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一歲的小女孩該吃些什麼才營養正文

一歲的小女孩該吃些什麼才營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一歲的小女孩該吃些什麼才營養
 
一、要注意食品的多樣化:糧食、豆類、肉、魚、蛋、奶、蔬菜、水果、油、糖各類食品都要吃。各類食品之間調配得當,即葷素食、粗細糧食品攝入比例適當,不能偏食,保證營養均衡。每天應吃主食100-150克,肉、蛋、魚類食品約75克,蔬菜100-150克,外加250克左右的牛奶。

二、寶寶已長出乳牙,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將蔬菜、肉類等食品切成細絲、小片或小丁即可。既能滿足寶寶營養需要,又能適應寶寶的咀嚼能力。米飯、及餃子、包子等各類面食對寶寶來說都是適宜的。

三、寶寶的飲食要考慮到色、香、味、形及品種變換,以增進寶寶的食欲,但是不要給寶寶吃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咖哩、酒類、咖啡等,也不宜給寶寶吃油餅、油條、炸糕等油炸類食品。

四、根據寶寶食量大小,每天安排三餐一點,以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食物和營養。可以選用牛奶、酸奶、水果、營養餅干等作為點心,但應控制寶寶吃點心的時間和數量。避免影響正餐。
 
1.可以多吃菜花,胡蘿卜,蘑菇,山藥;以水果補充維生素;多吃些粗糧食物,熬排骨,雞鴨湯喝。2.多引導她鍛煉身體,增加活動量,增強食欲。僅供參考。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而合理的膳食安排是寶寶們健康成長的必要保證。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對營養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嬰幼兒期,生長發育迅速,而消化機能尚不完善,如果膳食營養不合理,會對兒童健康造成影響。學齡期兒童由於運動量顯著增大,智力、記憶和思維能力明顯提高,要求較高熱能、充足蛋白質及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滿足體格、智力的發育。如果由於食品的質和量不夠以及不合理的飲食、烹調方式,將引起某些疾病如營養性貧血、消瘦、免疫功能低下、智力發育差、佝偻病等。只要爸爸媽媽們能多了解一些營養知識,就能夠為自己的寶寶挑選出最適合的食品,從而使寶寶成為名副其實的健康寶寶!


▲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哪些營養素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性就表現在他們正處於體、腦發育期,所以充足、合理的營養對他們顯得尤為重要。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素可分為六大類(有人列為七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膳食纖維可歸於碳水化合物一類中,也可單獨列為一類。營養素的供應主要來源於食物,所以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為他們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同年齡組各種營養素的推薦量

 每日應攝入多少營養素合適?應有一個參照標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自己的供給量標准,以作為群體營養評價的依據。中國營養學會於1988年對國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的供給量標准"(又稱rda)進行了第六次修訂,一直沿用至今。供給量標明"每日"是為了使用方便,並不表示必須每日按此量進食。如某日攝入量不足,也可以在以後數日中補充。人體對短期營養素的攝入不足或超量有較好的調節機制和適應能力,但長期攝入量不均衡會導致營養性疾病。

 ▲牛奶-最佳補鈣營養液

 補鈣的途徑有兩種:食補與藥補。鈣是一種營養素,營養素的補充首先選擇食補,這樣既安全又方便。每種食物都含有鈣,只是有多有少,最佳的補鈣食物是奶類(包括母乳、牛、羊乳、乳粉及各種奶制品)。奶類中被人們廣泛應用的是牛奶。

 牛奶營養豐富,每100毫升鮮牛奶中含有蛋白質3.5克,脂肪3.4克,碳水化合物4.7克,還含有人體需要的其它營養素。100毫升牛奶中鈣元素的含量約為120毫克,鈣的吸收率約40%,與各種鈣制劑的吸收率相似。現在市售的鮮牛奶中一般都強化了維生素a、d,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並促進鈣在骨骼中的沉積,有利於孩子骨骼的發育。孩子的飲食中不能沒有奶。乳兒期的孩子奶類是他們所需鈣的主要來源。在給孩子補鈣的時候,首先應想到牛奶是補鈣的最佳營養液。如果食補不能滿足孩子需要時,再考慮用藥物補充。

 ▲豐餐美食少不了豆制品

 豆制品是以大豆為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常吃的豆腐、豆漿、豆腐絲、豆腐干、腐竹等均屬豆制品之列。豆制品種類繁多,且多為熟食,食用很方便。說起豆制品的營養價值,要從其原料大豆說起。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約30-40%,比各種瘦肉、牛奶、魚類都多。有人將豆制品比喻為"植物肉",一點不誇張,其蛋白質的質與量均可與動物蛋白想媲美。豆制品中含有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二十余種,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九種必需氨基酸大豆中都有。大豆中富含賴氨酸,可補充谷類食物中賴氨酸的缺乏,而大豆中含量少的蛋氨酸可得到谷類食物的補充。因此,谷豆混食蛋白質可互補,提高了食物的營養價值。大豆中的脂肪含量約15-20%,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可高達85%,大豆中卵磷脂的含量不亞於蛋黃,大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每100克大豆含鈣169毫克,磷400毫克,鐵8.3毫克。這些都是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骨骼牙齒發育及全身體格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以大豆為原料制成的豆制品,其營養價值就不言而喻了。要經常給孩子吃些豆制品,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孩子,是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量的好途徑。

 ▲吃補鐵食品時別忘了補充維生素c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發病年齡多見於6個月至2歲兒,農村高於城市,與斷乳期輔食添加不及時或不合理有關。鐵是人生命中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是合成人體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的重要原料,還參與許多生理功能。人體內鐵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食物中的鐵;二是衰老紅細胞破壞釋放出的血紅蛋白鐵。後者可被機體儲存利用再次合成血紅蛋白,因此很少丟失。食物中的鐵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吸收率高的血紅素鐵,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另一種是非血紅素鐵,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率低。各種瘦肉、肝髒、魚類中含的鐵吸收率大約在10%-20%,而面粉、大米、玉米等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只有1%-3%。大豆中鐵含量高,吸收率也較高。嬰幼兒期發生的貧血多為營養性的,是容易預防和治療的。輕度貧血可完全經飲食治俞,中度以上的貧血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配合飲食治療,才可取得滿意的效果。預防及治療方法:1.要及時合理添加輔食;2.吃不鐵食品時要注意補充含維生素c高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如:猕猴桃、柑橘、等。

 ▲合理安排零食

 在能否給孩子吃零食的問題上一直存在一些分歧。其實可以給孩子吃零食,關鍵是怎麼吃,吃什麼?

 怎麼吃:

 1.要少吃零食,因為零食畢竟不是主食,孩子胃口又小,吃多了會影響正常食欲;

 2.零食不要零吃,否則孩子飲食沒有規律,也易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3.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零食。在選擇零食的時候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咀嚼和消化能力。

 吃什麼:

 1.水果是各年齡組的孩子喜歡吃也能夠吃的食物。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體吸收;水果中的有機酸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欲;水果中含有果膠(一種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有預防便秘的作用;水果還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

 2.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谷類食物經膨化制成的食品,酥脆易於消化,可適量攝入。另外蛋糕中可選松軟的面包、蛋糕,脆餅干等作為孩子的午後加餐。

 3.硬果類,如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油脂較高,經加工制作後吃起來不但味道很香,還含有人體需要的一些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長身體時需要的營養素。年齡小的孩子不宜選擇這類零食,此類零食咀嚼困難,不小心容易吸入氣管,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危及生命。硬果中油脂含量高,大孩子也不宜多吃。

 4.糖果類零食是純熱量食品,巧克力雖然含有一些蛋白質和脂肪,但主要是提供熱能,這類食品營養價值不高。另外甜食也是造成齲齒的原因之一,不宜作為給孩子經常選擇的零食。

 5.雪糕、冰激凌類涼食是孩子們最喜歡吃的零食,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以奶為主要原料制作的涼食,其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鈣的含量也高些。由於這類食品含糖量高,吃多了會影響孩子的胃口,刺激胃腸道。不少孩子因食欲不好、面黃體瘦來醫院就醫,檢查又沒有器質性病變,中醫大夫說孩子脾胃不和;也有一些孩子因經常腹痛醫院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炎",這些都與貪食冰涼食品有關。

 總之,安排好孩子的零食,既增加了營養素的攝入量,又滿足了孩子的口味,同時又不影響主食進餐量,不讓零食喧賓奪主。

 ▲良好的飲食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

 1.飲食要有規律;

 2.不挑食、不偏食;

 3.不隨便吃零食;

 4.不暴飲暴食;

 5.注意飲食衛生。

 從很大程度上講,孩子的飲食習慣是由家長給養成的。比如,應讓孩子置身於安靜的環境中就餐,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吃的少,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喂飯;也有的邊講故事邊喂飯;還有的追著趕著喂飯;更有甚者蹲著便盆喂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頓飯要吃很長時間的習慣。孩子的食欲不是每餐都很好,有時吃的少些也是正常現象。一部分家長為了彌補主餐進食量的不足,本著吃一口是一口的原則,在非進餐時間以各種零食補充,這樣易形成不規律進餐和亂吃零食的壞習慣。孩子對每一種新食品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第一次不喜歡吃的食物可少量再試喂第二次,第三次,讓孩子慢慢習慣這種食品的味道。大人對某種食物的喜惡不要影響給孩子,不要以家長的口味來安排孩子的飲食,否則易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的壞習慣。胖孩子、有肥胖傾向的孩子和食欲好的孩子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所以對這部分孩子要適當控制飲食。總之,要有意識的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否則一旦形成一種壞習慣後再糾正起來很困難。許多家長為此發愁,到處尋醫問藥,總希望能有一種靈丹妙藥能改變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其實,習慣是慢慢養成的,而治療方法也得慢慢糾正。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嬰兒腹瀉時的飲食安排

 嬰兒期的孩子容易發生腹瀉,腹瀉期間要合理安排他們的飲食。腹瀉初期(發病48小時之內)讓胃腸道有一段休息時間,可給孩子減少奶量至原奶量的1/3-1/2,母乳喂養兒減少哺乳的時間,不要等乳汁吮空。牛奶喂養兒輕者可給稀釋牛奶,加水1/3-1/2,最好用脫脂奶,重者改食米湯或焦米湯(米炒過再煮湯),加糖不要多,不足的液量用口服補液鹽補充。腹瀉期間也可用治療腹瀉的嬰兒配方奶(含大豆分離蛋白,不含乳糖),效果也很好。已加輔食的嬰兒應停食一切輔食。兩天後漸增奶量和稀稠度。腹瀉期間營養素丟失較多,病情好轉後孩子的奶量不用嚴格限制,一般5-7天可恢復至正常飲食。輔食的恢復從一種食品少量加起,食物應少油、少糖、少膳食纖維,細軟易消化,使胃腸功能逐漸適應。

 ▲人工喂養兒要注意喂水

 母乳分泌極少或沒有母乳而完全以其它代乳品喂養的嬰兒稱為人工喂養兒。人工喂養以牛奶或奶粉喂養為多。人工喂養兒要注意喂水。為什麼人工喂養兒要注意喂水?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80%以上是酪蛋白,分子量大,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含量較人乳少,這些都是容易導致便秘的原因,給孩子補充水分有利於緩解便秘。另外,牛奶中含鈣磷等礦物鹽較多,大約是人乳的2倍,過多的礦物鹽和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從腎髒排出體外,需要水。此外,嬰兒期是身體生長最迅

[1] [2] 下一页

鈣三精與哈藥的誰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