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吃什麼時候午奶好 1、特別要避免暴飲暴食,限制膳食中嘌呤的攝入量。一般控制在每天150毫克以下。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各種動物內髒、腦髓、濃肉湯、雞湯、魚湯、海蛤蟹、各種海魚、沙丁魚、鲳魚、鳝魚、鲇魚、淡菜、粗面粉、全麥片、各種豆類、花生、菠菜、鮮豆莢、蘑菇、咖啡、濃茶等。
2、限制熱能攝入,宜吃精糧、少食脂肪,烹調用油完全選用植物油。
3、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宜多食含嘌呤低的牛奶、羊奶和雞蛋等各種蛋類,以保證必要的營養。
4、多吃不含嘌呤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5、多食含鹼的食物。如蘇打餅干、加鹼饅頭、鹼性礦泉水等並多飲水,心腎功能好者每日可喝2500—3000毫升水,以達防腎結石和利尿目的,促使尿酸排出體外。
6、宜低鹽。每日在3—5克。禁煙戒酒,禁用辛辣香燥的食品。
7、宜盡量采用含維生素b1和c豐富的食物。以促使組織內淤積的尿酸鹽溶解。
您可能會發愁,這樣一來好像就沒什麼可以吃的了。實際上在痛風的食物療法方面也有許多辦法。比如:
1、大白菜250克加植物油20克炒食。宜常服,適用於痛風緩解之時。
2、大白菜250克加植物油15克炒將熟,澆入牛奶150毫升直至炒熟後食。宜常服。適用於痛風緩解之時。
3、茄子250克洗淨後蒸熟,切成條,稍加醬油、麻油、鹽、味精拌勻後食。隔日服。適用於痛風發作者。
4、土豆250克,植物油30克先煸,繼加醬油30克、鹽少量至燒熟後食。宜常服。適用於痛風發作者。
5、蘿卜250克洗淨切塊、植物油50克同煸,繼加柏子仁30克、水500毫升,同煮至熟,加鹽少量。食蘿卜及湯。可常服。適用於痛風發作時。
6、竹筍250克切絲,植物油30克,鹽少量,同炒至熟後服。可常食。適於痛風症發作時。
7、蘿卜250克,切絲,植物油30克,煸熟後加水750毫升,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稍入鹽及味精,宜經常食。痛風發作時更宜。
8、芹菜100克(連根須),洗淨後切碎,與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鹽、味精。可常食。痛風急性發作時尤宜。
9、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水750毫升同煮至粥熟後服。適用於痛風未發作者。
10、鮮葡萄30克,大米50克,水750毫升同煮至粥熟後服。適用於痛風急性發作者。
痛風病程較長,只要不累及腎髒,經過有效防治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影響壽命,而且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但是如果防治不當,不僅急性發作有很大的痛苦,而且容易導致關節畸形、腎結石、腎損害等嚴重後果。在生活中注意應該改變生活方式,減輕工作負荷,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鍛煉身體,享受生活,如散步,聽輕音樂,使身心得以恢復。 痛風病在飲食上有很高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食物都不能食用,但是水果是可以食用的,蘋果醋加蜜糖對痛風有好處,但前提是沒有糖尿病。下面是幾種對痛風病有益處的水果:
第一、梨子 性涼,味甘,有生津、清熱、化痰的作用。梨子不僅是多汁多水分的水果,而且基本不含嘌呤,同時又屬一種鹼性食物。所以,急性和慢性痛風患者均宜。 第二、蘋果 性涼,味甘,能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凡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產物是鹼性的,就稱為鹼性食物,蘋果是鹼性水果,含較多的鉀鹽,又含水分,基本不含嘌呤,這些都有利於人體內的尿酸排洩。所以,凡痛風患者,無論急性期或慢性病人,皆宜食用。 第三、葡萄 性平,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的作用。早在《名醫別錄》中就記載:“逐水,利小便。”《百草鏡》還說:葡萄“治筋骨濕痛,利水甚捷”。《滇南本草》又稱它“大補氣血,舒筋活絡”。痛風症為中醫的風濕痺痛,故慢性痛風者食之尤宜。葡萄是一種鹼性水果,含嘌呤極少,或基本不含嘌呤,又有較多的果汁水分,這些都有利於痛風之人血尿酸的排除。 第四、牛奶 是一種高蛋白、多水分、基本不含嘌呤的滋補佳品,最宜痛風患者飲用。無論急性期或慢性痛風病人,均宜長期服食。 第五、玉米 是一種基本上不含嘌呤的食物,所以,痛風患者盡管食用。《本草推陳》中還說它“為健胃劑,煎服亦有利尿之功。”將玉米磨成細粉,調入粳米粥內,煮成稀薄的玉米粥,適宜痛風之人作主食長久服食。 此外,痛風病人還宜食用栗子、桃子、杏於、櫻桃、柑橘、甘蔗、香蕉、胡蘿卜、西紅柿、荠菜、大白菜、菊花腦、瓠子、絲瓜、菜瓜、、茼蒿、洋蔥、蕹菜等。 如何診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北京積水潭醫院風濕免疫科 伍滬生
伍滬生,現任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工作多年,在風濕性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同時擔任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風濕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編委。發表了多篇臨床研究論文,並參與6部專著的編寫。
近年來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在我國的患病率明顯上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一、痛風的診斷
按照痛風的自然病程可分為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而急性關節炎是痛風的主要臨床表現,且常為首發症狀。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通常在某些誘因影響下急驟起病,關節明顯紅腫、灼熱、劇痛難忍,常於午夜、凌晨驚醒,疼痛於24~48小時達到高峰,數天或數周內自行緩解,恢復正常,以後可能復發。大約90%的患者首次發作累及單關節,特別是第一跖趾關節。依據反復發作的急性單關節炎和無症狀間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對秋水仙鹼治療有特效的臨床特點,對典型病例的診斷應無困難。對於少數不典型患者,可采用197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標准中所列12項(臨床、實驗室、x線表現),符合6項及以上,可做出臨床診斷。同時應與丹毒、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假性痛風等相鑒別。
值得強調的是,確診痛風的“金標准”是在關節滑液或結石組織中證實尿酸鹽結晶的存在。常用的方法是用偏振光顯微鏡觀察針狀負性雙折光現象,或在普通光鏡下發現針狀或棒狀結晶,還可看到白細胞吞噬結晶的現象,在急性關節炎期有90%的陽性率,因此應積極開展此項檢查。
2.間歇期痛風
此期為反復急性發作之間的緩解狀態,通常無任何不適或僅有輕微的關節症狀,因此,此期診斷必須依賴過去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病史及高尿酸血症。
3.慢性期痛風
此期為病程遷延多年,持續高濃度的血尿酸未獲滿意控制的後果,痛風石形成或關節症狀持續不緩解是此期的臨床特點。結合x線或結節活檢查找尿酸鹽不難診斷,此期應與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腫瘤等相鑒別。
4.腎髒病變
尿酸鹽腎病患者最初表現為夜尿增加,繼之尿比重降低,出現血尿,輕、中度蛋白尿,甚至腎功能不全。此時,應與腎髒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痛風相鑒別。尿酸性尿路結石則以腎絞痛和血尿為主要臨床表現,x線平片大多不顯影,而b超檢查可有發現。對於腫瘤廣泛播散或接受放化療的患者突發急性腎衰,應考慮急性尿酸性腎病,早期血尿酸急驟明顯升高、尿中可見大量尿酸結晶和紅細胞是其特點。
二、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防治
1.預防
痛風患者應采用低熱能膳食,保持理想體重,同時避免高嘌呤食物(動物內髒,沙丁魚、蛤、蚝等海味及濃肉湯等),應嚴格戒飲各種酒類,每日飲水量應在2000ml以上,以保證足夠尿量。同時避免誘因,如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穿鞋要舒適,防止關節損傷,慎用影響尿酸排洩的藥物等。
然而,遺傳體質性因素為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根本病因,臨床上部分患者有家族發病傾向,環境因素僅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發生和加重的誘因。因此不可使患者誤認為單純控制飲食即可“治愈”痛風。相反,除戒酒、減少嘌呤攝入、強調生活規律外,不應過度嚴格限制患者飲食,采用藥物干預才是治療痛風的主要手段。
2.藥物治療
痛風的藥物治療應分期進行,急性期以緩解和消除症狀為主。在急性發作的“第一時間”使用秋水仙鹼常能收到迅速、有效、徹底終止發作的戲劇性效果(該藥也用於預防發作及診斷性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鹼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其副作用除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外,還有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細胞損害、脫發等,腎功能不全者慎用。也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甚或激素。此期不應臨時加用降尿酸藥物,以免延長發作或引起轉移性痛風。
間歇期的治療目的是維持血尿酸於正常范圍,初次發作者飲食控制無效時,應接受降尿酸治療,力爭減少急性發作,延緩或避免慢性痛風及腎髒病變的發生。慢性期仍以降低血尿酸水平為主要目的,同時對慢性關節炎及可能並發的腎髒病變進行治療,必要時需處理痛風石,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降尿酸藥物分為促尿酸排洩藥和抑尿酸生成藥,可參考患者24小時尿中尿酸排洩量來選用。低嘌呤飲食時,尿酸排洩量大於600mg(3.6mmol),或普通飲食時,尿酸排洩量大於800mg(4.8mmol)提示尿酸生成過多;反之被認為尿酸排洩減少。一般認為,尿酸排洩減少型占大多數,如腎功能正常或輕度受損,又無尿酸鹽腎病及泌尿系結石,可選用苯溴馬隆、苯磺唑酮、丙磺舒等促尿酸排洩藥。用藥期間應服用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或鹼性合劑使尿ph保持在6.5左右,以預防尿酸在腎髒組織形成結石(但鹼性合劑不可過量,以防鈣質結石形成),並囑大量飲水,保持尿量。
抑尿酸生成藥別嘌醇(allopurinol)用於尿酸產生過多型的高尿酸血症,或不適於使用促尿酸排洩藥者,也多用於繼發性痛風(腎功能不全者減量使用)。其可能的副作用為皮疹、藥熱、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害等,應定期監測。事實上,尿酸排洩減少與尿酸產生過多同時存在的混合型並不少見,如血尿酸明顯升高,痛風石形成或單用一類藥物療效不佳時,可采用二類藥物聯合治療。所有降尿酸藥物均應從小劑量開始,漸增至治療量,以防止用藥後血尿酸波動誘發急性關節炎,也可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同時,預防性服用秋水仙鹼或非類固醇類抗炎藥。降尿酸藥物見效後改用維持量長期使用,使血尿酸水平保持在5.5mg/dl(327μmol/l)以下。因此應教育患者長期隨診,定期檢測血尿酸及相關生化指標,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控制病情進展。切不可一次血尿酸化驗正常即自行停藥。
此外,愛西特是一種微粒化的活性碳,口服後在腸道吸附尿酸、肌酐,增加尿酸從腸道排洩,進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適用於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
三、高尿酸血症的處理原則
目前傾向將原發性高尿酸血症劃歸在代謝綜合征范圍。代謝綜合征是伴有胰島素抵抗的一組疾病,包括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糖耐量減退)、中心性肥胖、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謝異常,這些均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相關。臨床上一半以上的原發性痛風患者伴發上述疾病的一種或數種,已有多項研究經過長期隨訪證明,[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