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子嘔吐是怎麼回事?正文

小孩子嘔吐是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其是脾胃虛弱,脾陽不振,水谷熟腐運化不及,故飲食稍不慎即吐,時作時止,平時手足不溫,大便稀薄,倦怠乏力。此屬脾胃虛寒嘔吐,應忌食清涼及油膩食物,可服生姜紅糖水,或口服姜汁或生姜片等,並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中成藥宜用理中丸,該藥溫中健脾,和胃降逆,對脾胃虛寒之嘔吐效果較好。

胃陰不足嘔吐

此種嘔吐的特點是反復發作,時作干嘔,平素口燥咽干,其原因是平素胃熱盛,胃火耗傷了胃陰,以致胃失濡養,不能不降,所以嘔吐時作。可用中藥麥門冬湯,此藥滋養胃陰,降逆止嘔,對胃陰不足之嘔吐有良效。宜食清淡寒涼,如綠豆湯、蓮子湯、藕粉、梨汁、荸荠汁、鮮果汁等,或用鮮蘆根、麥冬泡水代飲,可清養胃陰。

外邪犯胃嘔吐

這是由於外受風寒之邪,或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內擾於胃,濁氣上逆,故突然嘔吐。除見嘔吐症狀外,還可見呼吸道感染之症狀,如發熱、咳嗽、頭部疼痛等症。若是因風寒邪氣所致嘔吐,當用藿香正氣散。

還有一些其它原因所致嘔吐,不一一列舉,但不論是何種嘔吐,在嘔吐時,要輕拍患兒背部,吐後用溫開水漱口。嘔吐後,不要立即給患兒進食,應休息片刻,給以清淡流質或半流
 
如何防止幼兒嘔吐



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曾有過嘔吐的現象,只不過是有的人很少發生而有的人較容易發生罷了,好像每一個嬰兒都多少會有噎奶的症狀,有的噎出在嘴內然後再吞下,有的則隨著打嗝而吐出。到底怎麼樣的嘔吐才算是病的症狀或只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可以不去管它呢?這問題可能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會碰到的。在此舉出一些小兒嘔吐的原因,以便父母發現後能迅速送醫治療。

實際上,引起嘔吐的原因是很多的,要將其做出一完整的系列是很難的,為了方便起見,可依小兒之年齡分做三組來分析:(一)新生兒期(出生至滿月);(二)嬰兒期(滿月至周歲);(三)小兒期(周歲以後)。

(一)新生兒期的嘔吐(出生至滿月):

新生兒期,正常的嬰兒在喂食之後偶而會有噎奶的現象,這是很普遍的。如果噎出量少或次數多,而且沒有喂食的困難及體重之增加也正常的話,可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通常出生後頭三天體重會減輕,多時可減少10%左右,到第八天體重恢復)。在出生頭一兩天有的嬰兒嘔吐次數相當多,的確很令人困擾。在沒有什麼明顯的病因下,這可能與胎兒吞食羊水或胎便或生產過程吞進血液引起胃壁之刺激有關。這種嬰兒常常在洗胃之後就症狀消失,或在沒有什麼治療之下幾天後也會自然消失。如果有以下列情況,則表示某種病的存在,應迅速送醫治療:

1持續性的嘔吐(可能腸阻塞或其他嚴重的疾病);

2.嘔吐物帶血(可能是裂孔赫尼亞);

3.嘔吐物帶有膽汁或綠色物質(有腸阻塞的可能,除非已知是其他疾病,像是嚴重之感染或生產時之損傷等);

4倦睡。吸吮能力差及食欲不好(可能是腦膜炎、敗血症等);

5腹脹(可能是下腸道之阻塞或內髒穿孔);

6體重不增甚至下降;

7脫水現象(皮膚松弛、口唇干燥);

8發燒(可能是脫水或感染引起);

9出生24小時尚無胎便排出(通常出生10小時左右就應排出);

10.腹部表現可見腸之蠕動;

11腹部可摸到腫塊;

12囪門凸出(內出血或感染);

13.黃疸(核黃疸、大腦受到損傷)。

(二)嬰兒期的嘔吐(滿月至周歲):

1、非器官上之疾病:此乃人為或環境因素所引起,大多是因為不正確之喂食法而引起。最普遍的原因是由於吞進過多的空氣。喂母乳的嬰兒吸吮過久(正常一次哺乳是10~15分鐘)或吸吮無奶以至吸食過多的空氣。喂牛乳的嬰兒吸進過多的空氣,大多是因奶頭太小,吸食時間過長(奶頭孔之大小以倒置奶瓶時可慢慢滴出為適,每瓶奶之喂食時間以不超過10~15分為原則)。喂食過多對早產兒亦為嘔吐原因之一。喂食後應抱起嬰兒直立位置,拍拍背部讓氣體嗝出,可使嘔吐較少發生,這對早產兒尤其重要。不正確的斷乳法亦為嘔吐原因之一。通常4~5個月開始喂濃調飲食,包括水果、蔬菜、肉汁等,若延遲至5個月後,嬰兒不易接受新的食物,6~7個月後嬰兒會咀嚼時才可給予固體食物。一種新食物之給予應從少量逐漸開始,食物應依流體、半流體、固體之次序增加。若依此斷奶之原則來給予新的食物,嬰兒也就不會因強行喂食或不易接受新的食物而嘔吐了。哭了太久,吞下去過多的空氣也會引起嘔吐。改變環境引起的所謂旅行病,在嬰兒5~6個月起就可能會發生,這也是嘔吐原因之一。這種非器官上之原因,只要父母小心,即可矯正過來或避免發生。

2、器官上之原因:如果小兒本來好好的,突然發生嘔吐現象,或本來有發燒,然後加上嘔吐,或除了嘔吐外尚有其他症狀或不足夠之體重上升甚或下降,或嘔吐物帶有血等均應考慮有器官上之病因存在。

(三)小兒期(周歲以後):

1、此時期常見精神上的因素引起嘔吐之情形,例如:期望著遠足或什麼節日的聚會,過度興奮而引起嘔吐;因害怕或焦慮上學,離家而在早上發生嘔吐的情形;因父母不留意之暗示或看到別的小孩嘔吐而模仿發生嘔吐的現象。

2、周期性嘔吐,主要發生於3~7歲的小孩,原因未明。過敏、心理上因素、腹部癫痛,及感染都可能引起發作。有病應就醫診治。本症隨年紀的增加而變得較輕微,青春期時自然會消失。

3、器官上疾病:感染:特別是扁桃腺炎、中耳炎最常見。其他如腦膜炎、闌尾炎、腸系膜炎等均會引嘔吐的現象;腸阻塞;
睾丸扭轉;食物、藥物中毒,鉛中毒是原因之一。

總之,小兒嘔吐原因很多,父母應依以上所述,避免小兒因父母之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嘔吐。如果嘔吐一旦發生,自己無法在家處理時,應帶往醫院。醫師應依靠你詳細的病厲述說、身體檢查及實驗室測定來診斷小兒嘔吐的原因,而後做適當的治療,除去病因並矯正因嘔吐所可能引起的脫水、酸中毒或鹼中毒等現象。


新媽媽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好不容易才喂好寶寶食物,寶寶卻把食物都吐,有時正在給寶寶喂食物的時候,寶寶也會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時候媽媽難免著急而弄得手忙腳亂,秋露薇語給新媽媽們介紹一些護理寶寶嘔吐的小竅門,
媽媽們在護理方面,應該注意:
1.飲食宜定時定量,不宜太飽,食物宜新鮮、衛生。不要過食辛辣、熏烤和肥膩的食物。
2.哺乳不宜過急,以防吞進空氣。哺乳後可抱正身體輕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氣得以排出。
3.嘔吐較輕者,可以進食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宜少量多次進食。嘔吐較重者,暫時應該禁食。
4.嘔吐時要讓患兒側臥,以防嘔吐時食物嗆入氣管。
5.給小兒服藥時藥液不要太熱,服藥宜緩,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時可服一口,停一息,然後再服。

在中成藥服用上,可以對症選藥:
1.小兒出生後因肚腹脹滿而嘔吐頻繁,可用一捻金。
2.小兒受寒邪而嘔吐,宜用藿香正氣膠囊。
3.小兒因脾胃虛弱而嘔吐,宜用附子理中丸。
看過之後新媽媽們這回新裡有數了吧,下回遇到寶寶出現嘔吐的現象時也就不用再手忙腳亂了。
 
吐奶是嬰兒時期十分常見的症狀。有些寶寶經常吐奶,甚至剛吃完奶就全部吐出,人也漸漸消瘦。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患有醫學上所稱的胃食管返流症。

正常情況下,食管下端括約肌保持一定的張力,形成一個高壓帶,將胃和食管分隔開來,阻止胃內容物返流入食管,而且食管的蠕動波還能將返流物推回胃中。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食管下端括約肌還未發育完善,張力較低,待到5~7個星期後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抗返流屏障,並隨年齡增長逐漸完善。此外,嬰兒的食管下端括約肌到咽部的距離相對成人為短,臥位時間又較長,哭鬧時腹壓大升高。如果喂養不當,吞氣過多,引起胃擴張,就容易發生胃食管返流。

嬰兒胃食管返流症有四大症狀,即吐奶、體重不增、出血和肺部症狀,其中以吐奶最常見。據統計,幾乎有2/3的病孩出生後不久即出現反復嘔吐,隨年齡增大而加重,發展到後來,甚至每次喂奶後都嘔吐。嘔吐多不費力,非噴射性,但也有部分病孩為噴射性嘔吐,平臥位和嗳氣時更容易發生。有的孩子不喂奶時也常吐奶。

反復吐奶,會引起營養不量,體重不增或下降。由於胃食管返流,胃酸等腐蝕食管黏膜,還可造成食管炎,甚至引起食管黏膜血管破損、出血。此外,胃食管返流時,若胃內容物誤入氣管則可引起肺部反復感染,嚴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因此,應根據嬰兒胃食管返流的不同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飲食控制飲食宜少量多次,選擇質地柔軟而熱量豐富的食物。避免吃過熱或過冷的食物。由於胃食管返流與胃的充盈度關系較大,所以,食品應做得稠厚些,以減少容量。

◆體位療法對輕、中度的胃食管返流嬰兒,喂奶時應將嬰兒抱在半直立位,喂奶後維持半臥位1小時左右,睡眠時床頭抬高20~30厘米,保持頭高腳低位。通常在2星期內就可使嘔吐減輕。重度患兒應24小時持續維持體位治療,可讓患兒睡在傾斜30°的床板上(頭高腳低),取俯臥位(趴著睡),以背帶固定,或抬高床頭20~30厘米。

◆藥物療法目前用於胃食管返流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抗酸劑,不僅能中和胃酸,還可促進幽門窦胃泌素的產生,升高血清胃泌素的濃度,從而增加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另一類是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其機理是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返流如食管,從而減輕症狀。

◆手術據統計,新生兒、嬰兒胃食管返流經內科治療絕大部分數月後可明顯改善。若經上述治療6個月後仍有吐奶或其他症狀是,可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只是有嘔吐,沒別的什麼狀況,應該沒問題;小孩子的很多器官都沒怎麼發育完全,功能調節上會有些問題。平時多注意下(喂食方法,食物本身什麼的)就好了。
有些孩子到了四五歲還會有這中情況。
 
你知道引起小兒嘔吐的常見原因嗎
孩子患病時嘔吐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嘔吐不僅使孩子非常痛苦還會影響孩子進食,家長也會為此十分緊張,因此家長應該學會初步判斷引起嘔吐的原因。在各種原因中最主要的有:

1、喂養或進食不當:新生兒期喂奶過多,奶的配方不當,吃奶時吞入大量空氣;嬰兒及幼兒一次進食量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

2、消化功能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及敗血症等疾病時,在高燒、惡心、食欲減退的同時,常伴有嘔吐。

3、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腸炎、痢疾、闌尾炎等疾病,由於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嘔吐,此時多會伴有惡心、腹痛及腹瀉等其它消化系統症狀。

4、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膜炎、頭顱內的出血或腫瘤以及顱腦外傷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能引起嘔吐,以嘔吐前無惡心並呈噴射性為特點,但往往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的其它症狀,如頭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風、昏迷等。

5、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過度緊張或焦慮引發嘔吐,再發性嘔吐這種病有時也與精神因素有關。

6、中毒:包括各種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動物、植物中毒及藥物、農藥中毒等,幾乎都有嘔吐症狀,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臨床特點,可供鑒別。

7、其他:內耳的前庭功能失調或美尼爾氏病(內耳膜迷路積水)嘔吐比較劇烈,但多伴有眩暈、視物旋轉;小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轉、肥大性幽門梗阻等,此外,腸蛔蟲症病兒發生腸梗阻或膽道蛔蟲時嘔吐也比較嚴重。

家長了解了上述各種引起嘔吐的原因,即可結合自己孩子的表現進行分析,心中有了數,也就可以遇“吐”不慌了。

嘔吐患兒如何護理
嘔吐患兒如何護理?

嘔吐可見於很多疾病,如腦子有病、胃腸道有病、上呼吸道感染、吃的東西不合適等。孩子嘔吐時,家長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7歲兒童經常嘔吐是什麼原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