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時可改變形狀。紅細胞正常形態的保持需atp供給能量,由於紅細胞缺乏線粒體,atp由無氧酵解產生;一量缺乏atp供能,則導致細胞膜 [注: 細胞膜分為細胞質膜和內膜。細胞質膜將細胞內環境與細胞外環境隔開,而對於真核細胞內膜則形成了區室化的細胞器。在物質組成上,] 結構改變,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由圓盤狀變為棘球狀。這種形態改變一般是可逆的。可隨著atp的供能狀態的改善而恢復。 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也無細胞器,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hemoglobin,hb)。血紅蛋白是含鐵的蛋白質,約占紅細胞重量的33%。它具有結合與運輸o2和co2的功能,當血液流經肺時,肺內的o2分壓高,co2分壓低,血紅蛋白即放出co2而與o2結合;當血液流經其它器官的組織時,由於該處的co2分壓高而o2分壓低,於是紅細胞即放出o2並結合co2。由於血紅蛋白具有這種性質,所以紅細胞能供給全身組織和細胞所需的o2,帶走所產生的部分co2。 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紅細胞數的平均值,男性約400萬~500萬個,女性約350萬~450萬個。每100ml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男性約12~15g,女性約10.5~13.5g。全身所有紅細胞表面 [注: 細胞表面正文 細胞與細胞外環境的邊界。除了提供細胞一個合適的微環境外,細胞表面的特異分子還能接受外環境來的信號,引起細胞一系列反應。] 積總計,相當於人體表面積的2000倍。紅細胞的數目及血紅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變,如嬰兒高於成人,運動時多於安靜狀態,高原地區居民大都高於平原地區居民,紅細胞的形態和數目的改變、以及血紅蛋白的質和量的改變超出正常范圍,則表現為病理現象。一般說,紅細胞數少於300萬/μ1,血紅蛋白低於10g/100ml,則為貧血。此時常伴有紅細胞的直徑及形態的改變,如大紅細胞貧血的紅細胞平均直徑>9μm,小紅細胞 [注: 解釋 小紅細胞,直徑小於6UM,因紅細胞蛋白合成不足,每見其中心的淡染區擴大. 相關條目 名詞 術語 專業 醫學-xiaohongxibao] 貧血的紅細胞平均直徑<6μm。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由於血紅蛋白的含量明顯降低,以致中央淡染區明顯擴大。 紅細胞的滲透壓與血漿相等,使出入紅細胞的水分維持平衡。當血漿滲透壓降低時,過量水分進入細胞,細胞膨脹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紅蛋白逸出,稱為溶血(hemolysis);溶血後殘留的紅細胞膜囊稱為血影(ghost)。反之,若血漿的滲透壓升高,可使紅細胞內的水分析出過多,致使紅細胞皺縮。凡能損害紅細胞的因素,如脂溶劑、蛇毒、溶血性細菌等均能引起溶血。 紅細胞的細胞膜,除具有一般細胞膜的共性外,還有其特殊性,例如紅細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外周血中除大量成熟紅細胞以外,還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稱為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在成人約為紅細胞總數的0.5%~1.5%,新生兒較多,可達3%~6%。網織紅細胞的直徑略大於成熟紅細胞,在常規染色的血塗片中不能與成熟紅細胞區分。用煌焦藍作體外活體染色,可見網織紅細胞的胞質內有染成藍色的細網或顆粒,它是細胞內殘留的核糖體。核糖體的存在,表明網織紅細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紅蛋白的功能。紅細胞完全成熟時,核糖體消失,血紅蛋白的含量即不再增加。貧血病人如果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中網織紅細胞的百分比值增高。因此,網織紅細胞的計數有一定臨床意義,它是貧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診斷、療效判斷和估計預指標之一。 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衰老的紅細胞雖無形態上的特殊樗,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