祖壇經中有一段關於誦經僧的公案,你可以看看。那段公案中,六祖開示的偈子是: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最後在補充一點:讀經和念經是兩回事情。讀經是為解義,念經是為修定。念經是功課,跟念咒差不多,只是多一個“隨文入觀”功能。讀經解義一次不求多,可能一偈一句參上半天也無妨;而念經必須有定課。“《華嚴經》雲:‘信為道源功德母、信能長養 諸善根、信能超出眾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 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體會從學佛開始一直到 最後成佛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著我們繼續 勇猛精進。倘若有一個人修到了七信、八信、乃 至十信未圓滿,有天喪失了‘信’,這個人就不 會再繼續修行了。那麼信要到何時才算初步成就 而不退失?要到十信位滿足,進入初住位。能到 達初住位信就不再退失了。(修到第七住是位不 退,再修上去還有行不退、念不退)。在求生諸 佛淨土之前,如果不先建立信心,就不可能發願 求生;不發願求生,就不可能修行念佛。所以信 、願、行三資糧中,信是最重要的部份,是願與 行的基礎。”
“而理明則生信”,所以要閱讀佛經和已證悟的 大善知識的著作。本人學佛多年,現知道一個很 不錯的成佛之道網站,你可以在網上閱讀著作。
http://www.a202.idv.tw 入門必讀書目《無相念佛》。
“聞法閱經建立正知見,應先親近善知識。所謂 善知識是指過去現在諸佛、三藏十二部經、大乘 菩薩僧。另須請閱善知識著作解說佛法之書籍, 以了解根本佛法,譬如五陰、六根、六塵、十八 法界、四聖谛、七覺支、八正道、五根、五力、 十二因緣、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三法印、四念 處、四依等,此皆屬於基礎佛法,身為佛子欲求 參禅見道,應先了解基礎佛法之道理。了解後再 研讀大乘了義經典,譬如《大般若經》、或其中 之《金剛經、心經》、《圓覺經、法華經、首楞 嚴經、大般涅磐經》乃至《楞伽經、菩薩處胎經》 等等,這些經典亦是善知識。”
阿彌陀佛佛教的本義是教人向善.積德,心存善意即可阿彌陀佛! 末學認為學佛,既不是從讀經開始,也不是從讀各種介紹開始,而是從選擇一位“明師”開始。下面是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的一段開示:
“佛告阿難:「有人奉佛,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鮮明,朝暮禮拜;恭敬燃燈;淨施所安,不違道禁;齋戒不厭,心中欣欣!常為諸天善神擁護,所向諧偶,百事增倍。為天龍鬼神眾人所敬。後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
所謂“明師”,就是有解有行,有修有證的善知識,我們學佛應當選擇這樣的老師來師從他,“受戒”,就是接受老師的教誡,一心聽從他的教誨,依教奉行,這樣學佛才可能成就。
我們找老師如果能遇到“明心見性”的大善知識那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在今天,像近代的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谛閒老和尚、弘一大師等這樣的大善知識真的難以見到,即便是有這樣的大善人出現在世間,以今天眾生的根性,微淺的智慧又何以能夠“認得”呢?明師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如果真的遇到,千萬不能錯過! 學佛沒有好老師的指導,就如同盲人走路,就如同摸著石頭過河,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甚至誤入歧途、墮落三途也未可知!學佛是為了求自度度他,如果自己學佛學到惡道裡去了,自己都度不了,怎能度人?俗話講得好,“地獄門前僧道多”,這是說明學佛修行,結果卻墮落到了地獄,什麼原因?學佛修行不如法所至!為什麼不如法?沒有“明師”教導,跟著“邪師”學,“邪師”墮地獄,學生也跟著墮地獄。今天是末法時代,佛告訴我們,“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非常可怕,今天有許許多多的“邪師”,以我們的能力,分辨是很困難的,必須非常小心,非常謹慎才行,決不能輕易相信、接受別人的言論!如果您真要如您所說的那樣“從讀各種介紹開始”,末學對您的前途真的非常擔憂,初學是沒有能力辨別清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沒有能力辨別邪正,辨別誰是真善知識,誰是真正的“邪師”。在此地天天都有很多人發表各種言論,您真的知道哪些是真善知識,是必須學習的,而哪些卻是“邪師”說邪法在害人嗎?末學相信您不知道。所以初學“讀各種介紹”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等您學佛有了一定的功夫,不會被迷惑,正念不會地被動搖,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 沒有老師教,讀經也很難有成就,因為不知道方法,因為有很多“理”不了解,這樣讀經不會收到多少效果。 所以,想學佛,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一位“好老師”,這位老師不一定要天天見面,這位老師也不一定活在人世。末學跟著淨空老法師學佛將近十年,雖然從未親眼見到他老人家,但是末學始終在聽老和尚講經,這是一位當代難得的大善知識,絕對是值得我們追隨的“明師”!老和尚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曾經謙虛地教導他要以印光大師為老師,而老和尚也非常慈悲要我們一心以阿彌陀佛為老師,這是代代承傳的師德師道,是真正的“善師”、“明師”,不以這樣的善知識為師,只能徒歎沒有福報啊! 所以末學誠懇地將淨空老和尚推薦給您,並且真誠地希望您從他老人家講的“認識佛教”開始您的學佛歷程,而且能夠始終如一地聽從他老人家的教誨。如果您真能如此,末學相信您今生一定會有所成就! 以上供您參考,一個人學佛成就高低,總在遇緣不同,無論您以哪位大德為師,末學都真心希望他是一位真善知識,能夠把您引入真正的“佛門”。
以下是淨空老和尚的幾個網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org.tw
佛陀教育網絡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澳洲淨宗學院
http://www.amtb-aus.org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我認為先念佛號其他的能學多少學多少不會也沒關系念佛就能開悟佛教是讓你做不是讓你懂,很多人說佛天花亂墜到時不成正果,對經不能談玄說妙的成正果的多了。所以我提倡念佛為主廟廟裡面的大小師傅都回教你的,可以去請教以下,上次我得了一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不錯不錯,佛海無崖,學什麼,得什麼,可能還要看緣分,強求不來得。或者用我的宗教觀作為回應 我認為世界上偉大的宗教,都有如下特點 1.喚醒人類對善良的願望 2.眾生平等 3.安慰人對死亡的恐懼
近代回教主要背向世界,所以外人不太理解
基督教,我接觸最多的,將對(不是信)基督教的心路歷程,作簡短的回顧,相信有助於理解其它宗教. 初小時,在基督教學校讀書,每天需念一遍不明所以的主禱文,對社會一般拜神的做法,如畫上陰間恐怖的想象,恐嚇他人,老師又說不要迷信,卻又教學生一些神之又神的聖經故事,如古代曾有969歲的人,耶稣五魚二餅的飽了五千人,沒有人告訴六七歲的兒童如何調和與現實的關系,只會令學生對宗教非常抗拒 稍後轉往官立小學,宗教中立政策,不灌輸任何宗教內容給學生,真是太好了 中學又在基督教學校讀,又來那一套.不過隨著對現實的了解,將聖經配合當時的歷史,判別那些是神話寓言,那些是誤傳,將聖經及耶稣教化世人的道理從一堆神話史實中抽出來.逐漸明白到耶稣是將源自以猶太人為選民的猶太教所塑造的上[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