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正確的動機。人們的行動都是受動機支配的,而動機的萌發則起源於需要的滿足。什麼也不需要或者說什麼也不追求的人,從來沒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只是由於人生觀的不同,不同的人總是把不同的追求作為自己最大的滿足。斯大林說,偉大的目的產生偉大的毅力。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張海迪身上,我們可以充地看劍绺叩娜松康腦跹?有力地激發出堅韌的毅力。 2二是從小事做起,可以鍛煉大毅力。李四光向以工作堅韌、一絲不苟著稱,這與他年輕時就鍛煉自己每步走零點八米這類的少事不無關系。道爾頓平生不畏困難,看來從他五十年天天觀察氣象而養成的韌性中得益非淺。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鍛煉毅力,毅力與克服困難伴生。克服困難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增強毅力的過程。毅力不很強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難,而不能克服大困難;但是,積克服小困難之小勝也能使人大困難之毅力。今天,你或許挑不起一百斤的擔子,但你可以挑三拾斤,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練,總有一天,一百斤擔子壓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飛。恽代英說的深刻:立志需用集義功夫。余謂集義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奮斗功夫也。……在小處不能不犯過失者,其在大處犯過失必矣。小壓迫小引誘即能勝過,在大壓迫大引誘中能否勝過尚為一問題。如小處不能勝過尚望大處勝過,豈非自欺之甚呼?勝過小者,再勝過較大者。此所謂集義也。不然集交仍然是一句空話。”
小事情很多,從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懶覺,那不妨來個睜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畢”作為座右銘;有的人碰到書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強迫自己讀一小時的書,不讀完就不睡覺,只要天天強迫自己坐在書本面前,習慣總會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從自己做對的,因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志性的行動也是共生的。事物從來相輔相成,此長彼消。從小事情就可以培養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三是培養興趣能夠激發毅力。有人說興趣是毅力的門檻,這話是有道理的。法布爾對昆蟲有特殊的愛好,他在樹下觀察昆蟲,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我經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有人以為我很苦,其實這只是我興趣所在,我感到“其樂無窮”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干下去了。當然人的興趣有直觀興趣和內在興趣之分,但兩者是可以轉換的。例如:有的人對學外文興味索然,可他懂得,學好外文是建設四化的需要,對這個需要,他有興趣,因此他能強迫自己堅持學外文。在學的過程中,對外文的興趣也就能夠漸漸培養起來,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堅持學外文的毅力。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某項工作發生內在的穩定的興趣,那麼,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不覺來到他身邊,也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情。
四是由易入難,既可增強信心,又能鍛煉毅力。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終的干完但往往因為事情的難度太大而難以為繼。對毅力不太強的人來說,在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穿破口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易入難的原則。徐特立同志學法文時,已年過半百,別人都說他學不成,他說,讓我試試看吧。他知道自己記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開始為自己規定的“指標”,只是每天記一兩個生詞。這個計劃起步不大,容易實現,看起來慢了一些,但能夠培養信心,幾個月下來,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計劃,而且培養了興趣,樹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學法文的“竅門”,以後每天可以記三、四個生詞了。徐老的做法很有辯證法。要是一開始在沒有殷握的情況下,就提出過高的指標,結果計劃很可能實現不了,信心也必然銳減,縱使平時有些毅力的人,這時也可能打退堂鼓。美國學者米切爾、柯達說過:“以完成一些事情來開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這些事情多麼微小,它會給人們一種獲得成功的感覺。”這種感覺無疑有利於毅力的激發。柯達的話看來對於我們干其它事情,也會有啟發的。不知你以為然否? 毅力是一個心理因素,毅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堅定的信心,產生毅力。 2、強烈的願望,產生毅力。 3、明確的目標,有助於產生頑強的毅力。 4、有組織的計劃,可以產生毅力。 5、積極行動,產生毅力。 6、克服消極的心理因素,來保證毅力對毅力的培養,特別要注意習慣。 在平常的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良好的習慣成為潛意識中的東西,那麼,一切將出乎於心,出乎於自然,不會因為對目標的堅持不懈,而需要特別堅強的意志,忍受內心的煎熬。 毅力是習慣的結果。 總之,毅力是許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願望,信心,明確的目標,有組織計劃,行動,習慣,人生觀等,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好,都會影響毅力。毅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成功。 是的,毅力就是成功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