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lixibao] 和無粒細胞。 粒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呈圓形,直徑約10-12微米,細胞核形態不一,細胞質內的特殊顆粒細小、分布均勻;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吞噬能力,當機體某一部分受到細菌侵犯時,以變形運動穿出毛細血管並吞噬細菌。嗜酸粒細胞呈圓形,直徑約10-15微米,細胞核多為兩葉,顆粒粗大、大小一致、分布均勻;也能以變形運動穿出毛細血管,但吞噬能力較差,當機體出現過敏性反應或寄生蟲感染,數量往往增多,估計有減輕過敏反應和殺傷蟲體的作用。嗜鹼粒細胞呈圓形,直徑約10-11微米,細胞核形狀很不規則,顆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勻;特殊顆粒內含有肝素、組織胺、和慢反應物質。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於血液保持液體狀態。組織胺和慢反應物質參與過敏反應。 無粒細胞分為兩種,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3、血小板也稱血栓細胞,在流動的血液中呈雙面凸的圓盤狀,側面看呈梭形,直徑2-4微米。血小板的功能是參與止血與凝血。
在機體的生命過程中,血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紅細胞的平均壽命 [注: 平均壽命正文 某種粒子產生後到衰變時為止平均存在的時間,簡稱為壽命。當粒子運動速度很快甚至接近光速時,由於相對論性的效應,其平均壽命將比粒子靜止時的長,表現為同一種粒子的平均壽命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約120天,顆粒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淋巴細胞的生存期長短不等,從幾個小時直到幾年。 血細胞及血小板的產生來自造血器官 [注: 概述 造血器官(hematopoiesis)人體的造血器官是生成血液細胞的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肝及脾等。造血過程分為出生前胚胎期和出生後不同發育時期的造血,其主要的造血器官也有不同。] ,紅血細胞 [注: 簡介 在所有的脊椎動物及若干無脊椎動物,其血紅素(無脊椎動物也有時是蚯蚓紅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細胞中來進行其機能活動,] 、有粒白血細胞 [注: 白血細胞(leukocyte):哺乳類的白血細胞比紅血細胞大(雞、蛙紅血細胞大於白血細胞),數量比紅血細胞少,每毫升血中,正常人為4000~8000個。] 及血小板由紅骨髓 [注: 定義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 ( 如肱骨、股骨 ) 的骨髓腔和扁平骨 ( 如髂骨 ) 的稀松骨質間的網眼中,是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 產生,無粒白血細胞則由淋巴結和脾髒產生。 血液具有很重要的功能,完成這些功能,還要有足夠的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約占體重的8%,即每公斤體重約有80毫升血。在此數上下10%左右,都為正常。在人體安靜情況下,並非全部血液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動著,有一小部分常儲存在肝、脾、肺及皮膚等部位。當人體激烈運動及緊張勞動時,這些血液就釋放到循環血液中,從而增加了循環血量,以適應當時人體的需要。
人類最基本的血型為a、b、o血型。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所含的凝集原而劃分的。根據a和b兩種凝集原的組合,有四種類型:①含有a凝集原的稱為a型;②含有b凝集原的稱為b型;③含有a和b兩種凝集原的稱為ab型;④既無a,也無b凝集原的稱為o型。 應當指出的是,除a、b、o血型之分外,還有rh血型陽性和陰性之分。我國漢族人rh陽性率達99%,塔塔爾族人為84.2%;苗族人為87.7%。因此輸血時,還需注意rh血型的鑒定。 rh血型抗體是一種免疫抗體,輸入rh抗原後才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