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確實很難。只有先自立,才會對他們有說服力。經濟條件寬裕,就去買套房子,搬出去,過二人或三人世界。定時定期去看望二位長輩,做一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果經濟不好,又非得和他們住在一起,那就爭著.搶著去干家務,生活細節得多關心.呵護他們,用濃濃的愛包裹他們,依著.,順著,用一顆感恩的心。畢竟,他們沒有惡意吧。事實上,行動比語言更有說服力!更能打動人。
和他們相處,一定要有耐心.寬容之心。老小孩嗎,要哄。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可以和他談談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在他們分開時),可能,他(她)雷霆大怒,或破口大罵;你始終保持微笑,別頂撞(特別注意)。事後,他們會有所改變。別奢望太多,可能有反復。下次再來,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你們之間有了默契。溝通就簡單得多了!
祝,全家幸福.健康.快樂!!!
通過你的介紹,我覺得,可能還是你們沒有用心去理解父母。我認為,你父母應該退休或快退休了吧,他們此時的心情會因為快要成為閒人、快要整天無所事是了而焦躁和不安。而他們又性格要強,不願在你們晚輩面前表露,所以,就會用管你們的方式來體現他們的價值。當然,做為你們在不理解父母心情的情況下,難以忍受,是可以理解的。但當你們理解了父母的心情後,就應處處都多替父母想想,【1】能忍則忍【2】多帶父母出去走走,多與父母一起參加一些活動【3】替父母找一些他們喜歡的娛樂活動,讓他們有自己的樂趣。【4】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在家庭事務上多征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感覺自己不是閒人。父母養我們不易,做兒女的應在能孝順的時候多孝順父母,這樣,將來才會少一些後悔。 我想我們應從以下幾點來與家長交流、溝通:
一、用微笑迎接家長,快樂渲染。
在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提倡微笑服務,我想我們幼兒教師也不例外。早上,當家長迎著陽光走進幼兒園,出現在教室門口時,看到笑容可掬的老師,聽到老師與孩子的親切問候,或許家長們一天的好心情從此開始,家長們會很放心,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像在家一樣。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園接孩子時,老師微笑著對家長說:“您的寶寶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得很棒!”也許家長的勞累會立刻減輕許多,當家長有事晚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老師依舊微笑著說:“不用著急,沒關系的,孩子很聽話。”有怎能不讓家長感動呢?微笑得力量是無窮的,而對於我們老師或許它是你啟動家長心扉的鑰匙。
二、尊重理解、藝術溝通。
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是最簡單的人和人的交往,是從陌生人到為了孩子而相識、相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過程。對於不同年齡層次的家長,不同知識結構的家長,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老師應做到不同的家長用不同的話,遇到不同的情況要不同對待。
首先,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尊重家長,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談們的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要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然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同時這種肯定也能讓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也會得道延伸,能有效的促進家園互動。
再次,對待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可是無論家長間存在著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孩子送進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和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其次,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與家長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的使用語言,我們要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找出不足,這樣家長會比較容易接受。再有就是不要一開始就切入主題,待家長稍微平靜的時候在自然的引出主題。
最後,就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准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不足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音高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信我們只要用真誠、平等和愛孩子的心,在加上適當的方法見解與家長溝通、交流就會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讓我們家園合作更進一步! 包容吧
天下父母都一樣,他們的寄托都在孩子身上,也就是您的身上。父母這個年齡也該退休了,他們這輩子都為孩子付出了,所以盡量能讓他們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和朋友。給他們創造點機會這樣他們就不會一直管這管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