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秋季腹瀉吃什麼藥正文

嬰兒秋季腹瀉吃什麼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嬰兒秋季腹瀉吃什麼藥
 
嬰兒腹瀉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常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瀉大多與飲食因素、氣候因素、其他因素有關。
4~6個月的嬰兒胃腸功能較弱,消化酶活性差,胃酸少,抵抗力差,常常因喂養不當造成腹瀉。喂養不當可見於以下情況:1.喂食時多時少,不定時定量造成饑一頓、飽一頓的現象。2.過多過早添加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由於澱粉酶活性在4個月前還很差,造成這些糖類物質在腸道內產酸,刺激腸道引起腹瀉。3.突然改變飲食性狀,不按輔食添加原則循序漸進地添加輔食,孩子胃腸道無法適應新食物造成腹瀉。4.喂食過多,胃腸不堪重負。5.牛奶過敏或對某些食物不耐受。氣候變化因素1.當孩子腹部受涼時可使腸蠕動增加導致腹瀉。2.天熱時嬰兒消化液分泌少,消化功能相對減弱;加上天熱口渴多吃奶的因素無形之中增加了胃腸的負擔,也會導致腹瀉。其他外界不良因素則與環境不衛生;患其它疾病影響胃腸功能並使孩子抵抗力下降;生活環境突變孩子水土不服等等有關。
這種嬰兒腹瀉常可見到每日大便大於5~6次,呈黃綠色,帶酸臭味,有時有粘液和奶瓣,鏡檢可見脂肪球,因此也有人稱這種腹瀉為消化不良,並指出病因與母乳中脂肪含量過高有關。
針對病因護理首先應調整飲食、去除飲食不當的上述因素。第二,母乳喂養者應調整母親膳食,以清淡為好。人工喂養者可在兌好的奶粉中再多加一倍水。喝鮮奶者可將牛奶燒開三次,去除表面脂肪。采取以上措施後要保證孩子繼續進食。第三,采用口服補液鹽(ors)防治脫水,也可采用家庭替代口服液體,如糖鹽水、米湯加鹽、稀粥、湯等,但應注意市場上賣的各種飲料不可替代口服補液,它含糖高,電解質濃度不對,不符合補液的要求,不能防治脫水甚至還會因滲透壓高加重腹瀉。在口服補液基礎上,要給孩子多喂些白開水。第四,要注意孩子病情變化,當大便次數增多,便中出現膿血,孩子發燒、口渴、精神差、嗜睡、拒乳、尿少等,應及時去醫院,尤其是出現重度脫水必須到醫院靜脈補液。第五,不可濫用抗生素。第六,腹部保暖,便後洗潔臀部,注意休息等一般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答復2:
試一下整腸生跟悉欣。嬰幼兒秋季腹瀉是一種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以1歲半以下的嬰兒多見。發病季節多在9-12月份,故稱為秋季腹瀉。起病急,多有發燒,可以持續1-4天,並可有咳嗽、流涕症狀。起病當日即有嘔吐,並排水樣便,為白色或淺黃色,每日10-20次,並伴有脫水症狀。病程一般4-7天,長的可達3周。如及時治療後大多數較快治愈。患上秋季腹瀉怎麼辦炎炎盛夏過去了,又到了小兒秋季腹瀉好發的時節,你的寶寶有沒有出現腹瀉的症狀?是否診斷為小兒秋季腹瀉?該如何治療,又該如何預防小兒秋季腹瀉呢?秋天患的腹瀉就是“秋季腹瀉”嗎?秋冬季患腹瀉的嬰幼兒中,40%~70%都是由輪狀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車輪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為其他細菌引起,由於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腹瀉發病率高,因此,秋冬季發生的腹瀉應多考慮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寶寶因何感染輪狀病毒?小兒秋季腹瀉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隱性感染者及帶病毒者,因為急性期患者頭2~4天內的大便中含有大量輪狀病毒,如果嬰幼兒不慎接觸並進入消化道內,就會引起急性腸炎,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病從口入”。由於6個月~1歲半的嬰幼兒胃腸功能較弱,抗輪狀病毒的抗體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因而最容易感染這種病毒而發病,而6個月以內的嬰兒有來自母體和母乳中的抗體,所以不易發病。秋季腹瀉有哪些症狀?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一般為38℃~40℃)、咽部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一些病兒伴有嘔吐及腹痛。發病一天後,病兒出現腹瀉,輕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十多次。大便為黃稀水樣,或雞蛋花湯樣,排便急,量多,較大幼兒大便可呈噴射狀,便內無膿和血。大便化驗正常或有少許的白細胞。由於病兒頻繁腹瀉與嘔吐,食欲低下,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的可出現電解質紊亂,病兒的症狀可有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哭鬧,以及精神不振、嗜睡等。甚至危及生命。得了秋季腹瀉怎麼辦?嬰幼兒秋季腹瀉嚴重者,如伴有高燒、吐瀉頻繁、合並脫水現象時,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口服補液或者是靜脈輸液來給孩子補充身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以防病情進行性加重。對於病情不重的患兒,父母可遵醫囑給病兒服用對症止瀉藥、腸黏膜保護藥,如斯密達,以及恢復腸道生態平衡藥,如雙歧桿菌、培菲康、麗珠腸藥等。輪狀病毒引起的小兒秋季腹瀉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屆時即能自行好轉治愈,父母只要讓孩子遵醫囑吃藥,多飲水,並給孩子補充高營養、高維生素、好消化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尿量,一般來說,就可逐漸治愈。如何預防小兒秋季腹瀉?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1、引導寶寶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不喝生水,不亂吃不潔淨的食物。2、給寶寶吃隔夜的或不新鮮的食物。3、對寶寶的飲食用具,如奶瓶、湯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後都應該用開水洗燙,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4、處在哺乳期的母親應注意乳房的清潔,勤換內衣,減少寶寶感染病毒的機會。5、寶寶的玩具也應該經常消毒。6、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不留衛生死角。7、加強寶寶的身體鍛煉,增強抵抗力。8、要使寶寶遠離有急性腹瀉的患者。患兒的家庭護理補水——還要防止寶寶出現脫水現象。可以給患兒飲葡萄糖鹽水,1升水裡加葡萄糖3湯匙(約50克)、鹽半茶匙(約2克)。父母一時找不到葡萄糖,也可以用普通白糖代替。或服用新配方的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克、枸橼酸鈉2.9克、氯化鉀1.5克、無水葡萄糖20顆,加水至1000毫升。飲食——要調節好患兒的飲食。病情輕者或重者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勵其進食。急性期可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每次哺乳時間,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湯等。病情較重伴脫水者應到醫院及時就診。患兒營養好轉後,可逐步恢復飲食,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切不可操之過急。保暖——除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患兒腹部保暖。秋季氣候漸漸轉涼,患兒由於受病毒侵犯,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父母可適當地用熱水袋對寶寶腹部進行熱敷,也可幫寶寶揉肚子,以緩解其疼痛。護臀——還應保護好患兒的臂部。因便次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及黏膜必定有損傷,患兒便後要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再塗些油脂類的藥膏,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患兒用過的東西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復交叉感染。《母子健康》愛心提示孩子出現腹瀉症狀,父母要及時帶孩子就醫,不要延誤治療,因為重症小兒秋季腹瀉過程中可合並有肝腦綜合征、中毒性腦炎、心肌炎、直腸出血和腸套疊等並發症,不及時就醫可能出現危險。
 
控制嬰兒腹瀉症狀,盡量不要用藥,食物要達到既能補營養又能止瀉的雙重作用。

一、如果用母乳喂養的,可以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嬰兒只吃前半部分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質,容易消化;而後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不易消化。如果是人工喂養的的,這時就不宜喂全脂奶粉,而應喂脫脂奶。牛奶燒開再冷卻後,可用筷子把表面一層奶皮挑起來扔掉,反復三次,這就成了名符其實全脫脂牛奶。

二、吃焦米湯,可先把米粉或奶糕研磨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成了焦米湯。焦米的炭化結構有良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三、吃胡蘿卜湯,可先將胡蘿卜洗干淨,對切開,去掉莖,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後加水(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腹瀉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症狀,發病的原因很多,喂養也是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如果找到具體原因,采取適當的方法調整飲食,不用吃藥,也不用打針,腹瀉就可以自然而愈。
  嬰兒不會說話,難以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這個問題看似困難,其實卻十分簡單,只要細心觀察嬰兒的大便,就可以大致了解腹瀉的原因。
  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為金黃色,像牙膏一樣軟,稍有酸臭味,一天大便三四次。人工喂養的孩子,大便為黃色,稍硬,臭味大,偶有奶瓣,每天大便一兩次,量較多。嬰幼兒一旦喂養不當,大便就會出現異常。
  奶瓣蛋花樣便:
  嬰兒的胃腸道如果對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出的稀便如蛋花湯,其中夾有淡黃色如半顆米粒大小的奶瓣。如果孩子出現奶瓣蛋花湯樣大便,就應該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同時適當延長哺乳的間隔時間,縮短喂奶時間,以減少食量。
  人工喂養的嬰兒,可延長牛奶煮沸的時間,這樣可以使牛奶中的脂肪顆粒變小,以利吸收。同時,可按孩子月齡大小,在牛奶中加入1/3~1/2的米湯或水,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塊變小,利於消化。
  對於增加輔食的嬰兒,應減少喂輔食的次數和數量,暫停增加從未吃過的食物品種,使胃腸道得到休息。
  發酵性腹瀉:
  嬰兒喝過甜的糖水、牛奶或其他飲料,或過多喂食含澱粉量高的食物,如米糊、面條、甘薯等,或用煉乳喂養(煉乳含糖40%),導致胃腸消化吸收不了,就會發酵,產生氣體。排出的大便稀,顏色發綠,混有泡沫,散發出酸臭味,並可夾雜少量食物殘渣。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8次或更多。
  此時應減少(或暫停)加糖的甜食和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飲食以濃縮魚湯,或魚肉米糊為佳。米糊的制作方法,是將蒸熟的魚肉壓成泥狀,再將奶糕壓碎,炒成焦黃色相混合;或將大米炒焦後,煮成米糊加魚泥。
  進食宜定時定量。澱粉類食物宜趁熱吃,防止冷後“回生”而不易消化。還可適當喂一些煮蘋果水,或蘋果泥、胡蘿卜泥、土豆泥、開水煮蘇打餅干等,以中和腸道的腹瀉酸性環境。
  腐敗性腹瀉:
  當嬰幼兒進食過多雞蛋、牛奶、豆漿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調不當、加熱不夠,可使大便呈糊狀,褐色或淡黃色,混有鼻涕樣粘液,散發出臭雞蛋味,每天大便3~8次,量時多時少。此時應停止或減少進食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肉、蛋、魚、蝦、蟹、豆類等。在奶中加少量澱粉類食物,如在牛奶中加入米湯、奶糕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加喂米湯。還可適量喂一些蔬菜汁、果汁等,增加腸道內的鹼性,促進恢復。
  脂肪過食性腹瀉:
  嬰幼兒進食油膩過多,或過食巧克力(巧克力含脂肪41.5%),或母乳含脂肪量較高,或反復消化不良,腸道內消化酶減少,會使大便變稀,呈糊狀,白色,夾有小米粒樣白色奶瓣,外觀發亮似奶油,量較多,臭味較重。每日排便3~4次或更多。這時應注意縮短母乳喂哺時間。
  母乳可分3段,脂肪含量高的是第三段,白色而稠,即嬰兒最後吸出的部分。縮短母乳哺喂時間,可避免嬰兒吃到脂肪含量高的第三段乳汁。這段奶可在喂過奶後擠掉。
  人工喂養的嬰兒,可以暫用3~5天脫脂牛奶或半脫脂牛奶。脫脂牛奶就是將牛奶煮沸,去掉上面一層奶皮,反復3次即成。如果腹瀉好轉,則改為半脫脂奶,即只去除一次奶皮。脫脂奶含脂肪量少,產熱量低,不宜久用。對已增加輔食的嬰兒,暫停進食含脂肪多的飲食,如豬肉、蛋類等,改喂谷類食物,如大豆、胡蘿卜等。腹瀉時間長者,添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青魚、鯉魚、小黃魚等。
  除了飲食原因引起的腹瀉外,也有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瀉,要注意加以區別。除了飲食調節外,還要應用抗生素,必要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妹妹,寶寶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啊
如果寶寶出現腹瀉,可以將胡蘿卜磨碎煮水,濾渣後給寶寶喝,可以加一點鹽,

[1] [2] 下一页

痛風吃什麼時候午奶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